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魅力

作者:曲躍厚    發布時間:2011-09-30   
分享到 :

經典,原本是一個具有宗教意蘊的語詞,后引申為具有典范性著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的那些卷帙浩繁中最優秀的、權威的、不朽的著作。如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等。這些經典著作,歷久彌新,經久不衰,經受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有著其他著作不可比擬的巨大魅力。

經典的魅力在於它的創新性。任何經典都是創新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變革,這場變革最根本的特征就在於馬克思主義在立場、觀點和方法上的創新。馬克思明確指出:從前的一切思想家都是剝削階級的思想家,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而馬克思主義的立腳點則是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把自己的學說當做“無產階級解放的學說”,因而它的目的在於改變世界,在於“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這些論述再直白不過地表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鮮明的階級性。馬克思主義觀點的創新最主要的是世界觀特別是歷史觀的創新,這一創新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其他觀點的一系列創新。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嶄新觀點,使“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歷史領域中唯心主義長期佔統治地位的局面,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

經典的魅力在於它的穿透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穿透力,最突出地體現在它對規律的揭示和把握上。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現象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內部,認識和把握其本質和規律,思想不給力,不具穿透性,顯然是不可能的。馬克思主義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透過各種“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看到了歷史上所有其他思想家都沒有看到的人的精神動機背后的物質動因和英雄人物背后的人民群眾的力量,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運動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彰顯了其他任何思想體系都不具有的穿透力。馬克思主義最主要的理論貢獻是提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如果說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主要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部經典著作中揭示的話,那麼資本主義發展的特殊規律主要是由馬克思在《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中揭示的。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的發現可以和“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相媲美,一個人一生中能做出一個這樣的發現就很了不起了,而馬克思做出了這兩大發現。馬克思主義揭示的這些規律,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探究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論前提。

經典的魅力在於它的永恆性。歷史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淘汰的是流沙,積澱的是永恆,而永恆的東西是不可超越的。馬克思在談到古希臘羅馬神話時曾談到,希臘羅馬神話在一定意義上是不可超越的。薩特也曾說過,馬克思主義是不可超越的。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的地方一是它的真理性認識,即它所包含的絕對真理的成分,或者說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魅力。這些真理性因素,就它正確反映了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而言是永恆的、不可超越的,以后的實踐隻能豐富它、發展它、完善它,但不能推翻它、否定它。第二,更重要的是,就馬克思主義在前蘇聯和中國等國家從理論變為現實而言,它也是不可超越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的魅力。社會主義運動在前蘇聯等國家所受到的挫折,不是馬克思主義不可超越性的魅力的喪失,只是其暫時的折蔽。更何況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振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更高層次上再次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永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