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態度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普及讀本

——關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

作者:柴方國    發布時間:2013-10-15   
分享到 :

編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黨中央賦予中央編譯局的首要職責。60年來,中央編譯局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充分利用國內外的編譯和研究成果,大量編譯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全集本、選集本、單行本和專題讀本,適應了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閱讀需要,形成並不斷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的版本體系。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集本,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著作的精選本,入選文獻既要體現理論的系統性,又要適合一般讀者的需要。選集的編目原則,是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部著作、手稿和書信中選編或節錄各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完整地反映經典作家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方面的基本觀點和重要論述,使讀者通過精煉的篇幅比較系統地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主旨和精髓。選集的編譯出版,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篇幅適中、編選科學、重點突出的讀本,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

1965—1966年,中央編譯局編譯完成4卷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但未正式發行。1972年,經過重新編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版問世,收入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9篇,書信96封,總計211萬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多次重印,廣泛發行,發行量高達900多萬部,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宣傳,推動了我國哲學和社會科學事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后,為適應新形勢下理論學習的需要,中央編譯局著手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版進行全面修訂,編譯新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新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仍為4卷,充分考慮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個組成部分的著作所佔比例,對各卷篇目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充實了政治經濟學、哲學文獻,刪除一些觀點重復的內容,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全部譯文經過重新校訂,以求更准確、更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意蘊﹔同時,對注釋和索引做了大量的增補和訂正,增寫了各卷說明,對相關著作的寫作背景及主要思想進行扼要評價。1995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總計270萬字,出版后一直是廣大干部群眾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版本。

隨著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深入、文獻編譯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外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新版本的出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也逐漸顯露出不足之處,在文獻選輯、語言翻譯、資料編輯等方面難以很好地適應新的要求,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

2009年,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正式出版,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項目和標志性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精選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個時期寫的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並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編譯課題組根據最權威、最可靠的外文版本對全部譯文重新做了審核和修訂,對原有的各類資料做了增補、審核和修訂,重新編寫了全部著作的題注,增加了對各篇著作主要理論觀點的介紹。《馬克思恩格斯文集》體現了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出版的水平,是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礎文本和權威教材。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出版后,得到中央領導、學術界和理論宣傳部門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引起廣泛關注和重視。但是,不同性質、篇幅的版本畢竟不能互相代替,社會各界期待編譯出版質量更高的選集本。為保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質量,特別是重要著作譯文的統一性和准確性,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和宣傳,中央編譯局決定充分利用文集的編譯和研究成果,編譯出版新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基本框架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定位為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的普及讀本,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完整准確地反映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集中涵蓋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學、史學、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軍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論述,同時兼顧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選集》第3版編為4卷,所收著作按編年和專題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正文和資料部分總字數約為310萬字。

第1卷選輯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59年的32篇著作,其中論述中國問題的10篇文章和論述印度問題的兩篇文章分別集中編排。

這個時期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並在革命實踐中運用和豐富的重要時期。19世紀40年代起,資本主義在歐洲主要國家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銳。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資本主義壓迫進行聲勢浩大的斗爭。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命運同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積極投身於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活動,創立並發展了科學的世界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等早期著作標志著他們完成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初步闡述了他們新的經濟學觀點、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理論觀點。他們深入研究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科學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吸收和改造人類思想文化的優秀成果,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等著作中系統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形成了新世界觀,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哲學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工人階級,在《哲學的貧困》、《雇佣勞動與資本》等著作中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進一步闡發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他們積極參與創建無產階級政黨,在《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論証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制定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綱領和策略原則,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他們親自參加1848—1849年革命,宣傳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斗爭策略,指導工人階級斗爭實踐。革命失敗后,他們全面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撰寫和發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工農聯盟、不斷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等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密切關注、熱情支持波蘭、中國、印度等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本質和罪惡行徑,論述了民族解放運動同國際工人運動的關系。

第2卷為政治經濟學專卷,內容包括馬克思《資本論》3卷節選和經濟學手稿摘選,同時收錄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4篇經濟學論文。這一卷既是整部選集的組成部分,也可以用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著教材。

