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讀書中的幾個關系

作者:田心銘    發布時間:2011-09-06   
分享到 :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根本任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讀書和實踐,是彼此緊密相連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途徑。通過讀書學習馬克思主義,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幾個關系。

反對教條主義不是反對多讀書

要正確處理認真讀書和反對教條主義的關系。讀書必須反對教條主義。讀書的目的,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用於指導實踐。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實踐性和階級性的本質決定的。如果把書本上的詞句當成一堆死的知識、現成的教條誦讀和套用,就背離了學習的目的,還會把真理變成謬說。19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現象開始冒頭。針對德國黨內出現的問題,恩格斯提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公式”、“套語”,而是“指南”。恩格斯這一重要思想被列寧稱為“經典性的論點”,它奠定了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准則。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教條,不是什麼一成不變的學說,而是活的行動指南”。20世紀30年代,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王明“左”傾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大危害,毛澤東深刻地總結了慘痛的歷史教訓,他大聲疾呼:“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

但是,反對教條主義決不是反對多讀書,讀書多少與教條主義之間並無必然聯系。怕犯教條主義而不敢多讀書,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為教條主義並不是來自馬克思主義著作。毛澤東說:“人家講的不是教條,我們讀后變成了教條,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讀通,不會讀,我們能責備他們嗎?”教條主義的產生,不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書讀得多了,而是因為認識和態度不正確,“沒有讀通”。反對教條主義,必須讀懂、讀通馬克思主義。不認真讀書,就不能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因而也不能深入剖析教條主義的錯誤。

無論在歷史上或現實中,不讀書、不認真讀書,或教條式地讀書,這兩種偏向都同時存在。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群中,主要偏向有所不同。雖然二者並不是同一個事物的兩極,但其間也有某種關聯,反對一種偏向時,容易發生另一種偏向。當前部分黨政干部中的主要問題,是失去了理論興趣,不讀書、不學習,有時間應酬,卻無暇讀書,把學習變成了一句套話。此風不改,學習馬克思主義就無從談起。

讀經典原著為主,讀二手材料為輔

要正確處理讀經典原著和讀二手材料的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都是實踐中的領袖兼思想家、理論家,他們的一些重要著作則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與此同時,一大批專業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者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貢獻了不計其數的論著。相對於經典原著,這些論著一般說來屬於第二手材料。特別是其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教科書和通俗讀物,對於學習馬克思主義並非是可有可無的。離開它們,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入地普及到人民群眾之中。把它們同經典原著對立起來,一概加以指責和排斥,是片面的不可取的。當前更值得注意的是,應該鑽研經典原著,而不能用二手材料代替原著的學習。

其一,這裡有原創者和闡釋者的區別。經典作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原創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直接來自他們對實踐經驗的總結,他們在經典原著中親自對基本原理作出了的表達和闡述。而對第二手材料的作者來說,他們的著作主要是以經典原著為依據所作的闡釋、編撰和發揮。作者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同經典作家相比不能不存在差距,難以達到同樣的水准,也未必能做到全面、准確。不同的作者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還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出現嚴重的分歧和對立。這種情況已經相當普遍地發生,因而我們隻能根據原著而不能根據歧義紛呈的二手材料中的這一種或那一種來解讀基本原理。

其二,這裡有誕生地和派生作品的區別。經典原著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誕生地,它們直接呈現出基本原理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相關背景和現實針對性,並且反映了基本原理發展、完善的歷史過程,因而鑽研原著可以聯系具體歷史條件和文本中的語境深入、准確地理解基本原理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而二手材料通常是將分散在不同原著中的相關論述抽取出來,按照特定的需要和編撰者的理解加以梳理、組合,構成一定的體系。由於選取來的論述離開了原有的語境和歷史條件,難以達到同原著一樣的深刻性和准確性。

