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的共同利益思想及其影響

作者:龍迎偉  譚培文    發布時間:2011-12-02   
分享到 :

恩格斯於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在英國居住期間,他與工人交談,走訪工人家庭,了解他們奴隸般的勞動和貧困的生活,對工人階級狀況、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根據在英國的親身觀察和收集的可靠材料於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在巴門撰寫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這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於工人階級狀況的專著。此后,恩格斯還分別於1887年在美國紐約和1892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出版了此書,並分別寫了兩篇序言,即《美國工人運動》(《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美國版序言)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以下簡稱《德文第二版序言》)。這兩篇序言應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一部分,換言之,《美國工人運動》、《德文第二版序言》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是一個整體。因為即使在47年后,恩格斯仍然“原封不動的把它重新獻給讀者”。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此后的《美國工人運動》、《德文第二版序言》中展現了豐富的共同利益思想,這些思想也是人們理解現代社會主義的一把鑰匙。

一、基於共同利益的無產階級的意識

對於寫作《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的最初目的,恩格斯在此書的序言裡有過這樣的表述:“為了給社會主義理論,同時給那些認為社會主義理論有權存在的見解提供堅實的基礎。為了肅清pro et contra(贊成和反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切空想和臆造,研究無產階級的狀況是十分必要的。”﹝1﹞如果對這一表述的理解心存疑惑,那麼,恩格斯在《美國工人運動》的表述應該很明確:“在歐洲各國,工人階級經歷了許多年才完全領悟到,他們已經構成現代社會的一個獨特的階級,在現存關系下的一個固定的階級﹔又經歷了很多年,這種階級意識才引導他們把自己組織成一個特殊的政黨,……。但是,這一切還只是一個開始。工人群眾感到他們有共同的苦難和共同的利益,必須作為一個與其他階級對立的階級團結起來﹔為了表達和實現這種感覺,要把每個自由國家為此目的而預備的政治機器開動起來,——這僅僅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尋找醫治這些共同苦難的共同藥物,並把它體現在新的工人政黨的綱領中。”﹝2﹞為此,恩格斯來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進行了二十一個月的考察,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收集了很多可靠的第二手的官方資料。《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超乎想象的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的詳實敘述足以表現出作者當時工作的細致與艱辛。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根據“研究無產階級各個部分所應當遵循的順序”,先后對工業無產階級、礦業無產階級以及農業無產階級的勞動、生活(尤其是居住條件)、身體健康、道德與愛好等方面進行了近乎“瑣碎”的客觀描述:“到處都可以看到經常的或暫時的貧困,看到因生活條件或勞動本身的性質所引起的疾病以及道德的敗壞,到處都可以看到人的精神和肉體在逐漸地無休止地受到摧殘。”﹝3﹞在此文中,恩格斯尤其對生活在英國的幾個大城市——倫敦、都柏林、愛丁堡、格拉斯哥、利物浦、約克郡、曼徹斯特等——的工人階級的“住宅”條件進行了具體敘述,其中又“專門挑選了”倫敦的著名的“烏鴉窩” (rookery)和英國工業的發源地——曼徹斯特——的工人階級的“住宅”。恩格斯認為,倫敦的工人階級的“住宅”條件不僅惡劣,而且“倫敦有五萬人每天早晨醒來不知道下一夜將在什麼地方度過”。﹝4﹞而“曼徹斯特及其郊區的35萬工人幾乎全都是住在惡劣、潮濕而骯臟的小宅子裡”。之所以選擇從“住宅”談起,恩格斯認為,如何滿足住屋的需要,是可以當作一個尺度來衡量工人其余的一切需要是如何滿足的。不難想象,在這些骯臟的洞穴裡隻有那些穿得很破、吃得很壞的人才能住下去。而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同時,恩格斯“也有很多的機會觀察”資產階級,“而且很快確信”:資產階級的利益與無產階級的利益是完全對立的。﹝5﹞恩格斯進一步指出:“過去,工人的地位往往是走上資產者地位的階梯。現在,工人階級才第一次真正成為居民中的一個穩定的階級。誰要是生而為工人,那末他除了一輩子做工人,就再沒有別的前途了。所以,只是在現在無產階級才能組織自己的獨立運動。”﹝6﹞因此,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7﹞

一言以蔽之,共同的苦難和共同的利益喚醒了無產階級共同的階級意識。“工人們”開始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階級。無產階級已經意識到,他們分散時雖然是軟弱的,但聯合在一起就是一種力量。這就促進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分離,促進了無產階級所特有的、也是在他們的生活條件下所應該有的那些見解和思想的形成。無產階級意識到了自己的受壓迫的地位,並且開始在社會上和政治上發生影響和作用。從此,“像法國的政治一樣,英國的工業和整個市民社會運動把最后的一些還對人類共同利益漠不關心的階級卷入了歷史的巨流。”﹝8﹞