本卷首篇著作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在序言中敘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和發現唯物史觀的過程,對唯物史觀做了經典表述。馬克思的《工資、價格和利潤》闡述了《資本論》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說明了剩余價值的形成過程和工資的實質,指出了工人階級開展經濟斗爭的必要性,同時強調要把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結合起來,最終消滅雇佣勞動制度。恩格斯的兩篇書評批判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局限性,闡述了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法的偉大貢獻,闡明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中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的辯証統一。

《資本論》第1、2、3卷節選是本卷的主要內容。《資本論》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馬克思在這部著作中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了資本的生產過程和剩余價值產生的秘密,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實現過程,闡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的各種形式,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剝削性質和矛盾性質﹔根據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和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規律,論証了資本主義被共產主義取代的歷史必然性,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資本論》內容極其豐富,除經濟學內容外,還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容,以及有關政治、法律、歷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精辟論述,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在《資本論》第1卷《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中,馬克思指出《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最終目的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貫穿全書的方法是唯物辯証法。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詳細地論述了他所從事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闡發了關於意識形態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文學藝術和物質生產之間的關系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在1857—1858年手稿的三個片斷中,馬克思論述了資本主義生產的作用及其界限,考察了資本主義以前的各種所有制形式,評述了機器體系的發展及其應用的重大意義,闡明了科學技術是極其重要的生產力。

在1861—1863年手稿的三個片斷中,馬克思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問題,闡述了經濟危機的原因,具體論述了未來社會中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的問題,指出在未來社會中重新建立的個人所有制是“聯合起來的、社會的個人的所有制”。

第3卷選收馬克思和恩格斯1864—1883年間的25篇著作。

19世紀60—70年代,歐洲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第一國際成立,巴黎公社誕生,社會主義工人政黨開始在歐洲主要國家相繼建立。

馬克思和恩格斯積極投身國際工人運動,以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協會和各國工人政黨與組織的活動,同工聯主義、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拉薩爾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斗爭,熱情支持並高度評價巴黎公社的偉大歷史創舉。馬克思在為國際工人協會起草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和其他文獻中,恩格斯在《致國際工人協會西班牙聯合會委員會》、《關於工人階級的政治行動》、《論權威》等著作中論述了工人階級組織的作用、斗爭目標以及工人階級國際團結的重要意義,闡明了工人階級建立獨立政黨和開展政治斗爭的必要性,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權威、無產階級專政和工農聯盟等問題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全面總結了巴黎公社的戰斗歷程和歷史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斗爭、國家、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

馬克思和恩格斯關心各國工人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論蒲魯東(給約·巴·施韋澤的信)》、《論住宅問題》等著作論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進行社會改造、解決社會問題的立場﹔《哥達綱領批判》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區分了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兩個階段,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隻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法國工人黨綱領導言(草案)》等著作扼要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斗爭目標及策略原則。

《流亡者文獻》、《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及草稿等著作論述了歐洲國家的發展道路和革命前景,闡述了無產階級斗爭的戰略和策略,同時闡述了研究社會問題和歷史問題的科學方法。

本卷收錄了恩格斯的兩部重要理論著作《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証法》。《反杜林論》是恩格斯為批判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歐根·杜林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領域宣揚的錯誤觀點而寫的一部馬克思主義重要著作。恩格斯通過對杜林觀點的徹底批判,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指出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法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穿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創立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自然辯証法》是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學中的辯証法問題的重要著作。在本卷節選的部分中,恩格斯總結了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自然科學重要成就,批判了自然研究中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論述了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關系以及理論思維對於自然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揭示了唯物辯証法的基本規律、辯証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和運動觀、自然研究中的認識論和辯証邏輯問題﹔論述了勞動在人類起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闡明了人與動物在對待自然界方面的本質區別在於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目的來利用自然界、支配自然界﹔同時強調人們必須考慮自己的活動在自然方面造成的影響,處理好人與自然界的關系。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由《反杜林論》中的《引論》第1章《概論》及《社會主義》編的第1章《歷史》和第2章《理論》改編而成。恩格斯在這部著作中用凝練而通俗的語言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過程和基本原理做了系統闡述,馬克思稱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

