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程

作者:顧海良    發布時間:2011-11-07   
分享到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表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變化的結合,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飛躍的最基本的原則和最根本的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特征,主要是列寧主義,或者說是列寧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牢牢把握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這一時代主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20世紀初俄國的社會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的俄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新的境界。“馬克思列寧主義”,表明的就是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適合於時代變化要求的理論的發展與創新。顯然,列寧主義並未包含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只是對經典馬克思主義中適應於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作出的新的概括。當然,列寧主義也包含了經典馬克思主義中所沒有的創新理論。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處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列寧主義自然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最新形式。時代在發展,時代主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原來的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主題,已經轉變為以和平與發展為特征的時代主題。面對中國具體實際的發展和時代主題的變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必然有新的拓展。

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之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文本根據,也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源泉。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進程中,我們不僅繼承和弘揚了列寧主義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而且要立足於時代變化的新特征和新要求,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思想,在更為寬廣的視域內,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當代中國和當今時代主題變化的實際結合起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馬克思主義的特征,不僅包含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包含了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以往未被發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承和創新。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也包括手稿和書信)中的一系列經典的理論觀點,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程的重要思想來源,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的內涵。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最為基本的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作出新的闡發。1978年3月,鄧小平提到:“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就說過: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並且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科學與生產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1]這裡提到的馬克思的觀點,源自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這部經濟學手稿是馬克思按照他政治經濟學體系結構撰寫的第一部著述,也是馬克思“不惑之年”對自己理論研究的集中概括。在撥亂反正中,鄧小平重新提出馬克思的這一觀點,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在生產力理論中,先論及的是科學技術與生產力關系問題,后來推進到管理與生產力的關系,形成了生產力系統理論,再后來對生產力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意義的新認識,進而形成以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為基礎內容的社會主義本質理論,進而發展到科教興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等等,這實際上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中的演進軌跡。對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生產力理論的當代詮釋,成為鄧小平理論形成的重要起點之一,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的重要基點之一。

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最為重要的理論之一。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當代理解中,一方面要把握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的著名的“兩個最徹底的決裂”觀點,這就是:“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2]﹔另一方面也要深刻理解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的“兩個決不會”的觀點,這就是:“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3]搞清楚這兩個基本理論之間的辯証關系,才是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征及其歷史趨勢作出科學判斷。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兩個最徹底的決裂”和“兩個決不會”觀點的全面認識,成為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特征和經濟全球化根本性質的理論基礎。

在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理解中,江澤民幾次提到恩格斯晚年的《一八九一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的手稿,這篇手稿在恩格斯逝世6年時才公開發表。恩格斯在這篇手稿中,對當時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新變化作了深刻剖析。江澤民指出:“恩格斯說:‘由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經不再是私人生產,而是由許多人聯合負責的生產。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著和壟斷著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麼,那裡不僅沒有了私人生產,而且也沒有了無計劃性。’這就是說,資本主義在自身發展中是會出現變化的,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並從理論上說明這些變化。”[4]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對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方位是有重要意義的。馬克思恩格斯(包括他們晚年)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對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建設,在根本上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協調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形成中,我們多次引述恩格斯在1876年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重要思想。恩格斯認為,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然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但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人類統治自然界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類對自然界的全部統治力量,就在於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恩格斯告誡人們:“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習常過程的干預所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后果。特別自本世紀自然科學大踏步前進以來,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並從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造成的較遠的自然后果。”[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賦予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的這些思想以當今時代的新內涵。

除此之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於生產關系理論、經濟的社會形態發展理論、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世界歷史和經濟全球化理論、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等,都是以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為理論之源的。

在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的重新研究中,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結合的原則、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都有新的認識。特別是在以下六個方面的結合上,有了新的體會和新的進展: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變化、經濟社會關系發展之間的關系﹔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普遍適用性與國別特色性之間的關系﹔三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與歷史性趨勢之間的關系﹔四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基本原理中社會制度的特殊規定與社會化大生產一般規定之間的關系﹔五是馬克思主義對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與社會主義現實發展之間的關系﹔六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與具體方法之間的關系。最近,《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本的出版,既是黨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文第2版出版以來,我國理論界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研究的標志性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程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頁。

[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第592頁。

[4]《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頁。

(作者:教育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