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共產黨宣言〉漢譯紀念版》序言

作者:高放    發布時間:2011-09-23   
分享到 :

一、《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由來和演變

1948年2 月24 日在倫敦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德文本,是卡·馬克思(時近30 周歲) 和弗·恩格斯(剛過27周歲) 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公布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這本劃時代文獻的問世開辟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紀元。隨著世界共運波浪起伏的發展,《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 在19 世紀后半葉先后被譯為英文、法文、俄文、意大利文、波蘭文等多種歐洲文字出版。到20 世紀初,《宣言》傳播到了亞洲。1906年3 月日本人堺利彥在他主編的《社會主義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他與幸德秋水從1888 年英文版翻譯為日文的《宣言》全譯文。中國留日學生署名蜀魂者當即把《宣言》從日文譯為漢文,於1907 年由東京社會主義研究社作為“社會主義叢書”之一在東京出版。另一位中國留日學生署名民鳴者也把《宣言》從日文譯為漢文,於1908 年3 月15 日出版的《天義報》上刊登了《宣言》的前引和第一章,該報新書預告還聲明即將出版《宣言》全譯本。1907 年和1908 年在東京用文言文出版的《宣言》的這兩個中文譯本,二十多年來我曾經拜托好幾位朋友在國內外查尋,迄今尚未見到。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傳播。1920 年8 月由中國最早一批共產黨員陳望道主要從日文翻譯的《宣言》,在上海由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這猶如一盞耀眼的明燈,劃破了處於暗夜的古老中國,為先進分子指明了救國救民的方向,用馬克思主義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陳望道翻譯的國內第一個中譯本《宣言》的傳播,為1921 年7 月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論基礎。這個中譯本在20-30 年代各地曾經重印上百種版本,廣為流傳,可以說它培養了一整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1930 年初,中共地下組織在上海創辦的華興書局又出版了當時共青團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部長華崗從英文本翻譯的《宣言》中英文對照本。這個新譯本隨后又以《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為書名在國民黨統治區多次重新出版。1937 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非常重視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出版與學習。1938 年8 月成仿吾、徐冰從德文翻譯的《宣言》在延安由解放社出版發行。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后,黨中央更加重視干部的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學習。1943 年8 月延安解放社又出版了博古依照俄文版《宣言》校譯的新譯本。延安解放社出版的這兩種《宣言》中譯文,曾經在好幾個解放區重印,廣為傳播。1943 年9 月在陪都重慶又出現了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宣言》的第五種中譯本,這是全國解放前在國內出版的唯一由並非共產黨員、並非共產主義者翻譯的版本。譯者陳瘦石(1908年2.2-1976.3.13) 是名不見經傳的業余翻譯家。他是江蘇無錫人,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后在資源委員會任秘書。他利用業余時間曾與其弟陳瘦竹合譯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名著《自由與組織》,並獨立譯出樓克斯(W.N.loucks)與胡特(J. W.Hoot) 合著的西方經濟學名著《比較經濟制度》上、下兩冊。在全書下冊附錄中附有《宣言》全文。看來譯者並未見過上述已有的四種中譯本,全是自己獨立精心構思譯出的,譯文確有其獨到之處。有些句子和詞語譯得比較好懂,比較中國化后面再舉實例) 。此書雖然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的,而且是作為一本西方經濟學著作的附錄,但是卻有解放區的翻印本。1998 年《宣言》出版150 周年之際,我曾經在國家圖書館見到這個翻印本。它是64 開豎排平裝袖珍本,這樣便於干部裝在制服兜中。書裡未署出版單位和出版時間。封面左上角印有紅五星和鐮刀鐵錘,封底寫明摘自《比較經濟制度》。全書64 頁,但是缺第1-2 頁,第3-4 頁還有破損。這是非常珍貴稀奇的善本。1948 年《宣言》出版百周年來臨之際,在國外又出版了兩個新譯本。其一,香港中國出版社印行了喬木(喬冠華) 的校譯本,他以英譯本為依據對成仿吾、徐冰1938 年的譯本作了很多修改﹔ 其二,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於年初在莫斯科出版了《宣言》百周年紀念版,未署譯者姓名,很可能是從1931 年起擔任該出版局中文編輯部主任的翻譯家謝唯真(1906-1972 年) 主持翻譯的。以上七個《宣言》中譯本大都是適應中國革命的需要在上個世紀20-40 年代分別從日文、英文、德文、俄文翻譯過來先后出版的。

