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列寧專題文集》談起……

作者:高曉惠    發布時間:2011-10-24   
分享到 :

作為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的成果,十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寧專題文集》於去年年底出版發行,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一件大事。今年適逢列寧誕辰140周年,《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正是對列寧的最好紀念。俄共中央在紀念列寧誕辰140周年的決議中說,“列寧的思想以及他的用全球多數語言出版的著作極大地影響了世界人民的命運。有人試圖將他的名字從人類的記憶中抹去,這是徒勞的。”的確如此。在我國,列寧著作的譯介出版從列寧的名字傳入中國以來始終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列寧著作的編譯出版有了極大的發展,甚至創新。《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應該就是這種創新的產物。
《列寧專題文集》的編輯方針是以《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為基礎,精選了列寧各個時期的重要著作、文章、報告、筆記和書信。在編輯形式上,為力求體現列寧思想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每卷除全文收錄或部分節選精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外,還編了《重要論述摘編》,作為對所收文獻的補充。在編輯體例上,每卷都包括一個編輯說明,篇名題注(放在每篇頁下),注釋和人名索引(放在篇末)。這裡的每一句話正是體現這套文集的特色所在,每句話都是可圈可點的,讓我們逐句來分析。
首先,這套文集是以《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為基礎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全集第2版做文獻來源,文集也就無從談起。
說到《列寧全集》的出版,在蘇聯共出過五版,在我國出過兩版。中文第1版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產物。中文第2版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啟動,反映了我國發展新階段的成果。第1版照搬照譯了蘇聯的《列寧全集》第4版,第2版則是在蘇聯《列寧全集》第5版的基礎上、由我國自行編輯的一個全集版本。
《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共出版39卷。這一版的翻譯工作於1953年下半年開始,整版各卷在1955-1959年間出齊(第39卷出版於1963年收載文獻4285篇,共約1500萬字。第1版在我國的翻譯出版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政治意義,對在我國傳播、學習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起了巨大的作用。重要的是解決我國有無列寧的全集的問題。據中央編譯局的老同志回憶,在中蘇交惡年代,在中蘇兩黨的一次會談期間,當蘇方代表奚落我們說我們連《列寧全集》都沒有,還侈談什麼列寧主義的時候,我方代表隨即把《列寧全集》整整齊齊地擺上桌面,令蘇方代表無言以對。然而,中文第1版也存在明顯的不足。首先,這一版延續了蘇聯《列寧全集》第4版的明顯缺點,這就是有大量列寧文獻沒有收入,特別是相當多的十月革命后的文獻沒有收入﹔文獻的校勘和編排都有不盡合理之處﹔參考資料方面不僅過於簡略而且有些表述和提法不大恰當。其次,由於第1版的准備和翻譯工作非常倉促,時間過於緊迫,許多卷是在極短時間內同時上馬和完成的﹔再有中央編譯局的譯校隊伍在當時還是一支相對比較年輕的力量,經驗和水平不足,因此在譯文方面難免存在不少問題,有誤譯、漏譯和錯譯的情況。
於是,中央編譯局於1975年開始籌劃重新編譯出版《列寧全集》第2版,此時蘇聯已經有了重新編排的《列寧全集》第5版,同時中央編譯局的自身隊伍也比第1版工作期間要成熟許多倍。在我國改革開放后的1982年,中央正式批准重新出版第2版。如果從1975年開始算起,那麼經過15余載的辛勤工作,終於結出了碩果。《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整版從1984年開始出書,到1990年全部出齊,共60卷。收入這一版的文獻多達篇,總字數為2998萬。作為配套書,這部全集還有三個索引卷:《總目錄》、《主題索引》、《中俄文版頁碼對照》, 是非常實用方便的工具書。《列寧全集》第2版無論在收載文獻的數量上、譯校的質量上、參考資料的編寫上, 都遠非中文第1版所能比。尤其是在收載文獻數量上, 是目前世界上收載列寧文獻最多的全集版本, 這也是俄羅斯的列寧著作編輯專家所承認的。
《列寧全集》中文第2 版有幾個體現中文版的特色是值得在這裡說一說的。首先是收載文獻豐富。相比中文第1 版, 新增文獻從數量上說多了卷。相比於俄文第5 版, 增收了俄文第5 版沒有收入的及后來新發現的文獻, 約有5 卷的內容。這些新增文獻中有完整的文章、講話、決議草案、指示、書信、電報、提綱和筆記等。重要的是, 新增文獻中有一大部分文獻是列寧在十月革命后寫的, 內容涉及社會主義時期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法制建設、科學文化、對外關系、國際共運等方面。這些文獻表現列寧如何從俄國實際出發, 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 創造性地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其次, 第版的譯文均經過重新校訂, 使之更准確。許多譯文改動很大, 有些幾乎等於重新翻譯。譯文的修訂中有不少實質性的修改, 有的涉及重要的理論觀點, 如有關“愛國主義”、關於“資產階級法權”等的譯法修訂, 不僅在譯者內部進行廣泛討論, 而且還廣泛征求翻譯界、理論界的意見。拿“愛國主義”一句為例。