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肯定《中國共產黨宣言》的歷史作用

作者:高放    發布時間:2011-09-23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宣言》是在1920 11 月直接由《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傳播催生出來的。但是,對於這份歷史文獻,人們知道的並不是很多。

從《共產黨宣言》到《中國共產黨宣言》

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出現部分中譯文。到1920 年月,上海的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了陳望道從日文本並且參照英文本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廣為流傳。 在《共產黨宣言》的直接影響下,《中國共產黨宣言》應運而生。

19208 月間,陳獨秀、李漢俊、李達、俞秀鬆、陳望道、沈玄廬、施存統、楊明齋,共八個人,在上海組成中國共產黨組織,隨即發展到十幾個人。11 月上海共產黨組織制定了一份《中國共產黨宣言》的文件。這篇宣言隻有大約2200 字,分為三個部分,標題分別是: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共產主義者的目的、階級爭斗的最近狀態。文中重申了《共產黨宣言》開宗明義揭示的階級社會是階級斗爭歷史的原理。文中表示堅信《共產黨宣言》所闡明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以及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結論。遵循《共產黨宣言》的指引,文中宣告中國要建立革命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領導勞苦大眾,開展階級斗爭。文中較為系統地概述了《共產黨宣言》指明的共產黨奮斗目標:要將生產工具收歸社會共有共用,要消滅私有財產制度和階級,要使國家政權消亡,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社會,為此首先就要組織階級爭斗,用強力打倒資本家的國家,要從資本家手裡獲得政權並把政權放在工農大眾手裡,要由無產階級民主選舉出來的最優秀的代表來制定建設共產主義的辦法,發展生產事業,等等。文中還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三年的實踐經驗來印証《共產黨宣言》的基本觀點,指出:要使工農從資本家手中獲得政權,就“正如1917 年俄國共產黨所做的一樣”。全文用“共產黨”7次,用“階級爭斗”14 次(另用“階級沖突”1 次),用“無產階級專政”8 次(另用“勞農專政”1次),用“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者”、“共產主義社會”16 次,提到“俄國”、“俄羅斯”有次。文中未出現“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者”、“社會主義社會”。

需要說明的是,中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共產黨”等詞都是於19 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人採用繁體漢字譯為日文,到20 世紀初又被中國人移植到中文書刊中的。中國人也有不採用日文譯法,而自己獨創譯名者。1958 年,我從上海出版的《國聞周報》1927 年月4 日出版的第4 卷第34 期查到厚照寫的《嘉爾·馬克思傳略》一文,其中把“共產主義”譯為“公共主義”,把“共產黨”譯為“公共黨”。現在看來,這種譯法更符合古拉丁文communis和德文Kommunismus 原意。“公共黨”,表明這個黨的奮斗目標不是隻追求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是要管好公共資產,增加公共產品,發展公共事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公共選舉,厲行公共決策,加強公共管理,嚴密公共監督,提高公共理性,弘揚公共精神,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造福公共大眾。我把這個見解寫進我領頭主編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大受讀者歡迎。

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宣言》的歷史意義

從上述內容來看,《中國共產黨宣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一,它第一次亮出了“中國共產黨”的名稱,又是唯一以“中國共產黨宣言”命名的中共黨史上的第一篇歷史文獻。它表明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苦群眾的新型政黨已經在中國產業工人最集中的上海出現,它即將發展為全國性的政黨。

第二,它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與俄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指導思想——列寧主義的核心思想結合在一起,以最簡明的概括與表述,展示給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1949 年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中國人找到馬克思主義,是經過俄國人介紹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完全符合實際的論斷。現在有人認為十月革命只是給我國送來了列寧主義,這是有悖事實的偏見。

第三,這份《中國共產黨宣言》當時並沒有在任何報刊和任何場合公開發表,只是供早期共產黨員內部學習,也使要爭取並發展其入黨的對象對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有具體的了解和明確的認識。它在北京、廣州、濟南、長沙、武漢等地共產黨組織中的散發與傳播,對提高早期共產黨員和接近共產黨人士的思想覺悟、政治水平和理論素養,無疑很有幫助。

第四,它為1921 7 月間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的正式建立,起了促進和奠基作用。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大都讀過這份宣言,在黨的“一大”上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看來是吸收了這份宣言的基本思想與要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以《中國共產黨宣言》為藍本,結合中國實際情況,作了更具體的發揮和更切實的規定。

歷史地看待《中國共產黨宣言》的不足之處

《中國共產黨宣言》這份歷史文獻,也存在缺點。毛澤東於1958 6 月間從中共中央秘書局1958 6 3 日編印的《黨史資料匯編》第1 號上讀了這篇從英譯稿譯回中文的《中國共產黨宣言》后,曾寫了一段重要批語:“不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隻提社會主義的革命,是空想的。作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綱領則是基本正確的。但土地國有是不正確的。沒有料到民族資本可以和平過渡。更沒有料到革命形式不是總罷工,而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基本上是農民戰爭。”這幾句言簡意賅的批語,既肯定了這份歷史文獻作為黨的革命綱領“是基本正確的”,又指出它在革命階段、土地綱領、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方針以及革命斗爭主要形式這四個方面存在認識錯誤或不足。

我在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這四個方面的欠缺、差錯,根源在於我國早期共產黨員當時對俄國革命的經驗還了解不夠,同時還以為俄國革命的經驗具有普遍意義,中國也要照搬(如總罷工、土地歸社會共有、用強力消滅資本家階級)。

總之,《中國共產黨宣言》以簡明宣言的形式最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思想引進中國,所發揮的啟蒙的歷史作用是應予充分肯定的。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