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在MEGA2中的編輯情況

作者:[德]埃克·考普夫    發布時間:2012-11-05   
分享到 :

一、MEGA2的源起、原則、最初情況以及愛爾福特—米爾豪森編輯小組

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MEW)基本出齊之后,蘇聯共產黨和德國統一社會黨的領導機構於1968年左右在馬克思誕辰150周年之際批准了編輯出版第二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MEGA2)的計劃。要完成這一任務,就需要聯合蘇聯和民主德國在物質和思想上各方面的力量。編輯機構是莫斯科和柏林的上述兩黨的中央委員會所屬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

MEGA2應當:

1.收入流傳下來的全部書面文獻﹔

2.進行學術性的、歷史考証性的評注﹔

3.用原語言發表(也包括原來的拼寫法)﹔

4.提供從認識的產生到最后定型的各種異文﹔

5.根據全部著作的特點分為4個部分:(1)除《資本論》以外的草稿和著作,(2)《資本論》及從1857年起的准備著作,(3)書信,(4)摘要、旁注和頁邊批注。

全集規模計劃約100卷,不包括約40卷的旁注。[1]

為了發揮利用大學和高等院校的專業人員以及其他大型編纂工程的經驗,柏林成立了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學術委員會。埃克·考普夫博士也受聘於該委員會。考普夫博士於1967年在托馬斯·閔採爾之城米爾豪森市的師范學院創建了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小組,並且每年都會指導大學畢業班學生及青年研究人員(A類博士和B類博士)撰寫關於《資本論》影響史的學術論文。例如他是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獲得兩級博士學位的評審人員。

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學術委員會的工作計劃始終都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社會科學研究五年計劃的首要課題。

1972年出版了一個試編卷(用紅色亞麻布裝訂,包含全部4個部分的文獻),提交給委員會成員和國內外許多編輯專業人員,進行討論。1983年,《旁注。試編材料》這一卷以類似的方式出版(贈送一冊給中央編譯局馬列部)。

1975年起出版的藍色各卷就是上述討論的結果。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不同的是,正文和資料是分開的,這樣就可以並列擺放,同時閱讀。

當時我們認為,這一全集約40年后,即2015年可以出齊。

在民主德國編輯的每一卷都有一名來自蘇聯的評審人員,在莫斯科編輯的每一卷都有一名來自德國的評審人員。

此外,在民主德國,民主德國科學院(柏林)、柏林大學、哈雷大學、耶拿大學、萊比錫大學以及1969年創辦的愛爾福特—米爾豪森師范學院各個單位的興趣研究小組(我負責該師范學院的研究小組),也參加到編輯工作中來。在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之外編輯的每一卷,除蘇聯方面的評審人員外,還有一名來自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的指導人員。

在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和MEGA24個組成部分相對應,有4個部門。除此以外,還設有編輯部(有5名工作人員),這個部門校訂所有用打字機打好的編輯稿,並為付印統一格式。此外,在柏林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注釋、名目索引、文獻索引以及人名索引,他們將所有用打字機打在索引卡片上的內容統一分類,這樣在可能的情況下,就避免了其他卷次編輯人員的重復勞動。

狄茨出版社設立了專門的馬克思恩格斯審稿部,從出版的角度審讀校樣。

我們的學術委員會擁有兩份機關刊物,即《馬克思恩格斯年鑒》和《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論叢》,它們一直伴隨著MEGA2的編輯工作。

1978年和1980年,我們這個研究小組邀請參與MEGA22部分各卷的所有編輯人員,到米爾豪森參加為期兩天的學術討論會,以推動共同的工作,加強討論。我們也發表了這些活動的研討成果。莫斯科方面的工作人員也參加了這些討論會,促進了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團隊的形成。

在蘇聯和民主德國,約有120MEGA2的研究者和編者。當時計劃平均每卷需要5人工作5年。為了確保計劃中的出版期限,這就需要提前兩年將正文和資料的編輯稿提交審定,這樣才可能完成審訂工作以及印刷廠的5道印刷和校對步驟。