列寧的所謂愛國主義定義曾經廣為流行, 這就是: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第28卷第168-169頁)但這卻是句錯譯。正確的譯文是:“愛國主義是由於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5卷第187頁) 列寧的這句話實際上是指特定時代小資產階級的一種比較狹隘的對國家的情緒。新譯文改動后, 對人們在寫文章時引經據典造成了困難, 然而這卻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回歸。這樣的譯例還有許多。再有, 中文第2版體現中國特色的一點是自行編寫參考資料。在資料編寫方面當然是以俄文第5版為基礎。然而由於受意識形態所限, 蘇聯有意回避一些有爭議的人物或事件。對此, 我國在編寫過程則盡量予以修正。最后, 中文第版收載了53頁我國早期翻譯出版的列寧著作的書影插圖, 體現了中文版的鮮明特色。在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發表和出版的列寧著作的譯本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這些早期珍本, 是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圖書館、博物館、舊書店中廣泛收集到的。這些圖片生動地說明了列寧著作在中國的傳播, 反映了列寧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列寧專題文集》就是基於這樣產生出來的《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編輯而成的。文集直接採用第2版的譯文, 所附的注釋和人名小傳也來自於第2版。這樣, 為文集的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証。
其次, 這套文集的編選體現出自身的特色。所謂文集, 就不是全集, 而專題文集, 也不同於普通的文集, 專題文集是把同一專題的有關文章匯編成集。為列寧的著作編文集, 這並不是第一次。就連列寧自己也給自己的文章編過文集, 如著名的《十二年來》文集。這本文集, 收集了列寧年這一時期的文章和小冊子, 都是論述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問題、策略問題和組織問題的。我國在各個時期也出過不少列寧著作的文集, 由於列寧的著作數量眾多, 這樣一些文集都是些專題性文集。如可追溯至20世紀20-30年代的《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1927年9月上海揚子江書店初版, 1930年9月上海華興書局版本年9月中央蘇區版), 收入兩次革命期間列寧的有關著作, 如《遠方來信》、《四月提綱》等45篇。當然建國后的文集集子就更多, 如《列寧論文學與藝術》(1960年人民出版社版本);《列寧軍事文選》(1981年戰士出版社版本), 收入列寧關於戰爭、軍隊和軍事學術等方面的著作125篇;《列寧論新經濟政策》(最新版本為2001年人民出版社版本), 等等。這些文集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也是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博大精深, 卷軼浩繁, 選編適合不同需求的文集以及選集和單行本, 有助於廣大干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 因此這類的文集還可以繼續編下去。
然而, 就這套專題文集而言, 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這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課題, 而且在於這是首次嘗試把列寧的主要思想按其最主要的方面涵蓋在一套文集內。而究竟以哪幾個方面來概括列寧的主要思想這是一個復雜的理論問題。就比如理論界爭論的如何定義列寧主義的問題, 學者之間會有不同的看法。傳統上人們接受斯大林的定義說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但這一定義, 不僅在當時的蘇聯, 而且在我國都遭到不少的質疑, 提出了不少的不同意見。近幾年在我國比較多的學者認為, 斯大林的定義雖有其合理的地方, 但列寧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重要思想, 斯大林的定義則完全沒有包含。探索落后國家如何採用新經濟政策等等來逐步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 正是列寧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新的重大貢獻。正是由於這些因素, 最終確定的是一個較為宏觀性方案, 也就是現在的五個專題。這五個專題緊緊圍繞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什麼是資本主義、怎樣認識和對待資本主義,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以及怎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著重反映列寧畢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成果以及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特別是對於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指導意義。
按專題形式反映列寧的思想, 主要在於能夠完整系統地反映列寧在某一領域的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演變, 這也是這種形式不同於全集也不同於選集的最突出最鮮明的特色。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 全集當然是需要的, 但對於一般讀者和普通干部的學習之用, 就有些分量太重了, 有可能抓不著重點, 不知從哪裡開始學習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選集是能滿足一般讀者和普通干部的學習需要的, 所選均為重點內容, 但在系統性問題上需要學習者自己把握和總結。而專題文集則可作為全集和選集的重要補充, 可以在一個專題范圍內幫助學習者深入地領會有關思想。