恩格斯的兩篇重要文獻《卡爾·馬克思》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概述了馬克思的主要理論貢獻和畢生革命活動,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理論家的偉大一生。

第4卷選收恩格斯1884—1895年的16篇著作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2—1895年間寫的102封書信。

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獨立承擔起指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任。他嘔心瀝血整理馬克思的文獻遺產,發表或再版了馬克思的許多重要論著,並為許多著作撰寫了序言,為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真理進行了不懈努力。他深入研究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撰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許多重要理論著作,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他密切關注和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和階級斗爭的新特點,研究不同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社會革命問題,幫助和指導歐美各國工人政黨鞏固和發展自己的組織,開展反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斗爭,進一步團結和壯大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力量。他在《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法德農民問題》、《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等著作中重申了工人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斗爭目標,並根據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歷史條件的分析論述了工人階級政黨在新形勢下的斗爭策略。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信是馬克思主義文獻遺產和思想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完整准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思想精髓和理論品格,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國際工人運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卷主要收錄那些在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理論價值以及反映馬克思和恩格斯各個時期主要實踐活動的書信。

論述歷史唯物主義的書信。在這些書信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和基本思想,指出人們的物質關系構成他們的一切關系的基礎,強調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歸根到底是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因素,但是國家、法、意識形態等因素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對經濟基礎、歷史進程產生反作用,影響歷史斗爭的進程和形式。

有關《資本論》、《反杜林論》、《自然辯証法》等重要著作創作的書信。這些書信既包括他們對有關著作結構和闡述方法的構思和解釋,也包括他們對某些具體問題和觀點的闡發、修改和補充,生動地反映了一些重要理論觀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以科學的理論指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書信。在論述共產主義者同盟、國際工人協會、巴黎公社和歐美各國工人政黨斗爭實踐的書信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關注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實際進程,並及時提供理論上和斗爭策略上的指導,主張在始終堅持革命立場毫不動搖的同時,靈活運用各種斗爭形式,實現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偉大目標。

關心歐洲和亞洲經濟落后國家發展前途的書信。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書信中支持被壓迫民族、殖民地國家反對外來壓迫和殖民統治的斗爭,論述了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對於國際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意義。

關注人類文明發展的最新成果、廣泛涉獵各個科學領域的書信。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科學技術、婦女運動、文學藝術、語言、民族史、軍事等領域做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科學見解,發表了一系列深刻的理論觀點。

在新版選集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時期為某一著作寫的序言、導言一般同原著作編在一起,以方便讀者閱讀和研究﹔如果原著作沒有收入選集,或者序言、導言本身已成為獨立的論文,則按照寫作和發表的時間順序編排。

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篇目、譯文及資料的改動情況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延續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選集本的編譯傳統和編輯原則,以第2版選收文獻為基礎,充分利用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編譯成果,對整體結構做了必要調整,對各卷篇目做了適當增刪和調序。

增加篇目。第1卷增加了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節選)。第2卷充實了《資本論》節選的內容,增加了《資本論》第1卷關於剩余價值率和剩余價值量、協作、分工和工場手工業、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的章節,《資本論》第2卷關於勞動期間、生產時間、流通時間的章節,《資本論》第3卷關於價格變動的影響、貨幣經營資本、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貴金屬和匯兌率的章節﹔增加了恩格斯寫的《〈資本論〉第三冊增補》﹔增加了馬克思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的三個片段,即關於資本主義生產的作用及其界限、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機器體系和科學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變化﹔增加了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的三個片段,即危機問題、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的從屬和實際上的從屬、資本的生產性(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第3卷增加了馬克思的《法國工人黨綱領導言(草案)》、《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第3稿以及《自然辯証法》中的部分內容。第4卷增加了恩格斯的《紀念巴黎公社十五周年》以及他為《〈人民國家報〉國際問題論文集(1871—1875)》撰寫的序言﹔在這一卷的書信部分,增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4封書信,即恩格斯1847年11月23—24日給馬克思的信、馬克思1858年2月22日給斐迪南·拉薩爾的信、馬克思1864年11月4日給恩格斯的信、恩格斯1895年3月8日給理查·費舍的信。