二、基於特殊利益的資本主義的發展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一方面反復強調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不可調和的對立,並且預言“革命是不可避免的”﹔﹝9﹞另一方面,特別是在本書的結尾,“很強調了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學說,而是一種最終目的在於把連同資本家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系的狹小范圍中解放出來的理論。”﹝10﹞換言之,恩格斯認為,“在原則上,共產主義是超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敵對的,共產主義隻承認這種敵對在目前的歷史意義。”因為,共產主義“不僅僅是工人的事業,而是全人類的事業。沒有一個共產主義者想到要向個別的人復仇,或者認為某個資產者在現存的條件下能夠有不同於現在的行動。”﹝11﹞

事實是,正是基於工人階級共同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資本主義得到了不斷發展。農民在城市可以得到比農村更多的東西,於是“主動”離開了土地來到大城市,從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假如英國沒有找到又多又窮的愛爾蘭居民作為替工業服務的后備軍,英國的工業就不可能發展得這樣快。”但,“愛爾蘭人在家鄉沒有什麼可以丟掉的,而在英格蘭卻可以得到很多東西。”﹝12﹞因此,對於自身利益的關切,無產階級站在了資產階級一邊,最終“工業騎士”戰勝了“佩劍騎士”。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更主要的是無產階級的運動歷史性地展現了新的共同利益。恩格斯在《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指出,資本主義越發展,它就越不能採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騙和欺詐手段。在英國,在工廠主對待工人的關系上也發生了變化,大工業看起來也變得講道德了,路易—拿破侖不得不建立獨立而統一的意大利,俾斯麥不得不在德國實行某種根本的改革,不得不恢復匈牙利的某種程度的獨立,而英國的工廠主們也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隻有賦予人民憲章以法律效力。﹝13﹞但,在此文中,恩格斯進一步指出:“其所以如此,並不是出於倫理的狂熱,而純粹是為了不白費時間和辛勞。”﹝14﹞換言之,資產階級關照無產階級的利益前提是看到了自身的“特殊利益”:工廠主靠對工人偷偷摸摸的辦法來互相競爭已經不合算了﹔隨著企業規模越大,雇佣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發生沖突時所遭受的損失和營業困難也就越多。工廠主學會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默認了工聯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發現罷工——發生得適時的罷工——是實現他們的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即可以使資本加速積聚在少數人手中並且壓垮那些沒有這種額外收入就活不下去的小競爭者﹔霍亂、傷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發生,使英國資產者懂得,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不致成為這些流行病的犧牲品,就必需立即著手改善自己城市的衛生狀況。﹝15﹞因此,恩格斯認為,對英國來說,工業資本家由於實行了一種“雙贏” 的統治,其影響一開始是驚人的:“工商業重新活躍起來,並且飛快地發展,其速度甚至對這個現代工業的搖籃來說也是空前的。所有過去應用蒸汽和機器獲得的驚人成果,和1850-1870年這二十年間生產的巨大飛躍比起來,和輸出與輸入的巨大數字、和積聚在資本家手中的財富以及集中在大城市裡的人的勞動力的巨大數字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而且,這個時期的工人階級的狀況“有時也有所改善”,“甚至對於廣大群眾來說也是如此”。﹝16﹞

然而,資本主義發展的全部意義還不僅僅在此。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把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把大多數人變為無產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逐漸從自由競爭階段過度到壟斷,資本家也採用了“托拉斯”的生產方式。由此,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兩大矛盾明顯地暴露出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相對立,個別工廠中的社會組織和整個生產中的社會無政府狀態相矛盾。因此,這種生產方式日益迫使人們把大規模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變為國有,因而“它本身就指明了完成這個變革的道路”。﹝17﹞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表達的思想更為直接:“以個人自己勞動為基礎的分散的私有制轉化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同事實上已經以社會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化為公有制比較起來,自然是一個長久的多、艱苦的多、困難得多的過程。前者是少數掠奪者剝奪人民群眾,后者是人民群眾剝奪少數者。”﹝18﹞

三、基於共同利益的現代社會主義的路徑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人類的解放是一致的。一方面,人類的解放通過無產階級的解放才能實現﹔另一方面,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換言之,無產階級是實現人類解放的現實力量。恩格斯指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19﹞問題是,一個一無所有、甚至基本的教育都不完備的階級如何能夠承擔如此重大的歷史使命呢?這是過去和現在的人們都感到困惑的問題,而它本身也確實是一個問題。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一定程度地敘述了產業革命前的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在使用機器以前,紡紗織布都是在工人家裡進行的,而且這些織工家庭大部分住在靠近城市的農村裡,靠自己掙的錢也能生活得不錯。…,他們的地位比現在英國工人要高一等。……。工人們就這樣過著庸碌而舒適的生活,誠實而安靜地、和和氣氣而受人尊敬地生活著,他們的物質生活狀況比他們的后代好得多﹔…,他們無須過度勞動,…,他們還有機會參加鄰居的娛樂和游戲。……。假若沒產業革命,他們是永遠不會離開這種生活方式的。”當然,恩格斯在此文中進一步指出:這種生活方式“到底不是人應該過的,他們那時也不是人,而是一架替從前主宰歷史的少數貴族服務的工作機器。…,產業革命只是把這種情況達到了頂點,把工人變成了簡單的機器。”﹝20﹞而馬克思則在《資本論》中對這種區別進行了理論上的總結:即“私有制的性質,卻依這些私人是勞動者還是非勞動者而有所區別。”﹝21﹞換言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產業革命以前,勞動者佔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因而盡管過的也是一種“非人”的生活,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即改變的強烈意願。而隨著這種以土地及其生產資料的分散為前提的生產方式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造成了消滅它自身的物質手段。這種“物質手段”使多數人的小財產轉化為少數人的大財產和使廣大人民群眾被剝奪土地、生活資料、勞動工具不僅成為可能而且成為必須和現實。從而進入了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相分離的“所謂原始積累”的“田園詩式”的諷刺畫,形成了資本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的前史。由此,以各個獨立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逐漸被以剝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排擠。而隨著以后一種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財富則越來越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而絕大多數人則變得貧困。這是資本主義的阿基裡斯之鍾。