1978年夏天,MEGA2編者向我提議,如果我所在學校的領導同意,並且我能証明自己可以組織一個能夠勝任工作的小組,那麼我就可以編輯第2部分第5卷即馬克思1867年發表的《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我表示同意,並且爭取到了我們的秘書莉澤爾·哈內曼負責打字,我的兩位同事哲學博士約阿希姆·康拉德、埃德加·克拉佩爾施蒂克,以及我的高中拉丁語、英語和法語教師,哲學博士維利·邦也參加到這項工作中。我所在的學校為這項工作付的報酬微不足道。我從我們校長那裡獲得參與MEGA2的工作的許可,但條件是,我用75%的工作時間為學生和青年研究人員授課,隻能用25%的時間為MEGA2工作。

根據“民主德國19811985年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和出版工作計劃”第6頁的內容,合同規定,1985年是我們負責的這一卷的出版年份。第2部分第1卷第2冊(《大綱》后半部分)應在1981年出版,第2部分第3卷第6冊(《18611863年手稿》第6部分)應在1982年出版。這意味著,到那時為止,我們在編寫注釋和文獻索引時還不能依據這些重要的卷次。

在我們的工作進行了2年后,柏林在籌備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各項活動時發現,根據計劃1983年不出版任何《資本論》這一部分的卷次。而柏林方面認為,MEGA2所收的《資本論》第1版在這個時機盡可能面世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我們小組盡可能加快編輯,以便使這一卷能早於計劃2年,即在1983年出版。

我們年齡最大的同事康拉德博士已經不再在學校教課,從1981年到1983年,他每周一次帶著我們的編輯稿或者校樣,在晚上8點后乘火車去哥達,又從那裡坐快車前往柏林,到達時已經是凌晨5點鐘。我們的指導人員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在站台上在等他,收下校訂過的書稿,並把其他校樣送給他帶回米爾豪森。在對面的軌道上,就停著前往愛爾福特—愛森納赫的快車,我的同事在換車后下午又趕回來。從1981年到1982年,我在卡爾·馬克思黨校學習,在那段時間裡,第2部分第5卷資料卷的第一次拼版花了好幾個星期。上完大課或討論課后,也就是下午5點以后,我都會坐地鐵到羅莎·盧森堡廣場,再從那裡走到位於威廉·匹克大街1號的馬列主義研究院,和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討論校樣的問題。

這一卷來自蘇聯的審定人員是拉裡莎·米斯凱維奇博士,來自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的指導人員是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博士﹔第2部分第8卷(即《資本論》第11883年德文第3版)兩方面的負責人分別是維塔利·維戈茨基博士和羅爾夫·黑克爾博士(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博士當時在中共中央編譯局)。

我們這個“退休人員和業余時間小組”(當時師范學院的人們這樣戲稱我們)編輯的第2部分第5卷確實在1983年就出版了,1989年,已經編輯好的第2部分第8卷也出版了。

二、馬克思《資本論》至第1發表時的創作史

馬克思最終通向《資本論》的工作分為幾個過程或階段。

在我看來,發端在於恩格斯的著作《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恩格斯大約於1843年底撰寫了這部著作,並寄給了作為《德法年鑒》共同出版人的馬克思。后者當時認為,政治和法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的根基,因而他打算撰寫《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系列著作。

我認為,下面這段文字以及之后的對此的詳細論述是恩格斯提供的“推動因素”:“在(資產階級。——作者注)經濟學家看來,商品的生產費用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1]生產原材料所必需的土地的地租,[2]資本及其利潤,[3]生產和加工所需要的勞動的報酬。”[2]