刪除篇目。由於第1卷增加了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考慮到早期著作的分量和選集篇幅,第1卷刪去恩格斯的《英國狀況。十八世紀》。

調整篇目。第1卷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波蘭的演說》、馬克思《雇佣勞動與資本》按寫作時間編在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之后、馬克思《關於自由貿易問題的演說》之前﹔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編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 1850年3月》前面﹔馬克思《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編在馬克思和恩格斯論述中國和印度的文章前面﹔《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2版序言原收入第4卷,現根據序言與原著作合編的原則編入第1卷。第2卷編為經濟學專卷:(1)將經濟學著作以外的其他5篇文獻調整到第3卷,這5篇文獻為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論蒲魯東(給約·巴·施韋澤的信)》,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序言(1870年第2版序言﹔1870年第2版序言的補充)》、《致國際工人協會西班牙聯合會委員會》,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2)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編為該卷首篇文獻,恩格斯《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書評——為〈民主周報〉作》排在《資本論》節選前面,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編入經濟學手稿摘選部分。第3卷中恩格斯1875年3月18—28日給奧·倍倍爾的信按寫作時間編在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前面,恩格斯《反杜林論》編在《卡爾·馬克思》前面,馬克思《紀念國際成立七周年(摘自關於1871年9月24日倫敦慶祝大會的報道)》原文為紐約《世界報》對馬克思大會講話的摘要報道,按照文獻性質編為附錄。第4卷按寫作時間將恩格斯《馬克思和〈新萊茵報〉(1848—1849年)》編為首篇文獻。恩格斯的《自然辯証法》(節選)原收入第4卷,現按寫作年代編入第3卷,並增補了部分內容。

在編譯過程中,我們對所有文獻的寫作和發表時間按最新版本進行了仔細核查和考訂,以保証編排順序和相關說明的科學性。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所收全部著作均採用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譯文。為充分保証經典著作譯文質量、方便讀者閱讀理解,我們在編譯選集時再次仔細審閱了全部譯文,重點查看譯文是否真正貼近原意、准確可靠、明白曉暢。通過審讀,我們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譯文體現了目前我國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理解和編譯水平,反映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原意,沒有明顯的缺陷、“硬傷”。但是,譯事繁難,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經典著作翻譯尤其不可能一勞永逸、畢其功於一役。在審讀時我們也發現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並經慎重研究后做了修改。現將主要修改之處列舉如下:

(1)恩格斯《〈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中有一段引文涉及《〈共產黨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

“我們在那裡寫道:‘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那麼試問: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佔有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公共佔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還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呢?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復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這段引文是恩格斯從格·瓦·普列漢諾夫的俄譯文轉譯的,因此同序言德文手稿稍有出入,主要問題是個別地方意思一致,用詞不同。按照忠實於原文、忠實於歷史的原則,我們按恩格斯轉譯的引文翻譯,顯示恩格斯譯文與德文原稿的細微差別:

“我們在那裡寫道:‘但是在俄國,我們看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所有。那麼試問:俄國公社,這一固然已經大遭破壞的原始土地公共所有制形式,是能夠直接過渡到高級的共產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呢,還是它必須先經歷西方的歷史發展所經歷的那個瓦解過程?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復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工人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俄國的土地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

(2)《資本論》第3卷第30章《貨幣資本和現實資本。Ⅰ》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生產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隻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

德文原文是: Der letzte Grund aller wirklichen Krisen bleibt immer die Armut und Konsumtionsbeschrnkung der Massen gegenüber dem Trieb der kapitalistischen Produktion, die Produktivkrfte so zu entwickeln, als ob nur die absolute Konsumtionsfhigkeit der Gesellschaft ihre Grenze bilde.