按時間順序編排是全集和選集都遵循的基本原則。而專題文集則能體現出自身的靈活性, 既可按時間順序, 也可根據邏輯聯系來編排。因此五卷文集各卷著作的編排就是按各卷的不同特點採取了不同的方式。《論資本主義》、《論社會主義》、《論無產階級政黨》採用的是編年原則,《論馬克思主義》、《論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則採用以理論邏輯為主並以重點著作為主的編排方式。
實際上, 任何形式都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的, 不能說一種形式就比另一形式好或者不好, 而應該認為每種形式都是對另一種形式的補充。每種形式都是一種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 各種形式的出現也就提供了一種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方法。所以就《列寧專題文集》來說, 它為學習列寧某一方面的思想提供了一種系統性思考的路徑。如以《論無產階級政黨》為例。《怎麼辦?》、《進一步, 退兩步》、《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的選擇, 使關於俄國社會民主黨早期建黨活動脈絡十分清楚, 列寧關於在思想上、組織上和行動上建黨的思想得到充分體現。
再以《論社會主義》為例。以《俄共(布) 第十次代表大會文獻》為開篇, 以及包括《論糧食稅》、《十月革命四周年》、《新經濟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員會的任務》、《在莫斯科省第七次黨代表會議上關於新經濟政策的報告》、《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關於工會在新經濟政策上的作用和任務的提綱》以及《論合作社》等文章,十分清楚地反映了列寧及俄共(布) 轉行新經濟政策的歷史過程。比如總結戰時共產主義的經驗和教訓, 論証實施新經濟政策的目的和意義,闡述合作社原則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意義, 等等。而從這些文章中, 也可以看到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的艱辛探索。比如我們在《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一文中可以讀到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辯証思考和對於一個革命的共產黨人曾經很難接受的結論, 即通過改良、漸進、讓步來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思想。列寧認為,“對於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來說最大的危險,甚至也許是唯一的危險,就是夸大革命作用”。應當“冷靜地考慮在什麼時候和在什麼情況下, 哪些任務可以用革命的方法解決, 哪些任務要用改良的方法解決”。他明確指出: 在年春天以前的三年多的時間內, 俄國在經濟建設的一些根本問題上實行的是一種革命辦法, 即“最徹底、最根本地摧毀舊事物, 而不是審慎地、緩慢地、逐漸地改造舊事物, 力求盡可能少加以破壞”﹔而從1921年春天起, 與前一階段的區別在於開始採取改良的辦法, 列寧說,“目前的新事物, 就是我國革命在經濟建設的一些根本問題上必須採取‘改良主義的’、漸進主義的、審慎迂回的行動方式”,“不摧毀舊的社會經濟結構——商業、小經濟、小企業、資本主義, 而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 或者說, 做到有可能隻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在這裡列寧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 即社會主義與商業的結合問題。在改行和實施新經濟政策的過程中, 列寧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比如列寧提出的在一個小農經濟居於優勢的經濟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這樣的國家通往社會主義的道路從“直接過渡”到越來越轉向“間接過渡”的觀點; 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和市場原則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觀點; 等等。列寧這些對社會主義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認識, 在這一卷中都得到反映。當然,也不能認為, 在這一個專題中就能涵蓋列寧關於社會主義的所有認識。這裡就涉及到在編選過程當中對列寧文獻的取舍問題了。
從總體上說, 對於以一卷的篇幅來涵蓋列寧有關問題的思想, 實事求是地說是舍多取少。本著反映和體現列寧最重要思想的精神, 列寧許多精彩的或重要的文章也就割舍掉了。比如年2月底列寧寫的一篇《政論家札記》(載《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這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篇文章。列寧在這篇文章中以豐富生動的比喻然而卻又不乏犀利的筆調論証了蘇俄轉行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問題, 以散文式的文體來闡述了一個深刻而重要的思想。再如列寧重病期間口授的《給代表大會的信》(載《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第卷)。這封信由於涉及對斯大林等蘇俄領導人的個人評價而廣受關注, 不僅如此, 這封信也包含著列寧對黨的團結和穩定、黨的集體領導原則、黨能否正確貫徹黨的政策路線等問題的高度關切。
