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留青史的光輝形象

作者:庄福齡    發布時間:2012-11-01   
分享到 :

反映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三位歷史巨人理論活動與實踐活動的畫傳終於出版問世了。這是中央編譯局精心策劃、長期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是通過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再現三位巨人革命實踐和理論創新的歷史,是把藝術的感染力、思想理論的說服力和歷史經驗的感召力相結合的藝術珍品、理論珍品和歷史珍品,是馬克思主義形象化、大眾化進一步深化的難得的精品和輔導讀物。

一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馬克思恩格斯作為兩位志同道合的親密戰友與伙伴,做出了他們各自的特殊貢獻。有大量的史實和論著為佐証。這是不言而喻的。但長期以來的一些研究者卻不厭其煩地在“比較”上下功夫,說什麼恩格斯反對馬克思等等。在這裡,我想引用恩格斯晚年的話來回答。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第4部分說:“從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過程中還產生了另一個派別,唯一的真正結出果實的派別。這個派別主要是同馬克思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請允許我在這裡作一點個人的說明。近來人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參加了制定這一理論的工作,因此,我在這裡不得不說幾句話,把這個問題澄清。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這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對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指導思想的最后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比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6297頁。

讀了恩格斯這段肺腑之言,質朴的話語,無私的友誼,應該一切都明白了。

二

馬克思主義是謀求人類解放的科學。馬克思為研究人類解放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他在生命最后的13年中,繼續在貧病交加中堅持治學立論,繼續研究《資本論》,同時在新建立的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中當選為臨時委員會委員,擔負起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任務。對於研究工作,馬克思深有感觸地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24頁。

恩格斯對馬克思研究成果的評價也是一貫的。他認為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很多,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對於1871318爆發的巴黎公社革命,馬克思恩格斯給予了高度評價,強調其世界歷史意義。馬克思受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委托,撰寫法蘭西內戰的宣言,並經國際總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宣言突出公社革命的性質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意義。

恩格斯還說,自從世界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於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裡第一次得到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隻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得到。(《馬克思畫傳》第168169頁)

受白色恐怖的威脅,過著流亡生活,是倫敦受威脅最大、受誹謗最多的人。(《馬克思畫傳》第226228頁)

很明顯,上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

三

馬克思主義最關切、最憧憬、最向往的是未來。作為生活在世紀之交的恩格斯,最大的願望是看看新世紀,為新世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一是整理出版馬克思的遺稿,特別是《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二是填補馬克思研究的空白,在馬克思研究《古代社會》的基礎上寫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揭示資本主義前的歷史發展規律,從遙遠的過去(原始社會)到遙遠的未來(共產主義),通過《費爾巴哈論》回顧和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三是針對馬克思研究中的歪曲、庸俗化、簡單化作必要的澄清﹔四是分析新世紀的特點,如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和殺傷力,分析資本主義的調整與變化、資產階級民主與工人運動的斗爭策略、普選權的利用,等等。恩格斯爭分奪秒地工作、奮斗,希望把74歲的他分成兩個,一個40歲,一個34歲,個個都年富力強,那一切就好辦了。他還提出反對軍備競賽,提倡裁減軍備。他認為未來不是靠響亮的詞句,而是靠扎實的知識去實現的,工人階級的解放需要醫生、工程師、化學家、農藝師和各種專門人才。

恩格斯在整理馬克思著作時說:“像馬克思這樣的人,他的每一個字都貴似金玉。……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恩格斯畫傳》第211頁)

四

中國人民對列寧有著特殊的感情,首先他領導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給中國送來了武器,這個武器正如毛澤東說過的,不是機關槍大炮,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的實際就是中國人民是典型的勞動農民,不是受過資本主義工廠鍛煉的工人,其斗爭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殘余。這一崇高的任務無論在哪一部共產主義著作裡都是找不到的。中國富有獨創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不能不受到列寧主義的影響和啟示。所以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學習切合中國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而不是照抄照搬的那種本本主義。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