這段話是馬克思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上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著名論斷。馬克思從生產決定分配、生產關系決定分配關系的基本觀點出發,批判了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片面從群眾消費不足解釋經濟危機的觀點,指出資本主義條件下群眾消費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社會生產的相對過剩。應當說,原譯文作為整句話來理解,意思是准確清楚的。但是,我們注意到,現在有些文章在引用這段話時隻引用前半句,造成誤解。為避免歧義,我們這次對這句話做了修改:

“一切現實的危機的最終原因始終是:群眾貧窮和群眾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立,資本主義生產卻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隻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

(3)馬克思和恩格斯《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有一段話:

“這時我們收到了赫希柏格的《年鑒》,裡面載有《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回顧》一文。這篇文章,如赫希柏格本人對我說的,正是蘇黎世委員會的三個委員寫的。這是他們對過去的運動的真正批判,因而也就是他們為新機關報的立場所提出的真正綱領,既然這一立場是由他們來決定的。”

德文原文是:Inzwischen ist uns das Hchbergsche “Jahrbuch” zugekommen und enthlt einen Artikel: “Rückblicke auf die sozialistische Bewegung in Deutschland”, der, wie H?chberg selbst mir gesagt, verfasst ist grade von den drei Mitgliedern der Züricher Kommission. Hier haben wir ihre authentische Kritik der bisherigen Bewegung und damit ihr authentisches Programm für die Haltung des neuen Organs, soweit diese von ihnen abhngt.

這封信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針對1878年10月德國實行反社會黨人非常法以后德國社會民主黨內出現的改良主義傾向而寫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信中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和奮斗目標,告誡德國黨領導人在籌辦黨報時要堅持正確的辦報立場,不要向赫希柏格、伯恩施坦、施拉姆等人的錯誤傾向表示妥協、遷就。為更加清楚地表達作者原意,我們將原譯文作如下修改:

“這時我們收到了赫希柏格的《年鑒》,裡面載有《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回顧》一文。這篇文章,如赫希柏格本人對我說的,正是蘇黎世委員會的三個委員寫的。這是他們對過去的運動的真正批判,如果報紙的立場由他們決定,那麼這也就是他們為新機關報的立場所提出的真正綱領。”

3.為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原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附有精心編寫的各卷說明、注釋及各種索引等資料。這些資料既為學習和研究原著提供必要的輔助材料,又對把握理論精髓和思想實質起到引導作用。

各卷正文前面附有本卷說明,簡要介紹有關時期的歷史背景、時代主題,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主要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扼要說明本卷所收文獻的理論要點、思想精髓。

各卷附有注釋以及人名索引、文學作品和神話中的人物索引。所有注釋和人名都根據國內外最新版本進行考訂,力求做到考証嚴謹、內容翔實,充分反映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編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注釋部分,我們採取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做法,為選集所收各篇著作編寫了導讀性的題注。題注力求貼近原著原意,用簡練的文字概括有關著作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觀點,簡要評價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幫助讀者掌握原著的要義、精髓和指導意義﹔結合國外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最新版本,在仔細考証基礎上,適當介紹有關著作的寫作過程和流傳情況,為讀者學習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同時,在題注中對重要著作的一些早期的中譯本也做簡要說明,幫助讀者了解這些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情況。

第4卷正文部分收錄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102封書信,這些書信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為便於讀者學習和檢索,我們除了在該卷說明中進行綜合介紹,還專門編寫了“馬克思恩格斯書信分類索引”,對所收書信按主要內容進行大致分類,附在該卷卷末。

第4卷還附有名目索引和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的名目索引是分卷編寫的,附在各卷卷末。這種做法便於分卷檢索,但不利於讀者完整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論述及其發展脈絡,因此,我們在編譯新版選集時把各卷著作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匯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概念、觀點、論述,以及主要國家地區、黨派團體、組織機構、歷史事件、流派學說、學科術語等條目,編成涵蓋整部選集內容的名目索引。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新增內容,按時間順序介紹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時期的主要理論和實踐活動。