與生活在前一種私有制條件下的人們不同,生活在后一種私有制條件下的無產階級卻因其貧困而從一開始便提出了“改變現狀”的要求。因為現實讓他們認識到,要麼餓死,要麼革命。而且無產階級從來沒有停止過這種努力。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指出:“工人對資產階級的反抗在工業發展開始不久就已經表現出來,並經過了各種不同的階段。”﹝22﹞恩格斯認為,“這種反抗”最早、最原始和最沒有效果的形式就是犯罪,因為貧困戰勝了無產階級生來對私有財產的尊重,於是他偷竊了。但,很快發現這樣做沒有什麼好處,而且“它不能普遍地表現工人的輿論”﹔無產階級第一次使用暴力反抗資產階級是用暴力砸碎機器和搗毀工廠,但,這種反抗也是孤立的﹔此后,無產階級利用工會進行了一系列“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的反抗,如罷工、起義等。也遭到了一連串的失敗﹔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來了“暴力革命”的理論﹔到十九世紀末,恩格斯又對議會斗爭的可能性和途徑進行了探討。而有人以1895年恩格斯為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所寫的《導言》為依據判斷恩格斯晚年放棄了“暴力革命”而主張議會斗爭的所謂“和平方式”。而這一觀點是有爭議的。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此后的《美國工人運動》、《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有兩個重要思想值得注意:一是他始終擔心無產階級因為貧困狀況的暫時改變而放棄反抗,包括無產階級的組織放棄其獨立性。如在《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當英國工業處於壟斷地位,無產階級也能粘到一點利益時,英國則未曾有過社會主義。而當英國工業失去壟斷地位,英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各國工人處於同一水平時,社會主義又在英國重新出現。二是他始終強調無產階級要採用與當時的形勢和條件相適應的反抗方式,以取得這種反抗的實際效果。盡管如此,恩格斯並不一味地反對反抗本身。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敘述了英國工人的反抗所遇到的一系列失敗后指出:“英國人的積極抗議是不會不發生影響的,它把資產階級的貪得無厭的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工人對有產階級的社會的政治的萬能權利的反抗不致消沉下去。”﹝23﹞而在1890年恩格斯寫給勞?拉法格的中說:“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人不要被人挑起暴動。”﹝24﹞因此,在恩格斯那裡,應用合適的反抗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其獨立性和應有的反抗。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指出:“一個階級的偏見是不可能像舊衣服一樣扔掉的,保守、狹隘而自私的英國資產階級尤其不會這樣的。”﹝25﹞在《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恩格斯進一步指出:“隻要有產階級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還全力反對工人階級的自我解放,工人階級就應當單獨地准備和實現社會革命。”﹝26﹞而當無產階級“提出要求而且了解到他們要求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在英國就成為一種決定性的力量。”﹝27﹞因為隻有這樣,資產階級才會把無產階級的利益當作——資產階級自己的利益——共同利益。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的結尾中指出了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任務是,深入考察解放世界這一事業的歷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的性質本身,從而使負有使命完成這一事業的今天受壓迫的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28﹞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無產階級的反抗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力量,其反抗的一切手段都是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實現人類的解放。而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現代社會主義的手段是促使生產資料社會佔有,而這一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發展了的形式存在於已經發生變化的生產關系本身中。這些手段不應當從頭腦中發明出來,而應當通過頭腦從生產的現成物質事實中發現出來。”﹝29]

希臘傳說中的阿基裡斯是位蓋世英雄,為神女所生。幼時,他母親倒提著他的足后跟在神奇的河水中浸泡,他因此周身刀槍不入。可是,他足后跟被母親手指所捏拿的那一塊因為未浸染神河之水而成致命弱點。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7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9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1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74.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97.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9.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84.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6.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3.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6.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74.

﹝1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9-427.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9.

﹝1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0-421.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7.

﹝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4.

﹝18﹞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32.

﹝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81.

﹝2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29-830.

﹝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01.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06.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65.

﹝2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6.

﹝2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3.

﹝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3.

﹝2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2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1.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