在我看來,恩格斯的這篇文章是一個重要論據,它表明馬克思在1844年已經認識到:不是政治和法的關系,而是經濟關系構成社會的根基。因此他沒有接著寫作黑格爾法哲學,尤其是批判黑格爾的國家法的系列著作,而是計劃撰寫一部“政治和國民經濟學批判”著作。與此相關的所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相應的摘要,以及與出版商列斯凱簽訂的合同,都能夠証明這一點。按照恩格斯的上述提示,馬克思在巴黎深入研究了著名經濟學家關於“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的論述。

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序言中,馬克思公布了他分6冊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的計劃:“我考察資產階級經濟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順序:資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在前三項下,我研究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分成的三大階級的經濟生活條件﹔其他三項的相互聯系是一目了然的。第1冊論述資本,其第1篇由下列各章組成:(1)商品﹔(2)貨幣或簡單流通﹔(3)資本一般。前兩章構成本分冊的內容。”[3]在發表第1分冊之前,馬克思在1858222給斐迪南·拉薩爾的信中,在185842給恩格斯的信中,以及在185921給約瑟夫·魏德邁的信中,介紹了有關情況,並且提供了更多細節(特別是對恩格斯)。

計劃寫作的“資本一般”章當時應該是作為第2分冊發表,然而由於他在1860年發表了篇幅很大的辯論著作《福格特先生》,這就暫時妨礙了該分冊的出版。

當馬克思於1861年著手對他18571858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他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第1部手稿——進行“謄清”,准備第2分冊時,他又陷入了新一輪的研究,並且在這個持續到1863年年中的過程中創作了第2部手稿(見MEGA22部分第3卷)。

1863年,他又開始“謄清”手稿,結果又變成了研究,比如,這次所創作的第3部手稿中就包含了《資本論》第3冊的主要手稿(參見MEGA22部分第4卷)。

1865731,馬克思在信中告訴恩格斯:“再寫三章就可以結束理論部分(前三冊)。然后還得寫第四冊,即歷史文獻部分﹔對我來說這是最容易的一部分……但是我不能下決心在一個完整的東西還沒有擺在我面前時,就送出任何一部分。”[4]這意味著,馬克思自己又將1859年承諾的第2分冊的內容“資本一般”分成了4冊:(1)資本的生產過程,(2)資本的流通過程,(3)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4)剩余價值理論史。恩格斯的回信沒有保存下來,我猜測,恩格斯是建議先將第1冊付印。

馬克思在186585給恩格斯的信中說:“你還是沒有懂我的意思。整個問題在於,是把一部分手稿謄寫清楚寄給出版商,還是先把整個著作完成?”此外,他在信中還說,按照規定他要以“六十個印張為最大限度”

這之后,馬克思決定,不僅要給論述生產過程的第1冊寫一個簡短的導言,而且還要寫整個一章,用來重新論述1859年關於商品和貨幣的《第一分冊》的內容。

11月,最晚18661月初,馬克思開始編輯第1卷的付排稿。根據和出版商的協定,第1卷包括兩冊,第1冊為《資本的生產過程》,第2冊為《資本的流通過程》,總共約2530個印張(每一印張=16個書籍頁碼)。第2卷將會包括第3冊《總過程的形態》以及第4冊《理論史》,篇幅與第1卷相當,整個著作分2卷,最多60個印張。

18661013,馬克思寫信告訴路易·庫格曼:“我的情況[……]迫使我隻好先出版第一卷,而不是像我起初設想的那樣兩卷一起出版。而且現在看來總共可能有三卷。[……]第一卷包括頭兩冊。我想把第三冊編做第二卷,第四冊編做第三卷。” [6]

1867412,馬克思帶著他的付印稿到達了漢堡的出版商奧托·邁斯納那裡。計劃納入第1冊的第6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沒有被編入付印稿,更不用說第2冊。因此第1卷隻包括第1冊。當時馬克思向讀者承諾,第2冊、第3冊將在第2卷,第4冊將在第3卷出版。

三、第2部分第5卷的編輯構想和得失

197910月,我寫了下面的文字:

根據迄今為止的工作,我總結了如下研究重點:

1.從1900年到1945年,從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角度出發,就《資本論》第1卷的內容、意義以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上(而不僅僅是在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上)的地位而言,有哪些基本的研究成果?這裡特別要注意蘇聯的研究人員在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成績。這個問題對於撰寫MEGA22部分第5卷的導言很重要。

2.直至當代的資產階級和右翼社會民主黨人的《資本論》批判的主要方法和論斷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第2部分第5卷的導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3.第2部分第5卷的導言要論述哪些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哪些論斷要按照原文或按照其含義在導言中介紹?在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歷史上,已經有哪些人嘗試過為《資本論》第1卷撰寫導言?由於這些問題在學術上和政治上都意義重大,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學術委員會中的其他專家也應當參與討論。

4.早在30年代,洛塔爾·博爾茨博士就在蘇聯領導一個工作小組為MEGA1編輯過《資本論》第1卷,他們取得了哪些經驗?這個問題對於MEGA22部分第5卷的整體工作都有根本意義。

5.馬克思的主要著作《資本論》第1冊的手稿的各個部分分別寫作於哪個階段﹔這一冊有“第3個稿本”嗎?馬克思生前未發表的第6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是什麼時候寫下的?我的同事約阿希姆·康拉德的文章《卡爾·馬克思主要著作的手稿寫作於哪些階段(特別是借助於18611867年的通信來分析)》就討論了這些問題,這篇文章寄給了《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論叢》編輯部。弄清這些問題,對於第2部分第5卷正文的創作史很重要,對於決定第6章應收入MEGA2哪一卷也很重要。

6.馬克思前往漢堡帶給奧托·邁斯納的那個付排稿還存在嗎?萊比錫奧托·維干德的印刷廠正是根據這個稿本印刷的。20年代版權到期后,漢堡的奧托·邁斯納出版社最后將這個稿本轉交給了德國社民黨檔案館。埃德加·克拉佩爾施蒂克博士的文章《〈資本論〉付排稿還存在嗎?》討論了這些問題,這篇文章刊登於萊比錫的《德國圖書業報告》1979年第23期。搞清楚這個問題不僅對於第2部分第5卷,而且對於MEGA2本身第2部分的結構劃分都有重大意義。

7.在對《資本論》第1冊進行必要的修訂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手稿中或已發表的書信中留下了哪些提示(包括君特·維索茨基同志在阿姆斯特丹看過的馬克思在該書自用本上所做的修訂)?

8.從1900年到1917年,以及此后,《資本論》的接受和影響史情況如何?在這方面,也要參考這樣一些人的研究成果,例如奧托·鮑威爾、尤利安·博爾夏特、海爾曼·敦克爾、古斯塔夫·埃克施泰因、魯道夫·希法亭以及卡爾·柯爾施,以及這樣一些出版物,如維也納的《馬克思研究》、柏林的《光》、《馬克思恩格斯文庫》和《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所發表的文章。在進行此類分析時,也需要為學位論文分派研究任務。

9.始終要審視的問題是——例如考慮到1983年正值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如何從出版和宣傳的角度對在編輯第2部分第5卷過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利用(比如計劃撰寫的關於《資本論》在德國從1867年至1895年的影響史的專著)。

四、關於文獻分析

MEGA22部分第5卷的內容為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1867年)。

這裡所說的文獻分析,就是要對論述第2部分第5卷所收的《資本論》第1卷的創作、內容、問題、意義和影響的學術文獻進行搜集、概括和分析。原則上講,這裡的分析對象包括論述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發表的《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2版、德文第3版和德文第4版的文獻,部分地也包括論述直至1895年出版的《資本論》第1卷的各種譯本的文獻。

《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自1867年以來從未被編輯過(東京青木書店分別在1959年和197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1卷未加改動的影印版,這裡不予考慮)。還要注意,在蘇聯和民主德國出版的、以弗裡德裡希·恩格斯1890年編輯過的德文第4版為底本的《資本論》第1卷的各種版本,迄今都沒有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或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撰寫的前言。