所有這些資料都經過全面審核和修訂,努力做到內容可靠、編排科學,便於讀者查考和檢索,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經典著作的內涵。

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的版本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在編選和編排上遵循了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充分展示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基本內容,既照顧到經典作家思想發展脈絡,又突出了重點著作、重要論述的地位。編入新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的著作,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系統而有重點地輯錄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充分體現經典作家科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同時,著重展現了論述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內容,反映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政治立場和階級性。

探索、創立並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貫穿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也反映在他們不同時期的重要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中,批判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和基本思想,論述了物質生產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以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証關系,揭示了社會運動和發展的歷史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不同時期革命運動的分析和總結,對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歷史、現狀及發展道路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對不同科學領域的理論探討,論述了階級斗爭是歷史發展的動力、無產階級革命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革命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發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辯証統一等重要思想,豐富和深化了科學世界觀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批判了把唯物史觀片面化、庸俗化的錯誤觀點,強調要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指出歷史進程表現為社會生活各種因素間的相互作用,歷史發展是各種因素的合力作用的結果,因此對參與相互作用的因素都要認真地加以研究。

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運動實踐中產生並發展起來的,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理論表現。馬克思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即公開表明它是為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以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目標。從新版選集所收著作中可以充分體會到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立場和階級特征。

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法,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以及被新的社會形式取代的歷史必然性,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偉大作用,強調無產階級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為無產階級推翻舊制度、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提供了理論武器。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明確論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征,指明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不僅體現於理論本身的徹底、鮮明,也體現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理論和實踐活動,表現為他們對工人階級現實狀況和歷史命運的真誠關懷,表現為他們畢生為勞動大眾的利益從事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的胸懷和膽識。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真誠地寫道:“工人們!我謹獻給你們一本書。在這本書裡,我試圖向我的德國同胞真實地描述你們的狀況、你們的苦難和斗爭、你們的希望和前景……我想要的不限於和我的課題有關的純粹抽象的知識,我很想在你們家中看到你們,觀察你們的日常生活,同你們談談你們的狀況和你們的疾苦,親眼看看你們為反抗你們的壓迫者的社會統治和政治統治而進行的斗爭。我是這樣做的:我放棄了資產階級的社交活動和宴會、波爾圖酒和香檳酒,把自己的空閑時間幾乎全部用來和普通工人交往﹔這樣做,我感到既高興又驕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1卷第81頁。】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道:“我的見解,不管人們對它怎樣評論,不管它多麼不合乎統治階級的自私的偏見,卻是多年誠實研究的結果。但是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2卷第5頁。】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特征,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理論品質。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結合不同時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他們的科學理論並用以指導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他們宣傳並捍衛關於無產階級運動的斗爭目標和斗爭形式、無產階級的階級團結、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和地位的根本原則,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堅決的斗爭,幫助無產階級確立科學的指導思想,制定革命的行動綱領。他們歷來重視把理論原則和革命運動的實際狀況和水平結合起來,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具體條件,抓住主要問題,提出具體的斗爭目標和任務。國際工人協會成立之初,馬克思考慮到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工人運動發展水平的差異,提出了致力於工人階級的解放、保護和發展的寬泛目標,起草了包容廣泛的章程,從而使國際無產階級迅速聯合成為強大的政治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幫助法國工人黨制定黨的綱領、在理論上給予指導時,鑒於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狀況,同意法國工人黨把要求法定最低工資等經濟要求寫進黨綱。恩格斯對德國某些工人活動家在美國從事工人運動時遠離運動、空談學理的作風提出批評,指出應當參加真正的工人運動,接受運動的實際出發點,通過分析總結經驗教訓逐步提高工人運動的水平。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根據時代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和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社會現實,對待科學理論,反對把任何社會形態看做固定不變的東西,反對把理論變成僵死的教條。他們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從收入新版選集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始終運用唯物史觀及時研究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新變化、新情況,從中提出新思想和新觀點,不斷豐富和深化他們關於資本主義社會運動趨勢和革命斗爭策略的論述。他們強調根據社會實踐的發展變化認識未來的社會發展,反對憑主觀願望和想象預先做出虛構。恩格斯明確指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馬克思和恩格斯批評那種不顧實際情況把他們的理論照搬照抄的錯誤做法,強調指出:他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不能把“唯物主義”當做標簽貼到一切事物上去,必須研究全部歷史,必須研究各種社會形態存在的條件,從中得出相應的理論觀點﹔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是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走向反面。

