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素英    發布時間:2011-09-14   
分享到 :

《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史上的一部經典文獻。它從發表到現在,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同時也經歷了重大打擊,引發了很多人對其真理性的懷疑。在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上,就得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我覺得我們應該自覺地把其運用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之中的是《宣言》中所體現基本理論:即兩個必然的論斷﹔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兩個決裂的思想。

一、“兩個必然”的論斷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裡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兩個必然”的論斷。他指出雖然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隻能是用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公有制。

第一,近年來在國內學術界的這一理論受到了挑戰。在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討論中,科學社會主義的這一基本原則遭到了批判和攻擊。甚至有人公開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民主社會主義隻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等錯誤的觀點。所以,我們今天要特別強調這一論斷,因為這事關我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原則問題,具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因為進一步強調這一論斷,可以堅定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信仰,進而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二、階級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

《宣言》是運用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的典范,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是貫穿《共產黨宣言》的一條主線之一。運用這種關於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學說及其基本觀點,來思考、認識、分析、解決相關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第一,當今很多人對於階級和階級觀點顯得麻木不仁,對於一定范圍內存在的著的階級斗爭現象視而不見,在中國理論界淡化政治、淡化意識形態、淡化馬克思主義,鼓吹超階級的思想文化,甚至公開宣揚中國應當實行私有化、西方化、美國化。這是極為危險的,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必須明確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的重要意義,不能疏忽大意。

第二,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仍然是我們認識、分析和解決國內外重大問題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透析國內種種社會現象的鑰匙。在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之后,國內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生了許多新觀點和新現象。在一系列的現象背后﹔在一系列的新情況背后。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仍然是我們必須堅持的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理論。

三、“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面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這體現在:

第一,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中,我們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這是一場廣大人民共同努力奮斗的、共同受益的偉大事業。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正處於十字路口。改革開放向哪裡走?進行什麼樣的改革開放?這是我們急需回答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繼續保持“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既要調動絕大多數的廣大人民共同奮斗,又要為絕大多數的廣大人民謀利益。

第二,目前國內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充斥著一些人的頭腦。他們為了一己私利,忽視人民的主體地位、置人民的利益於不顧,有些人腐敗、墮落現象嚴重,貪污腐化現象突出。這些都是對“兩個絕大多數”的思想的背離,如果任其發展,危害是十分大的。

四、“兩個決裂”的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裡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兩個決裂”的思想。

“兩個決裂”的思想對於正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國人民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它指導著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兩個決裂”的思想,保証了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偏離社會主義軌道。

當今我們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使全國人民保持清醒的認識,避免思想上的混亂。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致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這就要求我們用宣言的基本理論觀點、方法,來指導實踐,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必須堅持和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1.

[3]《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決裂”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2.

[4]《共產黨宣言》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3.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