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把浮名付此書

——編譯人素描

作者:莫貝舒    發布時間:2012-01-06   
分享到 :

在中央編譯局院內,有一座銅牛雕塑,佇立於青坪之上,默然不語,終日成俯首耕耘之態,這正是編譯人的深刻寫照。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百余年間,幾代翻譯人不僅經受了血雨腥風的考驗,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艱辛,“文化大革命”的沖擊,而且經受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依然堅守信仰不動搖,咬定青山不放鬆。

在中央編譯局成立之初,除了師哲、陳昌浩、張仲實、姜椿芳、謝唯真等老一輩翻譯家和為數不多做過翻譯工作的同志外,大多數是從俄語專科學校等大專院校畢業的年輕人,他們一出校門就來到中央編譯局參加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把翻譯當做自己的終身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奉獻給這項光榮而神聖的事業。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央編譯局發揚“以老帶新”的優良傳統,代代傳承,培養了一支肯吃苦、能戰斗、業務精湛、成果卓著的翻譯工作者群體。自2001年全國開展資深翻譯家評選工作以來,中央編譯局共有138名長期從事經典著作編譯和中央文獻翻譯的專家學者獲得全國“資深翻譯家”稱號,構成了中國翻譯界最大的資深翻譯家群體。其中有許多翻譯家,他們畢生勤奮耕耘,筆耕不輟,卻從未在譯著上署名,有的著名翻譯家,直到逝世都沒有得到任何榮譽稱號。尤其令人心痛的是,在我國自行編譯的《列寧全集》中文第260卷歷時15年,終於順利編譯出版后,有11位同志因積勞成疾,相繼辭世。他們有的甚至沒有來得及評定職稱,他們為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奉獻了全部心血,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依然無怨無悔。

林基洲、岑鼎山、張瑞亭、周亮勛等一大批翻譯家,始終懷著對黨的事業的堅定信仰,不計名利、不計得失、榮辱不驚、波瀾不興、埋頭伏案、甘為人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地工作,默默地為黨的理論翻譯事業貢獻畢生精力。

林基洲,1953年中央編譯局成立時最早來局的一批人之一,先后參與了三大全集第1版的編譯工作。1975年,擔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負責主持《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編譯工作,這是我國自行編輯的、迄今為止仍是全世界列寧著作版本中收文最全的版本。從最初的編輯構想、策劃,到編譯各環節的具體實施,甚至譯文的校訂,他都親自參與,耗盡了心血。遺憾的是,《列寧全集》第2版出版后不久,林基洲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時年64歲。

岑鼎山、張瑞亭為了使《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盡早面世,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貢獻,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生活,把全部精力和所有時間都奉獻給了這一崇高的事業,經過15年不舍晝夜的奮戰,在看到自己親自編譯的成果出版后,終因疾病纏身,溘然長辭。

周亮勛,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權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家。他長期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殫精竭慮、鍥而不舍地工作。21世紀初,面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和《馬克思恩格斯文集》艱巨的編譯任務,周亮勛雖然年逾七旬,仍像年輕人一樣全力以赴地投人工作,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甚至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在突發腦溢血剛做完手術意識還未恢復正常時,他仍記得一件事,那就是“我要工作”!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強烈責任心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他的潛意識裡,融入他的血脈之中。2007年,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編譯家犧牲在為之奮斗了一生的翻譯崗位上。

在中央編譯局,像這樣鞠躬盡瘁、默默奉獻的編譯工作者還有很多很多。直到現在,中央編譯局仍有一批年過花甲、年逾古稀、年屆耄耋的同志為編譯事業嘔心瀝血,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而無私奉獻。幾十年來,這個群體中先后有4位同志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有太多人的事跡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他們為這個事業前仆后繼,體現了崇高的人生境界。

回首往昔,從中央編譯局成立伊始就來此工作的原副局長顧錦屏充滿深情地說“在幾十年的工作當中,我們這些年輕人把自己的一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馬列主義的編譯事業,我們感到很光榮,也很崇高,我們不為名,不為利,默默奉獻,甘心寂寞,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貢獻自己的力量感到無比的榮耀。”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