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的情況

作者:[德]羅爾夫•黑克爾 著 沈紅文 譯    發布時間:2011-12-19   
分享到 :

一、作者與編者的相互關系

在馬克思去世以后,作者(馬克思)與編者(恩格斯)的關系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出來。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進行持久而緊密合作的前提條件確立了幾十年之久。這裡我想引用理查德·施佩爾的話,1999年,他在一個報告中闡述兩位作者共同創作的著作的編輯結果時講到以下三點:第一,兩個人在哲學世界觀、對現存社會狀態的評價、關於這些狀態的產生和前景以及從中得出的任務和目標上高度一致。當然,他們之間在某些理論方面、在研究方法以及敘述方式上也存在細微的差別和不同。第二,恩格斯始終承認馬克思是杰出的天才,隻願意在他身旁充當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說:“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1]第三,幸運的是,兩位伙伴的性情非常相似,因此結成了很深厚的私人友誼。

因此,馬克思1883年去世之后,恩格斯覺得不言而喻的是,他要利用生命最后12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重新出版他和馬克思共同撰寫或馬克思撰寫的著作,並且整理完成馬克思未完成的《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

盡管我們前面提到兩人之間的協調一致,但是恩格斯並不確切地知道馬克思所有三卷《資本論》的具體寫作狀況。當他在馬克思的遺物中發現《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手稿時,他非常高興,以致鬆了一口氣寫道:“今天尼姆[海倫·德穆特]在摩爾的手稿裡找到了一個大包,裡面是《資本論》第二卷,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共有500多頁對開紙。”[2]

MEGA2中完整地、以歷史考証的方式發表馬克思恩格斯的遺著,特別是在第二部分“《資本論》及其准備材料”中發表那些以前沒有發表過的手稿,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了卡爾·考茨基在1926年就已經提出的問題。考茨基在他編輯的《資本論》第2卷普及版的前言中對這一問題作了如下概述:“現在有這樣一種猜測,認為恩格斯並沒有完全理解馬克思的思路,並沒有完全按照這種思路來整理和編輯馬克思的手稿。……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我成功地再做了一遍恩格斯幾乎用了十年才完成的艱苦工作,而我在這點或那點上得出了與恩格斯不同的結果。那麼,怎麼向讀者保証,我的理解就恰好比恩格斯的理解更貼近馬克思的思路呢?為了消除所有疑慮,就必須給批評者自己作出判斷的機會,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原貌完整地發表馬克思的手稿。”[3]

現在,MEGA2第二部分馬上就要出齊了(就剩第4卷第3冊),所有手稿將第一次完整地與讀者見面,人們可以自己去仔細研究考茨基提出的問題,這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

二、1885年恩格斯編輯的《資本論》第2

下面就以論述《資本的流通過程》的第2卷為例,說明恩格斯的編輯工作是怎樣進行的。MEGA2第二部分第12卷首次發表保存下來的恩格斯在18846月—18852月之間完成的編輯稿。第3卷沒有這樣的編輯稿,因此這個編輯稿是說明恩格斯的工作方法的范例。當然,恩格斯也留下了一些第3卷的編輯文稿,收入MEGA2第二部分第14卷,例如,第一篇的一個最初文稿(MEGA2第二部分第14卷第172183頁)以及有關利潤率和貨幣資本的幾篇提要等。

2冊的編輯稿是以馬克思遺著中10個篇幅不等的手稿中的7個為基礎編成的:第一稿產生於1865年上半年[4]﹔馬克思在寫了另外兩個不完整的草稿之后,從186812月初到1870年中又撰寫了完整的第二稿。當他在18773月底重新著手研究第2冊的問題時,先編制了以前幾個筆記的索引,接著又在1877/1878年寫了前兩章的另外幾個不完整的草稿。1880年底—1881年初他撰寫了第三章的基礎文稿。[5]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2卷第1版《序言》中就馬克思這一大堆手稿的狀況描述說:“材料的主要部分,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大體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沒有經過推敲,使用的是馬克思寫摘要時慣用的語句:不講究文體,有隨便的、往往是粗魯而詼諧的措辭和用語,夾雜英法兩種文字的術語,常常出現整句甚至整頁的英文。這是按照作者當時頭腦中發揮的思想的原樣寫下來的。有些部分作了詳細的論述,而另一些同樣重要的部分只是作了一些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實材料搜集了,可是幾乎沒有分類,更談不上加工整理了。在有些章的結尾,由於急於要轉入下一章,往往隻寫下幾個不連貫的句子,表示這裡的闡述還不完全。最后,還有大家知道的、連作者自己有時也辨認不出的字體。”[6]