中國革命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宣言》的出版以中共中央編譯局的譯本作為通用的標准版本。人民出版社於1958、1964、1972、1995、年先后出版過中共中央編譯局的五種中譯本,每一種譯本都是經過譯者集體認真校譯的。從50-年代,我國還有過《宣言》的其他三種中譯本,即年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在莫斯科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兩卷本中的《宣言》文本(謝唯真校譯) 和1953 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仿吾的兩個校譯本。此外, 1998 年以來我還閱讀有香港和台灣出版的《宣言》六種繁體字新譯本。以上各種譯本情況,詳見拙文《〈共產黨宣言〉有23 種中譯本》,載《光明日報》2008 年月16 日,經修訂后另刊於《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2 期。

二、《共產黨宣言》是90 年來指導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獻

中國共產黨自1921 年建立起就堅信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宣言》是最早譯為中文出版、中文譯本最多、印數最多,並且傳播最廣的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共的創始人和領導人都熟讀過《宣言》,並且以《宣言》的思想結合中國實際,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宣言》堪稱指引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曲折前進、不斷創新的“紅色中華第一書”。

這裡試以《宣言》對毛澤東的影響為例,來說明《宣言》對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指導作用。

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埃·斯諾談話時說道:“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 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 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到了1920 年夏天,我已經在理論上和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從此我也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1﹞(P39) 1941 年毛澤東在《關於農村調查》的講話中又說: “記得我在1920 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道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可是這些書上,並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隻取了它四個字: ‘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2﹞(P378-379) 毛澤東遵循《宣言》指明的階級斗爭理論,深入調查中國社會階級狀況,尤其是總結了中共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傾錯誤和1927-1933 年的三次“左”傾錯誤,認清了中國的武裝斗爭不能走歐洲年革命、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城市起義的道路,獨立開創了中國特色的工農武裝割據、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路,獨立開創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新路。這是對《宣言》所揭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毛澤東曾對人說起,他讀過上百遍《共產黨宣言》。毛澤東除了自己異常認真研讀《宣言》外,還於1942 年11 月在中共西北局高干會議上要求高級干部注重理論,准備讀書,從《共產黨宣言》起到《季米特洛夫文選》止,選讀三四十本。1945 年他在黨的七大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要求全黨讀五本馬列主義的書,其中首要的一本就是《宣言》。1949 年3 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正式作出全黨干部學習12 本馬列著作的決定,其中第一本就是《宣言》,毛澤東在這12 本書目上特別批寫“干部必讀”四個字。1949 年中國人民革命的全面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可以說正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精粹極品《宣言》精神長期哺育的碩果和產物。

