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貧困》在中國的傳播

作者:姜海波    發布時間:2011-12-27   
分享到 :

《哲學的貧困——答蒲魯東先生的〈貧困的哲學〉》(以下簡稱“《哲學的貧困》”)是卡爾·馬克思於1847年7月初在巴黎和布魯塞爾公開出版的著作,它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有決定意義的論點”的第一次公開闡發。馬克思晚年曾對該版進行了大量修訂,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再版。因而,回顧《哲學的貧困》在中國的傳播歷程,以及目前面臨的文獻學問題,對於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維度當屬有益。

1903年3月,戊戌維新派開辦的上海廣智書局出版了趙必振翻譯的《近世社會主義》一書,作者是日本人福井准造,這是近代中國較為系統地介紹社會主義學說的第一部譯著。書中有“加陸馬陸科斯(即卡爾·馬克思)及其主義”一章,這裡簡要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與活動,其中提到了《哲學的貧困》(當時譯作《自哲理上所見之貧困》)的寫作過程,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通過漢語知道這部著作。1919年5月,李大釗在《新青年》“馬克思號”專輯中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這一長篇論文。李大釗在文中不僅第一次系統介紹了馬克思的學說,而且還通過日本學者河上肇的譯文,集中展現了馬克思表述唯物史觀的主要著作,並且直接引用了《哲學的貧困》中“手推磨”和“蒸汽磨”那段經典論述,這是中國人第一次了解到該書的內容,這也是該書內容第一次被譯為漢語。另一位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陳獨秀於1922年5月5日,即馬克思誕辰104周年之際發表了題為《馬克思的兩大精神》的一篇短文,陳獨秀在文章中談到,“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雖然沒有專書,但是他所著的《經濟學批判》、《共產黨宣言》、《哲學之貧困》三種書裡都曾說明過這項道理”。1921年9月1日,李達在《新青年》第九卷第五號上登載了《人民出版社通告》,公布了該社當年的出版計劃,准備出版“馬克思全書”15種,包括《哲學之貧困》。這一出版計劃由於歷史原因未能實施。1928年上海《思想》月刊第2、3期上發表了李鐵聲翻譯的《〈哲學底貧困〉底拔萃》,這裡節譯的是該書的哲學內容的片斷。1929年上海水沫書店出版了杜竹君翻譯的《哲學之貧困》。上海亞東圖書館於1930年4月出版了由程始仁編譯的《辯証法經典》,該書摘譯了《哲學的貧困》等八篇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唯物辯証法的論述。1930年8月,上海山城書店出版了巴克編譯的《社會主義底基礎》一書,這是一本文摘性專題集,由《哲學的貧困》等30余篇著述節譯組成。1932年北平東亞書局出版了許德珩翻譯的《哲學之貧乏》,這是一個更為完善的譯本。由此可見,不僅我國早期的共產主義者宣傳馬克思主義,之前的戊戌維新派,大革命失敗后的國統區,都在譯介《哲學的貧困》。這一事實反映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史的選擇。

1942至1944年期間,何思敬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條件下,在延安中央黨校完成了《哲學的貧困》一書的翻譯工作,由於抗戰后期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流動性大,這一版直到1949年才由解放社出版,1950年中國人民大學重印,1953年11月,第2版第3次印刷時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72年7月為第2版第7次印刷。自1956年起,中央編譯局開始陸續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並在第4卷中收錄了《哲學的貧困》全文,出版發表於1958年8月。1961年11月,人民出版社發行了未署譯者名的單行本,這一版的正文和注釋均採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的譯文,恩格斯寫的兩篇序言是由徐堅新譯的,附錄中的四篇譯文分別採用已出版的馬克思著作。1965年9月,該版進行了第11次印刷。另外,1964年10月,該版還刊行了一種16開大字本,分三冊平裝。自1965年起,中央編譯局開始編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這套書於1972年5月出版,其中節選了《哲學的貧困》第二章中的部分內容。這段時間,人民出版社還根據中央編譯局的譯文出版了幾種《哲學的貧困》的單行本。改革開放以后,人民出版社於1995年6月出版發行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版。2009年12月,人民出版社重新編輯出版了十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這些文集中都節選了《哲學的貧困》第二章的部分內容。在某種意義上,它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基點。

l983年,正是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時候,收藏在日本的《哲學的貧困》一書法文原版修改本公開影印出版了。這部《哲學的貧困》是1847年的初版,曾經是馬克思在倫敦時期自用的藏書,在他去世后,經過恩格斯再轉存到由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黨內文庫”中保存,1921年以后“不知下落”,田中菊次在1950年前后,在東北大學經濟學部任助教時,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櫛田民藏文庫”中無意間發現這版《哲學的貧困》,后經過他的細致研究,發現這本《哲學的貧困》就是馬克思的法文原版修改本。這本書中有很多處馬克思的親筆批注和勾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貴文獻。

馬克思在這本書中加的注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關於初版上的錯排字和詞匯的訂正,共有9處。二是關於重要內容上的修訂和改善。如:將“勞動”的買賣改為“勞動力”的買賣這樣更加嚴密的措詞﹔關於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表現和措詞方面的訂正,對交換價值的波動所作的修改和刪除﹔對李嘉圖的地租論所作的訂正、刪除和修改,關於利潤率的修改和刪除,等等。三是關於在修訂時應予以探討之處劃的記號、旁線和橫線。劃及全書的各式各樣的記號、旁線和橫線共200多處。后期的馬克思所考慮的重點通過這些記號、旁線和橫線顯示出來。

這個“自用修改版”為研究后期馬克思考慮如何修改其初期著作《哲學的貧困》提供了唯一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說,在這每個記號、旁線和橫線裡,在每一個修訂的字裡行間,早期的馬克思和撰寫《資本論》以后的馬克思以重疊攝影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和問題是非常深刻的,也是很微妙的。

《哲學的貧困》是青年馬克思匯通哲學和經濟學的代表性著作,在后來的修改過程中,馬克思將重點放在經濟學部分而非哲學,並利用新獲得的實証材料重新分析不斷變化的、資本主義的社會現實。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馬克思本人在此親身“示范”,馬克思研究現實問題的哲學方法就沉澱在這些修訂的詞句中,這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需要認真體會和把握的理論維度。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