恩格斯考慮到,這些文稿必須進行編輯加工。已經出版的恩格斯的編輯稿向我們再現了第2卷出版前的選材、整理、編輯和修改等各個工作階段的細節。這個編輯稿本身不是付排稿,付排稿沒有保存下來。1885年出版的第2卷的刊印稿和編輯稿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因此,MEGA2第二部分第13卷再次完整地發表了這個刊印稿,同時注明了刊印稿與編輯稿以及1893年出的第2版的差異。

恩格斯認為,他的任務是從馬克思遺留下來的手稿中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符合出版要求的文稿,或者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為盡可能多的讀者出版一個閱讀和研究的版本,沒有考慮出版其他形式的版本,比如說學術考証版,何況也找不到這樣的出版商。我們應該按照下列“准則”來看待恩格斯的編輯工作,他在《序言》中也作了同樣的陳述:這部著作應該“既成為一部連貫的、盡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編者的著作”。為此,他認為重要的是盡可能把自己的工作“限制在單純選擇各種文稿方面”,標准是“把最后的文稿作為根據,並參照以前的文稿”。如果他在編輯工作中遇到了內容上的、而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困難,那麼照他的話說,他總是“完全根據作者的精神”去解決這些困難。當然,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可以酌情決定的余地,既有可能根據“作者的精神”,也有可能根據“編者的精神”作出解釋。

然而,完成這個任務實際上要比預想的復雜得多,困難得多。編輯時需要對原文進行大幅度的改動,比如,改變結構、修改和增補某些段落、統一術語等。不僅在恩格斯自己謄清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而且在后來由他口授、由秘書謄清的部分都有改動。他的秘書是奧斯卡爾·艾森加爾滕,原是萊比錫的排字工人,因《反社會黨人法》被驅逐出境,流亡倫敦。恩格斯不僅在口授的過程中自己作了修改,由於馬克思的手稿大部分情況非常復雜,為了整理出一個哪怕還算過得去的基礎文稿,恩格斯不得不每天晚上對口授的部分進行加工。這樣的改動在整個編輯稿中隨處可見。如上所述,在編輯過程中,恩格斯總是把最后寫成的手稿作為根據,並參照以前的手稿。

三、成文過程說明索引

恩格斯的編輯工作在MEGA2相關卷次中以三個索引的形式反映出來,這三個索引是除MEGA2的文本考証性資料卷的一般組成部分(如異文索引、勘誤索引等)追加編制的。編輯恩格斯的編輯稿的主要任務是,讓人們了解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所做的編輯工作。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通過在“說明”、“成文史”和專門的注釋中所作的介紹,另一方面主要是通過這三個索引。

在“章節劃分比對索引”中,恩格斯對原文所作的章節劃分與馬克思手稿中的章節劃分放在一起比對。通過這種比對,可以看出恩格斯對各個章節的標題設置。我在上一講中就指出,《資本論》的后兩卷自然也應該沿用第1卷中詳細劃分章節的辦法。然而問題在於,馬克思自己在手稿中並沒有作這樣的章節劃分。所以,篇和章的劃分留待恩格斯去做。從章節劃分比對索引中可以看出,第一章、第二章(篇)的章節劃分在馬克思的每個手稿中都不一樣,章的標題也每次都有改動。因此就出現這樣的狀況:恩格斯所加的章節標題在許多地方與所論述的內容不一致。第3卷的一份目錄草稿保存下來了(MEGA2第二部分第14卷第 313317頁)。

從“出處索引”可以看出,恩格斯以馬克思手稿中的哪一部分為基礎,用於編輯稿的哪一部分。這個索引還表明,馬克思原始手稿中原有的結構或敘述順序曾多次被改變﹔恩格斯進行了壓縮,有些篇、章和段落的文稿是由馬克思的各個手稿綜合而成。“差異索引”具體注明,恩格斯對某些段落的表述是如何修改的,也就是說,他修改了哪些句子或概念,補充或刪除了哪些內容。反過來也一樣,這個索引注明,編輯稿的哪些段落是直接採用了馬克思的手稿。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2卷第1版《序言》后面列了一個表,說明他在各篇中分別使用了馬克思的哪個手稿。在編輯稿中他在有些地方還說明他是以哪個手稿為依據的。如上所述,他的編輯工作就是選材和整理,在此過程中會調整文稿的位置、插入段落等。這種工作方法在“出處索引”中再現出來,這個索引具體反映出恩格斯的編輯稿和他的編輯工作所依據的馬克思的原始手稿之間的關系。如果不同的段落相互銜接,或者說,這些段落摘自各個不同的手稿,在這裡一目了然。最后完成的編輯稿在許多地方突破了馬克思所採用文稿的結構安排。這些對原來的思想表達方式的改動可以從許多地方都存在的雙重或三重的編碼上看出來。恩格斯實際採用的馬克思手稿中的所有段落都在“出處索引”中注明。通過這種方式,反過來也可以確定恩格斯在他的編輯稿中沒有採用的那些段落。就這點來說,“出處索引”同時也是MEGA2的使用者對恩格斯沒有採用的文稿部分進行深入研究的出發點。