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依然以《宣言》為指導進行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他曾經在他研讀的《宣言》第二章末尾關於“無產階級運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私有的全部資本”的論述以及過渡時期的十條綱領旁劃上直線、曲線,甚至加上兩、三個圓圈。我國是採用加工訂貨、部分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四馬分肥”給予定息等逐步漸進、公私兼顧的方式和平改造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同時採用互助組、初級生產合作社、高級生產合作社的漸進方式改造農業和手工業。到1956 年全國基本上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宣告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又是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范例。出乎意料的勝利不免令人沖昏頭腦。從1957 年起毛澤東由於誤解了《宣言》,錯估了國內外形勢,指導思想轉向“左”的方面。在基本上消滅了階級之后,他還以階級斗爭為綱,導致1957 年錯劃了50 多萬個資產階級右派分子。1958 年又急於求成,推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8 月間他到河北省徐水縣視察時,曾經把《宣言》連同康有為的《大同書》推薦給當地干部學習。[3](P67) 把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文獻《宣言》和空想社會主義的代表作《大同書》結合在一起,要在還是用鐵鍬鋤頭種地的中國農村搞共產主義試驗,這顯然是遠離了科學社會主義,帶有濃重的空想社會主義色彩。1963 年毛澤東又要黨中央下達高中級干部學習30 本馬列著作的決定,其中第一本就是《宣言》。在盛行“左”的路線和對領袖個人崇拜的社會背景下,那時廣大干部包括我自己在內,大都是從“左”的方面去理解《宣言》。例如強調階級斗爭、暴力革命、消滅私有制、與傳統的私有制和觀念徹底決裂,等等。毛澤東對官僚主義嫉惡如仇,對中國可能復辟資本主義憂心忡忡。他誤認為中國已經形成“官僚主義者階級”和“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於是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來揭發、批判、斗爭、清除這個敵對階級和走資派。1966-1976 年“文革”十年浩劫造成重大災難。“文革”期間他仍然教導全黨要學習《宣言》,要“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實際上那時很多干部包括我在內,都偏離了馬克思主義,誤讀了《宣言》。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發揚黨內民主,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路線,重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實行改革開放方針,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鄧小平於年初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轉折關頭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指出: “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4﹞(P382) 。”這時從中國現實情況出發,我們才認清了對於古老、落后、有濃厚封建專制主義傳統、作為東方農業大國的中國,《宣言》第二章末尾所指明的以下這樣四個理論要點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 第二,建立工人民主政權后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第三,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是“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第四,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要達到“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宣言》的這四個理論要點,簡而言之就是發展生產力,發展工農業,發展人民民主,發展公平自由。我國改革開放30 多年來所採取的各種方針政策,可以說都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指導、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道路) 的前提下,遵照並且創造性地發展了《宣言》上述這四個理論要點。當今在奉行以《宣言》來指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還要繼續糾“左”防右。根深蒂固的“左”的觀念迄今依然束縛一些人的思想,他們還在強調“要立足暴力革命”,“不要忘記階級斗爭”,“要消滅私有制”,“不要多發展非公經濟”。另外一些人則轉向右的方面,揚言《宣言》所提出的“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的觀點迄今在現實中仍然起作用,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主要是私有經濟創造的,我國現代化還要進一步私有化。隻有排除“左”、右兩方面的干擾,我國才能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開拓前進。

總之,年來,《宣言》指引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正是《宣言》指引中共使深陷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困境與絕境的中國避免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災難,為中國開辟通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又華麗轉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三、當今出版《共產黨宣言》七種中譯本影印本的意義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 周年,中華書局編輯出版《共產黨宣言》一書,把1920 年至1949 年間印行的七種《宣言》中譯本影印匯編成書問世。這是有多方面意義的出版界的盛舉。

第一,從政治意義看,《宣言》中譯本的持續出版表明中國共產黨自1921 年創立起就是堅信馬克思主義,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並且不斷努力使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大眾化,切實結合中國實際,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共領導人不但自己認真研讀《宣言》,深入體會《宣言》,堅決貫徹《宣言》,靈活運用《宣言》,而且還多次號召、要求廣大革命干部刻苦學習《宣言》,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中共獨立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當今正在落實貫徹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可以說都是馬克思主義、都是《宣言》基本思想與我國各個時期實際相結合的政治理論的結晶。這些都是中共在政治上的突出優勢。

第二,從文化意義看,《宣言》中譯本的持續出版是在中國持續傳播馬克思主義文化,持續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持續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中華民族是有其固有的以儒學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傳統的。自1919 年“五四”運動興起新文化運動以來,一部分人固守儒學文化傳統,抵制外來西方資本主義倡導個性解放的新文化,另一部分人則照搬西方資本主義新文化,力圖在中國形成類似西方從14 世紀到16 世紀那樣的文藝復興運動,使中國完全西化。實際上西方到19 世紀又涌現了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的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的無產階級新文化。1920 年陳望道翻譯的《宣言》中文本的出版就是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新文化的開端。隨后多種《宣言》新譯本的出版更是形成了持續傳播馬克思主義新文化川流不息、波瀾壯闊的浪潮。馬克思主義新文化繼承了儒家文化“天下為公”、從“小康”達“大同”等等優秀精華,又剔除其蕪劣糟粕,使中華文化更上一層樓,更顯示出中國特色,使中國在世界上更擁有中華文化的突出優勢。

