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資本論>(第一卷)》中文版新書出版感言

作者:宮川彰    發布時間:2011-11-24   
分享到 :

編者按: 20111026,《資本論》研究座談會暨《解讀<資本論>》(第一卷)新書發布會在中共中央編譯局舉行,來自日本日本首都大學、日本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以及中國的《資本論》研究學者匯集一堂,就《資本論》研究的現實意義、《解讀<資本論>》的創新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以下是與會專家學者的相關文章。

20111026日,在中央編譯局的大力協助下,《解讀<資本論>(第一卷)》中文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正式出版。為紀念新書出版,中央編譯局隆重舉辦了高水准出版紀念座談會,作為作者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對出席座談會的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副局長魏海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會長林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榮譽顧問衛興華,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王振中教授、李其慶教授,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武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旭教授,以及有關專家學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我與中國之間的交流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的,當時主要是同中央編譯局開展馬恩研究方面的學術交流,在學術交流期間,得到了以韋建樺局長、李其慶副局長、魏海生副局長以及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其后東京學習會也參與進來,日中兩國的馬克思主義交流得以進一步發展。從2008年開始,中央編譯局研究部門及日文處先后4次共派遣8名研究人員到我所在的首都大學東京進行研修訪問。此外,在魏海生副局長的積極倡導下,日中雙方每年都會定期舉辦日中學術交流(“資本論研討會”)活動。

隨著學術交流的不斷深入,魏海生副局長幾次提議將我長年對《資本論》的研究及啟蒙活動的著書翻譯成中文,這也說明這本書的出版是日中交流不斷積累的“結晶”。

請允許我再一次對給予新書出版大力協助的各位朋友表示深深地謝意。借此機會,我還要特別對精通《資本論》理論、精通日中兩國學術用語、認真進行中文翻譯的劉鋒博士表示由衷的感謝。

原書日文版《學習<資本論>第一卷》是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我面向普通民眾進行《資本論》知識啟蒙教育的記錄。在此我簡單地介紹一下日本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情況。

1.日本勞動人民集體學習《資本論》

在日本有許多自發學習《資本論》的團體,他們是工人、勞動者和普通民眾,以學習政治經濟形勢、增長基礎知識為目的,為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勞動生活條件開展各種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國性團體勞動者教育協會(第一代會長:宮川實已故),該團體最大的地區性分會就是我負責的以首都東京為基礎的東京學習會。

東京學習會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2個方面:①針對勞動者進行基礎教育,包括哲學、經濟學、勞動者權利、工會活動方法及有關國家政治最基本的問題,例如,為了維護和平民主進行“擁護憲法”學習。②開展以《資本論》為主的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

資本論講座起始於《資本論》出版100周年的196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了45年。主要進行《資本論》全部3卷的學習及“資本論現代開展講座”、“貧困、差距、不景氣與經濟金融危機、環境等現代焦點問題分析講座”等,教師均為活躍在第一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學習班設為1年制,每周日下午(1—5點),採用授課、討論、問題解答等形式。

每年有學員近200人,迄今已有1萬多名學員順利結業。這些學員都是工會活動、市民運動、地區政治改革運動的核心力量。學習會除了覆蓋首都圈的4個縣以外,在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全國主要城市均設有分會,規模從幾十人到上百人不等,而全國范圍內的從幾個人到10幾個人的小規模自主學習會更是數不勝數。

關於學員學習資本論的目的,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在市場萬能論背景下,“社會主義”是什麼、重新研究其意義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現在,受新自由主義的負面影響,貧困和差距進一步加大,勞動和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如何解決勞動難、生活難問題,如何克服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未來社會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是學員通過學習想要解決的問題。

2.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的普及與對日本經濟分析的貢獻

很多人對運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分析現代日本經濟的有效性及穩妥性有所質疑,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傳入日本並進一步普及的歷史和背景。

日本近代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是隨著日本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19世紀末以學習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各經濟學派(英國古典經濟學、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德國歷史學派等)的形式開始的。20世紀初,隨著日本工業革命的發展,在絕對專制主義天皇制的統治下,帝國主義侵略和鎮壓加強、階級斗爭激化,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迅速來到日本並得到普及。上個世紀20年代,圍繞《資本論》中的不同問題,產生了價值論、地價論、資本積累論等各種論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從引進學問發展成為真正的學術性經濟學。

在此基礎上,從上個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圍繞日本革命戰略目標及日本資本主義的歷史性、結構性本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戰線開展了一場歷經近10年的“日本資本主義論爭”。“講座派”認為當前日本革命的戰略目標是推翻天皇制,經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完成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但“勞農派”則認為革命的戰略目標是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場論爭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最終遭到壓制而結束,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日本憲法規定解除天皇制的權力,消除地主財閥,並制定了有關和平和民主主義的各項權利,表明“講座派”分析取得了勝利。這場論爭在國際上也屬於較高水平,是日本社會科學第一次獨立對自己國家進行分析,並在社會變革問題上取得成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日本資本主義研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快速發展,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獲得巨大發展及新古典經濟學派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之對抗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也繼承二戰前的研究成果,在《資本論》各個命題的理論研究和日本與世界資本主義研究的理論實証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戰后復興期,日本資本主義在制定重化學工業化國家政策的“傾斜生產方式”發展戰略上,馬克思經濟理論發揮了重要影響﹔(21960年代日本資本主義經濟高度成長及其問題的闡明﹔(31980-90年代經濟繁榮期(“平成泡沫經濟”)與導致經濟長期不景氣的分析﹔(4)出現於同時期的屬於資本全球化意識形態范疇的美國流新自由主義思想與該路線問題(雷曼危機導致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的闡明等,對現代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進行了理論上、實証上的批判研究。