恩格斯准備編輯稿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工作階段很有特點:他在口授過程中或者在審閱謄清稿的過程中修改馬克思的表述,替換或統一術語和概念,並進行翻譯。這樣的文字改動共有約5000處,都在“差異索引”中一一注明。

關於《資本論》第3卷的編輯,在MEGA2卷次中實行了卡爾·埃利希·福爾格拉夫和尤爾根·容尼克爾對這些文字改動所作的以下分類方法:

1.改變原文的編排:

a.劃分章節

b.調整位置

c.變腳注為正文

d.用類似的說法替換概念術語

2.擴展原文:

a.內容上的補充

b.現實化處理

3.刪除一些段落

4.處理重復的地方

5.潤色原文:

a.分段、合並段落或增加鋪墊語

b.取消著重號

6.訂正

a.訂正內容

b.統一概念術語

c.修辭改動

d.核准計算數字

e.復核、補充和翻譯引文[7]

第一、二、三類的文字改動可以查閱“出處索引”,第五、六類可以查閱文字差異索引。

四、從恩格斯的編輯工作中得出的結論

最后說幾點結論。沒有研究就不要對恩格斯的編輯改動妄加評論,MEGA2第二部分第12卷“說明”為此強調的幾個方面,也同樣適用於恩格斯對第3卷的編輯,現在歸納如下:第一,恩格斯的編輯稿和馬克思的原文之間存在差異,這是一個事實,我們不能簡單地從中得出結論說,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原文作了草率的甚至故意的改動。更確切地說,許多文字差異說明,改動只是為了消除原文中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恩格斯訂正了馬克思手稿中明顯的錯誤,或者補充了簡化的段落。第二,應該考慮到馬克思的手稿並不是成品。恩格斯的編輯文稿和馬克思的原文之間有據可查的差異証明,上面我們引述的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的評價(擺在他面前的“材料的主要部分”,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大體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沒有經過推敲”)只是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事實。更確切地說,恩格斯作這麼大量的改動,恰恰是因為在許多問題上,馬克思在手稿中才開始嘗試表述一些新的認識,並沒有得出最后的結論。

順便說一句,恩格斯本人在第2卷第1版《序言》中的另一個地方曾暗示,並不是所有部分都已經在實質上大體完成,他寫道:“隻有第一篇和第三篇出現了實際的、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困難﹔而這種困難也不小。”[8]他具體指出,在編輯第一篇前半部分的時候特別困難,而編輯第三篇的最大困難在於,使馬克思在第Ⅱ稿中的敘述與他在第Ⅷ稿中所做的改善和擴充一致起來。

按照恩格斯的看法,馬克思的第Ⅷ稿,也就是第三篇,“應當改寫,以適應作者已經擴大的眼界”。因為恩格斯認為,馬克思在寫作第Ⅷ稿時已經認識到,“首要課題,是確定並且闡述那些對第Ⅱ稿來說是新獲得的觀點”。從這段引文的上下文,以及從第Ⅱ稿和第Ⅷ稿的一部分可以清楚地看出,馬克思在第Ⅷ稿中所作的、被恩格斯稱為“已經擴大的眼界”和“新獲得的觀點”的闡述,主要是指對固定資本的補償和金生產的再生產等問題的補充,以及對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敘述。如果我們考慮到,在馬克思的手稿中對問題的敘述就已經有如此重大的變化,那麼對恩格斯所作改動的評價就取決於我們怎樣判斷和評價馬克思自己所作的闡述。

恩格斯對《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所做的認真負責、緊張努力、耗費時日的編輯和出版工作,與其他一些由作者的朋友和親戚完成的遺著出版工作相比要出色得多,這一工作隻能用真正的專業知識來衡量並作出不同的評價。在120多年的時間裡,人們隻知道有恩格斯編輯的版本,今天,歷史考証版用原文發表了馬克思的基礎文稿。這項編輯學方面的重大成就為這個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各種新的可能性。

釋:

[1]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載於《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頁。

[2] 見恩格斯1883325日給勞拉·拉法格的信,載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3頁。

[3] 考茨基:《〈資本論〉普及版前言》,載於《卡·馬克思〈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二卷第二冊普及版》,柏林1926年版,第Ⅺ頁。

[4] 參看MEGA2第二部分第4卷第1冊。

[5] 所有這些手稿都將在MEGA2第二部分第11卷首次發表。

[6] 恩格斯:《卡·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卷序言》,載於《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頁。

[7] 參看卡爾·埃利希·福爾格拉夫和尤爾根·容尼克爾:《馬克思說的是自己的話?關於恩格斯編輯的〈資本論〉第三卷的基本手稿》,載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研究》1997年第1期,第6061頁。

[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

(沈紅文:中央編譯局馬列著作編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