其三,經典原著還提供了創立者親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范例,這是二手材料中所沒有的,那裡至多隻能有簡化了的介紹。閱讀第二手材料,隻能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原理,而運用馬克思主義去解決實際問題,僅僅掌握主要原理是不夠的,那樣很容易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要求廣大群眾都去讀經典原著是脫離實際的,但是對於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來說,讀原著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鑽研原著的確要比讀二手材料困難得多,但是不應該忘記,當年馬克思是以下地獄的決心和勇氣闖進科學之門的。今天當我們站在馬克思用畢生心血建造的科學殿堂的入口處時,應該學習他那樣的決心和勇氣,根絕一切猶豫和怯懦。

不能不讀老祖宗,不能隻讀老祖宗

要正確處理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和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著作的關系。自從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黨的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這個關系問題就以如何對待毛澤東著作和思想的方式發生了。19488月,毛澤東在一封信中指出:“沒有什麼毛澤東主義”,“必須號召學生們學習馬恩列斯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經驗”。1949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的統一,應該這樣提法,這樣提法較好。”他再次提出,“我們要普遍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不反對也不應當反對宣傳中國的東西。”1960年,針對當時報紙上隻講毛澤東思想而很少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問題,鄧小平指出可以單獨提毛澤東思想,“但是一定不要忘記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要丟掉這個最根本的東西”。為什麼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能代替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呢?用毛澤東的話說,因為我們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分店”。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隻要資本主義還存在,隻要工人階級還沒有完成其歷史使命而消滅作為階級的自身,馬克思主義就沒有過時,仍然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和價值。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但它仍屬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它所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所以它是“分店”,而不是取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或與之並列的另一個“主義”。有人認為,后來的發展總是在自身中包含了從前的成果,所以隻要學最新的成果就夠了。這種看法貌似有理,其實是非常片面的。新的成果堅持但並不重復從前獲得的科學真理,所以並不能代替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忽視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是當前一種值得注意的偏向。

隻讀老祖宗的書也不行。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學習反映了中國國情、中國經驗和時代特征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有人說,學哲學隻要讀《反杜林論》、《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就夠了,其他的書可以不必讀。毛澤東明確指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在實踐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理論上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明確要求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學習的重點。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對於學習馬克思主義而言,堅持這個結合,就是要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同學習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著作結合起來,這也是學好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所在。

在實踐中讀書,在讀書中聯系實踐

讀書離不開實踐。毛澤東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隻讀書不實踐,不可能學好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實踐,首先是由人的認識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更是由馬克思主義實踐性、階級性的特殊本質決定的。馬克思主義不僅要解釋世界,更要轉化為物質力量去改變世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的根源,就是脫離實踐。教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當成書本上憑空出現的公式,不顧具體歷史條件隨意照搬、套用,其原因就在於脫離實踐去理解理論、運用理論,其結果隻能是偏離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精神實質,導致實踐中的挫折和失敗。

在實踐中學習馬克思主義離不開讀書。學習是一種自覺的活動。通過實踐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並非是所有人參加任何一種實踐活動都可以自然獲得的必然結果,它需要有自覺的學習目的。學習與實踐的關系,從根本上說,實踐是目的,學習是為了實踐﹔在相對的意義上,學習又是實踐的目的之一,參加實踐也是為了學習。在實踐中自覺學習,是同讀書分不開的。認真讀書是實踐過程中自覺學習的重要表現。通過讀書學習馬克思主義依賴於實踐,通過實踐學習馬克思主義又離不開讀書。把讀書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讀書,在讀書中聯系實踐,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途徑。

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是把讀書和實踐結合起來的重要學習方法。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是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毛澤東親自做過大量調查研究,要求調查研究應當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握住對立統一等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詳細地佔有材料,抓住要點,鑽研客觀情況,深思熟慮。毛澤東還強調要善於總結經驗。通過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既讀書又實踐,因而直接體現了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讀書與實踐的結合,這是我們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一個創造,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方法。

(作者單位:系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