第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體現了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研究的最新進展,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文版本的特色。

編譯經典著作的過程也是對經典作家理論體系及其發展脈絡的認識和理解過程,這種認識和理解隨著版本研究、文本研究和思想研究的進程不斷深化。在我國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傳播史上,各個時期的編譯者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對經典著作中的一些理論觀點理解不夠透徹深入,對某些歷史事實把握不夠細致確切,在譯文和注釋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外文版本的影響,這是難以避免的。特別是在資料部分,過去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譯本很多地方採用外國編者編寫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不符合我國讀者的需要,個別史料和觀點甚至不符合事實。隨著我國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發展以及對經典著作研究和認識的深入,這種情況發生了徹底改變,我國的經典著作編譯工作日益表現出自覺、自主和自信。從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時起,特別是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時起,我們按中央提出的“更加准確反映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意”的要求,對多種外文版本加以考察、比較,選擇最權威、最可靠的版本作為依據,充分吸收國內外最新編譯和研究成果,科學編校,精心審核,力求在文獻考証、譯文審校、資料編寫方面體現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展示我們自己的版本的風格和特色。

以注釋編寫為例。恩格斯的《自然辯証法》和《論原始基督教的歷史》兩篇著作中都提到希臘化羅馬時期(公元前323—公元642年)的亞歷山大裡亞學派。該學派實際上是當時以亞歷山大裡亞城為中心的各種學術思潮的總稱。過去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外文版本對該學派或者未作注釋,或者注釋定性不准,內容概括不全,偏重介紹該學派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貢獻,對其他方面的介紹過於簡單。我們在編譯新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時仔細考察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等外文版本注釋以及多種百科全書釋義,查閱了策勒爾《古希臘哲學史綱》、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和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等哲學史文獻,對該學派做了總體說明,介紹了該學派的歷史文化背景、科學成就以及哲學和神學觀念,對正文中反復提到的猶太學者斐洛做了專門說明。新編注釋力求既能提供有關該學派的基本信息,又能幫助讀者理解正文的內容。注文如下:

“亞歷山大裡亞學派是希臘化—羅馬時期(公元前323—公元642年)以亞歷山大裡亞城為中心的各種學術思潮的總稱。亞歷山大裡亞是當時埃及的一個港口城市,是地中海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是各種學派的聚集地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在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下,亞歷山大裡亞學派在科學、文學和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在科學方面,亞歷山大裡亞學派從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綜述轉向對自然界進行分門別類的有系統的深入研究,各種專門學科,如數學、力學、地理學、天文學、解剖學、生理學等,都有長足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歐幾裡得、阿基米德等人。在哲學和神學方面,該派將古猶太神學和古希臘哲學結合起來,對猶太教及以后的基督教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該派認為神靈的啟示是最高的知識源泉,對聖經進行比喻性詮釋,與側重從字面和歷史意義上進行解釋的安提阿學派相對。其主要代表是猶太學者斐洛·尤迪厄斯。斐洛不是基督徒,但因其哲學促成了早期基督教的希臘化,恩格斯在《布魯諾·鮑威爾和原始基督教》中稱他為‘基督教的真正父親’。斐洛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歐利根和普羅提諾。”