最后, 來談談編輯體例中的題注。這是文集在編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創新。題注是為了幫助讀者把握各篇著作的理論精髓而設的, 具有導讀性, 力求言簡意賅地介紹每篇文章的核心內容和理論要點。題注的編寫是編輯和研究人員在細致研讀文獻的基礎上完成的, 不僅要反映本篇文獻相關的要點, 而且還要兼顧思想的發展變化及影響, 在撰寫時還要求盡量採用列寧的原話。這樣題注不多的數百個字, 可以說是字斟句酌, 力求每個字都有用。此外,還多次征求各方意見,多次修改,以至最后成稿。
筆者有幸參加了文集的編輯工作, 具體也參與撰寫《論資本主義》卷的部分題注。就修改情況筆者深有體會, 舉個例子來說。這是筆者最初提供的關於《俄國資本主義發展》一文的題注:“這是列寧同俄國民粹派就資本主義能否在俄國得到發展的問題進行爭論而於19世紀90年代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列寧運用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以大量統計資料為依據分析了俄國的經濟社會制度和社會階級結構, 批評了民粹派認為的資本主義在俄國不可能得到發展的錯誤觀點, 指出資本主義無論在俄國的城市或鄉村都已成了佔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 俄國已經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俄國資本主義與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發展較緩慢。在這裡所選取的章節中,列寧對資本主義的發展作了一個總結, 指出資本主義既有其進步的歷史作用: 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 也具有歷史暫時性,列寧在本書第二版序言中指出, 資本主義的發展給工人階級進一步實現其真正的和根本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到書最后正式出版時, 其成稿已經作了很大修改。修改后的行文是這樣的:“這是列寧全面考察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科學分析俄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和階級結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節選的部分, 列寧分析批判了民粹派經濟學家的理論錯誤,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 闡明了關於社會分工、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及其實現剩余價值的條件、資本主義國內市場建立的過程和條件等一系列與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 指出在這種經濟基礎上進行的俄國革命, 必然是資產階級革命。列寧還對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作了闡述, 指出資本主義既有其進步的歷史作用, 即促進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 也具有歷史暫時性。資本主義的發展給工人階級進一步實現其真正的和根本的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對題注編寫的這種字斟句酌, 不僅體現了編者的負責態度, 也表現編者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作的努力。然而,《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並非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它只是一個開始。根據最新的消息,2010年3月, 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局牽頭決定對《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進行重新修訂出版。目前, 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將此次修訂出版列為國家級重大出版資助項目並安排了專項國家出版基金。重新修訂《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有其必要性,第一,該著作出版年了,現在有些卷已經脫銷, 湊齊整個60卷已經不容易了。第二, 任何出版物在其出版后, 都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或者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借修訂機會來糾正當時留下的一些遺憾。第三, 中文第2版出完以后, 又不斷發現和發掘出列寧的一些新文獻。通過調研, 決定借修訂之機增補十幾萬字左右的列寧文獻, 分別納入相應年代的相應卷次中去。《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的重新修訂出版,並非與《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成果轉化和運用工作相矛盾。第2版的重新修訂出版將提供更可靠的列寧文獻的文本基礎, 從而更加有助於了解列寧思想全貌,促進對列寧思想的研究。而深入的列寧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知灼見, 也將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起到積極作用。
注釋:
  有關蘇聯出版《列寧全集》第4版的情況,請見拙作《關於(列寧全集)俄文第四版的政治化傾向——兼論斯大林主義對意識形態的影響》,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年第5期。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