按照各卷或卷組前面應有導言這一總的編輯原則(參見MEGA21部分第1卷前言第49頁),MEGA22部分第5卷即《資本論》第1卷第1版將第一次配有蘇共中央和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分別所屬的馬列主義研究院認可的導言,這篇導言應該綜述這卷所收著作的基本內容和意義,並且闡明這部著作在馬克思主義史上的地位。這樣本卷的編者就肩負著巨大的責任。

和學術資料卷一起,要撰寫的導言應該成為蘇聯和民主德國在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方面發起進攻的一篇文章,應促進馬列主義在國際上的進一步的傳播和發揮影響,促進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展開斗爭。

這裡的文獻分析或者說文獻綜述的作用首先在於,為MEGA22部分第5卷(可能部分地也為其他卷次)的導言和資料奠定科學基礎,同時也為那些有關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創作過程和《資本論》的影響史的學位論文、原始文獻出版、文章和專著,奠定科學基礎。

關於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卷的創作史、內容、意義及其影響史的文獻極其豐富,這也証明了該書的巨大影響。盡管這裡文獻綜述已經很充分,編者們卻很清楚,它遠遠沒有囊括全部有關出版物,尤其是涉及國際文獻時往往如此。從1900年到當代的工人階級敵人的各種論著數量泛濫,它們無一例外沒有被面面俱到地加以考慮。即使就持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立場的論著而言,從1900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也存在許多不小的遺漏。

在分析整理文獻時,我們最重要的出發點是証明《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由三大部分組成的工人階級的世界觀在這部著作中問世,同時得到最深刻的科學論証。眾所周知,《資本論》掀起了政治經濟學的一場革命。除此之外,《資本論》也是馬克思在哲學上的主要著作,這一點並不是每個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進而言之,無產階級的革命學說得到了科學論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馬克思獲得了徹底嶄新的認識,這並不是因為他搞“純粹”哲學,而是因為他在分析自己的研究對象,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規律時,自覺地從哲學高度進行分析。在資本主義物質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以及朝向共產主義的趨勢)的規律問題上,馬克思之所以獲得了徹底嶄新的認識,是因為他是一位在哲學上“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家。此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還提出了一系列理論前提,我們從中可以得出政治上的結論,也就是關於推翻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無階級社會的工人運動所需的戰略和策略。馬克思的《資本論》並不僅僅是一部政治經濟學著作,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家們也間接“証實”了這一點。他們當中一些人(例如那位普魯士“首席意識形態家”、普魯士歷史編纂學派的小德意志派的領袖亨利希·馮·濟貝爾)比一些工人領袖更早地看出來(在1872年),馬克思的書不僅在政治經濟學領域掀起了一場革命,而且在哲學、社會學以及國家和法的理論領域也掀起了一場革命。馬克思主義在《資本論》中以其三大組成部分面世這個事實,我們在編制名目索引時也會納入考慮。也就是說,MEGA22部分第5卷的編者試圖有意識地做出努力,以便使得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資本主義國家中工人運動的成員、民族解放運動的代表,總而言之,各種進步力量在論証自己的世界觀時,能夠更有力地依據馬克思的《資本論》。

這個文獻分析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証明,列寧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地鼓舞和指導俄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因為他將《資本論》理解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著作,並能夠創造性地運用《資本論》的學說分析俄國工人階級的條件。正是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他社會民主黨的領袖——其中部分人甚至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終身朋友和戰斗伙伴——不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所以在第二國際的各個政黨中,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泛濫。創造性地運用工人階級的科學世界觀(這樣也就同時進一步發展了這種世界觀),這是每一代革命者必須一再承擔的任務。