馬克思用英文寫作的《俄國的對華貿易》一文談到沙皇俄國對我國黑龍江地區的侵略行動。俄國編者在編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第15卷時為這篇文章加了一條注釋,認為沙俄1849—1855年遠征黑龍江,考察黑龍江鄰近地區以及庫頁島和烏蘇裡地區,為簽訂1858年《璦琿條約》和確立中俄邊界奠定了基礎。顯然,這是從俄國編者的立場出發曲解歷史,為沙俄的侵略行為進行辯護。我們在根據原文校訂正文的同時,對這條注釋進行了認真審核,根據歷史事實修改為:“《尼布楚條約》(1689年)簽訂以后,歷代沙皇政府覬覦中國的黑龍江地區,圖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沙皇俄國成立‘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加緊其侵略黑龍江的活動。1849—1855年,俄國海軍上將根·涅韋利斯科伊率領武裝人員侵入黑龍江下游,建立侵略據點。隨后,在東西伯利亞總督尼·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的指揮下,大批俄國侵略軍闖入黑龍江地區,對黑龍江中上游北岸和下游兩岸地區實行軍事佔領。”

再如人名索引。恩格斯1851年6月19日在寫給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約瑟夫·魏德邁的信中稱魏德邁為“漢斯”,而魏德邁的名字中並沒有“漢斯”的字樣。恩格斯為何這樣稱呼魏德邁,現有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版本以及魏德邁傳記未予說明,國外有關專家也沒有做出解釋。經過查閱共運史文獻資料,我們終於找到線索:當時魏德邁因從事革命活動遭到普魯士當局驅逐,“非法”滯留美因河畔法蘭克福,不便進行公開活動,1851年6月10日他致信馬克思,說為謹慎起見,以后來信在信封上“不要寫我的名字,隻寫漢斯即可”。馬克思6月16日將此信轉給恩格斯,此后兩人一度在給魏德邁的信中稱他為“漢斯”。根據考証結果,我們在人名索引中做了相應說明。我們希望通過細致扎實的資料文獻考証工作,貫通歷史、文化上的諸多間隔,減少讀者閱讀原著時的障礙,幫助讀者更加真切地接近經典作家的思想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外文版,包括歷史考証版,一般隻介紹各篇著作的外文版的出版流傳情況,不提中文版本。為適應我國讀者需要,我們在編寫題注時專門增加了對重要著作的一些主要中文版本的介紹。例如,《資本論》題注注明“《資本論》最早的中譯本是1930年3月上海昆侖書店出版的《資本論》第1卷第1分冊,譯者是陳啟修﹔《資本論》第1卷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於1936年6月以世界名著譯社名義出版,譯者是侯外廬、王思華﹔《資本論》3卷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於1938年8、9月由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譯者是郭大力、王亞南。”《共產黨宣言》的題注介紹了《共產黨宣言》的多種中譯本:1920年8月出版的陳望道譯本,1930年出版的華崗譯本, 1938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成仿吾、徐冰譯本,1943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博古校譯的譯本,1949年莫斯科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版的紀念《宣言》發表100周年的中譯本,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仿吾譯本。《反杜林論》題注注明該書的“第一個中譯本由吳黎平翻譯,1930年上海江南書店出版﹔同年上海昆侖書店還出版了錢鐵如翻譯的《反杜林論》上冊。”這些中文版本介紹,可以幫助讀者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我國的傳播情況,提示讀者思考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對我國政治、社會和思想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歷程。

編譯經典著作,堪稱代聖人立言,關系重大,影響深遠。編譯選集本,編選和譯校都考驗編譯者的眼界和水平,要求編譯者務必堅持科學的態度,充分尊重原著,把握思想精髓,同時適應閱讀需要。經過精心編校和審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與過去的選集版本相比篇目結構更合理,譯文更可靠,資料更翔實,可以更好地滿足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宣傳的需要。當然,我們也相信,隨著國內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研究事業的進展,特別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和中文第2版編輯、編譯工作的不斷推進,編譯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選集本的版本資源將不斷豐富,文獻資料條件將不斷改善,編譯水平也將不斷提高,現在這個版本還會進一步得到完善。

此外,編譯選集類讀本,重在少而精。我們注意到,主要由於充實、增加了各種資料,選集篇幅越來越大,書越出越厚。如何刪繁就簡,以更加精煉的篇幅、更加合理的結構編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普及讀本,科學地反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成為我們今后編譯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中央編譯局馬恩列斯著作編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