第三,從思想意義看,《宣言》中譯本的持續出版,是在強調要用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廣大干部、青年和人民大眾進行持續的思想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公民的主導思想、主流思想、主位思想、主體思想。中共90 年來持之以恆地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近來更注重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中國化和大眾化,不斷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宣言》就是從第一手原著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最精要、最精辟、最精粹的精品。尤其是在當今國際形勢大變化、大調整、大轉折的全球化大浪潮中和國內社會大改革、大開放、大轉型的現代化大浪潮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態度。有人否定馬克思主義,有人歪曲馬克思主義,有人從“左”或右的方面理解馬克思主義。這就更需要我們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完整准確地體認馬克思主義,用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增強我們的思想威力和思想魅力。最近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我想首先要學習的一本就是《宣言》。學好馬克思主義,我們就有思想上的突出優勢。

第四,從學術研究理論研究意義看,《宣言》中譯本的持續出版,為我們深入探討《宣言》的微言要義,精確理解《宣言》的精深思想,提供了多種比較和方便。我從1950 年中國人民大學組建開辦起,一直在這裡執教馬列主義政治理論課,多次講授過《宣言》,時常遇到學員提出《宣言》中較難理解的原理和文句。這就促使我長期注重搜集《宣言》的德、英、法、俄、日五種外文版本以及所有中譯本和各種注釋讀物。對《宣言》可以說我書有獨愛,理有獨尊,文有獨賞,情有獨鐘。我感到各種中譯本的譯者都是殫精竭慮、精益求精、字斟句酌、精心翻譯。我細加比較之后發現,歷史上傳播最少的陳瘦石的譯本,有些譯文是譯得較為貼切的。這裡試舉二例為証。《宣言》開頭一句現在通譯為“共產主義的幽靈”(幽靈是鬼魂) ,這是採用年博古校譯本的譯法﹔ 最早陳望道譯為共產主義的“怪物”﹔ 隨后成仿吾於1938 年譯為共產主義的“巨影”,年改為“魔影”,1978 年又改為“魔怪”,年莫斯科版譯為“怪影”。這些譯法都未能准確表達原意。而陳瘦石自譯為“共產主義的精靈”。我以為“精靈”譯法既符合原意,又具有中國特色。精靈者精巧靈異之物。在古漢語中有“精靈”一詞,猶指精怪、神仙。在《宣言》中“共產主義的精靈”特指在歐洲多國地下出沒活動的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它使各國反動統治者驚恐萬狀,所以聯合起來對之進行圍剿。“共產主義的精靈”的說法暗含著: 當今像精怪般的共產黨人將來會變為神通廣大的神仙,會磨煉成長為頂天立地的巨人。《宣言》第二章還有一句名言,現在通譯為“工人沒有祖國”。而陳瘦石譯為“工人沒有國家”。祖國者生來具有的祖籍之國,人人都有祖籍之國,為什麼“工人沒有祖國”呢? 但是天下工人階級是一家,工人具有世界性、國際性,所以他(她) 不屬於某個國家。可見譯為“工人沒有祖國”,很費解﹔ 而譯為“工人沒有國家”,很好懂。正如恩格斯所說: “翻譯《宣言》是異常困難的”﹝5﹞(P46)。“說實在的,《宣言》的翻譯一直使我害怕,——它使我想起我在一切文獻中最不好翻譯的這部文獻上所白白耗去的艱苦時刻。”﹝5﹞(P361) 因此有不同的中譯本就便於讀者細心比較辨析,悉心准確領會。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前的《宣言》七種中譯本,當今已經很難找到、找全。

所以中華書局為紀念中共成立90 周年匯集這七種《宣言》中譯本影印出版,這對於學術研究、理論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自述﹝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澤東文集: 第2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靳樹鵬. 真假天堂夢﹝J﹞.炎黃春秋,1998(4) .

﹝4﹞鄧小平文選: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6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