在進行文獻分析時,編者們得到了來自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的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博士的支持(關於截至1974年在民主德國出版的論述《資本論》影響史的論著),也獲得了來自愛爾福特—米爾豪森師范學院的諾貝特·策爾納博士的支持(關於福音教派的馬克思主義批評者),在這裡對此表示感謝。

此外,米爾豪森工作小組要感謝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馬克思恩格斯部的同志們,感謝他們提供的建設性的、便捷的支持,特別是在搜集文獻方面。在周密的指導方面,要感謝羅蘭德·尼措爾特博士、漢斯·斯卡姆布拉克斯博士、曼弗雷德·米勒博士以及羅爾夫·黑克爾博士。

如果這個方案,尤其是文獻分析能夠引起批評和提示,而在科學編輯第2部分第5卷時又能夠將這些意見納入考慮,本卷編者將倍感欣慰。

就《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1版(1867年)的編輯而言,應該注意:我們雖然要發表第1版,但並不是像在東京1959年和1977年那樣,只是翻印。我們的工作是為這部著作出版第一個科學編輯過的,內容上完整並且從編輯角度加以評注的版本。

為此我們必須核查馬克思對歷史事件、人物、自己的著作以及其他作者的著作所有引証,不管這些引証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這就要求我們,盡可能地搜集馬克思所使用過的大約900種原始文獻,包括書籍、小冊子、雜志、報紙或者他自己的筆記本,並與馬克思的文本進行比較。為此我們不得不經常從米爾豪森前往最近的耶拿大學圖書館,這裡也收藏有關於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各種檔案,或者去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

通過比較一下卡爾·考茨基1914年出版的通俗版的注釋和1932年在莫斯科出版的通俗版,或者比較一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藍皮本)第23卷和MEGA22部分第5卷的注釋,我們就能發現在編輯注釋工作上的進步。大量對《聖經》或文學作品中引文的暗示,我們都揭示了出來。大量在正文中由馬克思譯為德語的引文第一次以原語言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由此讀者可以自己判斷,馬克思是怎樣使用原始文獻的。

2部分第5卷收錄的加以編輯的正文遵循底稿。這一點也通過標明底稿頁碼予以保証:每一頁的開始都有兩條豎線,中間是原始頁碼,結尾處用一條豎線來標明。我們也沒有改動當時的正字法和各種符號。

不過,根據編輯原則(參見MEGA21部分第1卷第35頁及以下幾頁),我們也對底稿上做了校改,主要是為了消除文中的明顯錯誤。印刷錯誤,包括原稿第784頁上原有的索引“干擾閱讀的印刷錯誤”中所列的,都在正文中得到了訂正。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信中提到的一些改正,以及《資本論》第1卷以后各版都改正了的,我們也做了修改。我們將所有改正都列入了校勘表(MEGA22部分第5卷第675693頁),不過馬列主義研究院編輯部卻又私下刪除了幾個標為“書寫疏忽”或印刷缺陷的改動。我承認,在這一卷出版以后(迄今任何MEGA2其他的卷次也是如此),我還是發現了印刷錯誤。

今天,除了即將在MEGA22部分第4卷第3冊發表的手稿,《資本論》的手稿已全部編輯出版,而且一系列摘要也已編輯出版(而在1981年至1982年,我們這些第2部分第5卷的編者尚不能使用這些材料),這樣一來,編者就能更多地在注釋或文獻索引中援引這些文獻。

無論如何,通過編輯第2部分第5卷,我們也為編輯第2部分直至第15卷的各卷積累了重要的前提條件,特別是第2部分第610卷。

注釋:
[1] 參見MEGA21部分第1卷第36頁。

[2] 數字序號及著重號為作者所加,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7頁。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88頁。

[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30231頁。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1卷第138頁。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246頁。

(作者簡介:埃克·考普夫(Eike Kopf),德國愛爾福特師范大學哲學教授,曾參與MEGA22部分第5卷、第8卷、第15卷、第4部分第25卷和第28卷的編輯工作,2010年完成MEGA21部分第4卷和第6卷的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