目前,在日本有一個名為“經濟理論學會”的團體,以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和勞動價值學說等馬克思主義命題為基礎,有超過千人的研究者在以大學為主的研究機構進行理論和實証方面的研究。這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派與立足於反勞動價值學說=效用價值學說的“日本經濟學會”,即代表以新古典派經濟學為主流的所謂近代經濟學派研究者的學會相競爭,在經濟學界內外,特別是致力於勞動運動、和平環境問題的市民運動中具有很大影響。這種經濟學界裡的對立反映了日本資本主義發展歷史的特點,即嚴重的階級對立結構,這也是日本社會科學固有的特征。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以19世紀近代資本主義程度最高的“世界工廠”——英國為原型對各個命題進行了分析論述。雖然當時英國還處於競爭性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並未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馬克思將近代資本主義看作歷史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運用接近法進行整體分析,徹底揭示了資本主義固有的、普遍的經濟運行規律。而且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人類歷史發展原理也可以印証出這些經濟規律。因此,在社會制度從根本上反復發生動搖、轉換的今天,把握復雜現象的內在因果關系、掌握變動的方向及發展的特點都離不開馬克思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例1

以《資本論》的積累論為論據,在日本圍繞收入差距問題進行的評論。各個經濟學派都承認存在收入差距的現狀,但在其原因和發展方向的分析上卻有很大分歧。新古典流派認為導致收入差距主要是“個人能力、努力程度”等個人主觀方面的原因,而馬克思經濟學則認為其真正原因在於推進全球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共有的、普遍存在的“資本積累規律”這一客觀的、階級的、物質的要素。運用后者的接近法,可以對各資本主義國家間不同歷史發展時期進行比較研究,汲取教訓,並看清這些現象的歷史發展動態、找到解決方法。

【例2

運用《資本論》勞動價值學說和剩余價值論的標准,看清假象和謊言,批判現代庸俗學說。以勞動價值學說解釋各種價格現象對堅持使用科學方法進行研究非常重要。運用勞動價值學說,可以獲得確定具有勞動價值實體根據的規律性變化和超出范圍不具有根據的變化的標准。還可以對符合規律或偶然瑣碎的現象進行判斷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不符合這一標准的非科學的、庸俗的見解和假象進行批判。由於控制工資、增加消費稅,國民生活日益困苦,慶應大學竹中平藏教授注意到日本國民的金融資產達到1300萬億日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解決辦法:隻要將利息提高12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與稅金增加部分相當的金額。(為什麼要實行零利率?十幾年來,我們的存款利息被剝奪超過二百多萬億日元,為什麼還要繼續?)

此外,東大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根岸隆贊成奧地利學派,認為“時差(時間的過程)”產生價值,運用“時差”可以“說明”利息這種剩余的形成,試圖對勞動價值學說的剝削進行批判。還曾提出時間可以一定分量地形成利潤或利息這種交換價值,真是胡言亂語。

他們甚至沒有弄明白什麼是利息,疏於通過物質基礎找到根據這種科學論証方法,隻停留在了現象的表象。勞動者、被剝削的人們不能被這種非科學論述所欺騙。“學習經濟就是為了不被經濟學者所欺騙”——凱恩斯經濟學左派經濟學者Joan Violet Robinson19031983)的名言。

3.《資本論》應該在變革期出場及學習《資本論》的意義

在變革期會有很多過渡性的、不確定不穩定的復雜情況發生。而且,這些變化和征兆從何而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具有什麼意義,會向什麼方向發展,要想解釋這些問題非常不容易。主觀上出於善意進行的活動客觀上結果往往與初衷不符,導致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有的甚至成為違背歷史規律的行為。因此,為了對各種事物進行准確地評價和判斷,我們不能隻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或局部,應該力求從整體上對事物進行把握。同時要結合社會及世界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大的規律的變化,參考每一次實踐活動的意義對事物進行分析研究。

我的父親,經濟學者宮川實曾對我說:“理論是實踐的總結,是指導實踐的繩索。”為了解釋應對現代社會中復雜不透明的各種事物現象,以堅定的觀點和態度確定事物的發展走向需要理論上的總結和評價,需要理論做出正確的指導。

馬克思的經濟學和《資本論》可以勝任這一要求。《資本論》從整體上分析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明確揭示了其根本原理和各種規律,是在暴風雨的黑暗中指引船舶航行的指南針,它提出的原理和規律闡明了資本這種經濟制度走到盡頭產生的各種矛盾特點,明確了我們進行運動的意義。我們不能阻礙歷史前進的腳步,更不能使歷史發生倒退,要把自己置身於符合規律的社會發展洪流中,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由此可見《資本論》的學習越來越重要。

我榮幸地參加了在中央編譯局隆重舉辦的新書出版紀念座談會,內心萬分激動。我要以今天為起點,借用新書出版重新踏上《資本論》啟蒙普及的征程繼續前進。

(作者為: 日本首都大學東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