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MEGA2)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作者:徐洋    發布時間:2013-11-05   
分享到 :

20128月底,隨著MEGA2 II/4.3由德國柏林的科學院出版社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版第二部分(MEGA2 II)即“《資本論》及其准備著作”部分共15卷(23冊)全部出齊了。這是馬克思經濟學著作編輯史和理論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該部分出齊后不久,德國便先后舉辦了兩場較有影響的學術研討會,中國學者在2012年年末也舉行了小型學術會議研討《資本論》及其手稿的再研究。本文擬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略作論述,以慶祝該部分出齊,並希望借此推進中國學者對MEGA和《資本論》的研究。

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MEGA)的性質和概貌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MEGA)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裡希·恩格斯的發表文獻、手稿和往來書信的完整的、歷史考証性的版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的德文為“Marx-Engels-Gesamteausgabe”(簡寫作MEGA),意思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一詞系根據該版的歷史淵源和版本性質加上去的。

“歷史考証版全集”有其特定含義。所謂“歷史”,就是審查作者遺留下來的全部文獻,評估它們在文本形成上的作用﹔所謂“考証”,就是不僅將全部文獻刊印出來,而且對它們進行考証性的研究和評價。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為例,歷史考証版性質的全集大致有以下五點特征:(1)全部發表。原則上把已知的作者寫成的全部文獻毫無保留地發表。(2)用原文發表。所有文獻均用作者寫作時使用的文字發表,不做翻譯。(3)按原貌發表。所有字形字體字號、標點符號、勾畫線條、段落劃分、篇章結構,均遵從作為底本的手稿或刊印稿,不做變動,特別是對手稿不按內容進行編排。(4)還原歷史。通過各種手段,如撰寫“產生和流傳”,編制校勘表、異文表、專題資料,再現作者創作這些文獻的過程(包括創作源起、研究准備、文獻來源、寫作過程、修改過程、刊印過程、版本差異、流傳過程)。(5)配上詳盡資料。除第四點所列資料外,還編寫極為細致的注釋、人名索引、文獻索引、報刊索引、名目索引,等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在中國曾被稱為“原文版”或“國際版”。

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MEWMarx-Engels-Werke,直譯應為“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加以對比,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考証版全集的特點。第一,德文版全集不全。馬克思的多數手稿仍付闕如,更不要說筆記部分。第二,德文版需要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用德文寫的著作固然可以用原文發表,但他們用其他文字寫的著作則要翻譯成德文。第三,德文版沒有完全按原貌發表。即便是德文著作,編者也對字形字體按照現代正字法做了修改。德文版還對一些手稿按照編者理解的“邏輯順序”做了編排,例如《德意志意識形態》、《自然辯証法》。第四,德文版不以還原文本的形成過程為目的。編者將馬克思恩格斯的筆誤或者刊印錯誤徑直改正,不做說明﹔隻有那些認為比較重要的異文或修改才在腳注中給出。第五,資料部分附在各卷后面,而且比較簡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最早於20世紀2030年代在蘇聯由梁贊諾夫和阿多拉茨基編輯,當時的名稱上冠有“歷史考証版”字樣。該版出版1213冊即告中斷。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蘇聯和民主德國兩個黨的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的合作下,開始編輯出版新的歷史考証版性質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編者和學術界將之視為梁贊諾夫開啟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通稱MEGA1)的繼續,稱作MEGA2(名稱上未出現“歷史考証版”字樣)。本文以下凡出現MEGA處,均指新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

1990年蘇東劇變之后,在有關國家機構和學者的努力下成立了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IMES),接管了MEGA2的編輯出版工作。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會址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秘書處設在德國柏林—勃蘭登堡科學院。此后,新的領導機構奉行“國際化”、“學術化”和“歷史化”的原則,修改了編輯准則,調整了編輯計劃,縮減了編纂規模。

MEGA2原計劃出版164卷,在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的主持下,MEGA2的規模縮小為114卷。在兩個馬列研究院主持編纂下,從1975年到1993MEGA2共出版40卷(其中MEGA2 II/4缺第3冊)。從1998年開始,在國際馬克思恩格斯基金會主持下出版的MEGA220卷(外加MEGA2 II/43冊)。總計出版了60卷。MEGA2作為歷史考証版,每一卷都分為正文卷和資料卷兩本書,有的卷又細分為若干冊。

MEGA2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單獨編排卷次。第一部分:文章、著作、草稿,可簡稱“著作卷”,總計32卷﹔第二部分:《資本論》及其准備著作,可簡稱“經濟學卷”或“《資本論》卷”,總計15卷﹔第三部分:往來書信(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書信以及第三者給他們的書信),可簡稱“書信卷”,總計35卷﹔第四部分:摘錄和筆記,可簡稱“筆記卷”,總計32卷。

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版第二部分的概貌

由於《資本論》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作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MEGA2編者專門把《資本論》及其相關著作從著作卷中抽出來,單獨設立了第二部分(MEGA2 II)“《資本論》及其准備著作”。

MEGA2 II基本上按照歷史(時間)順序編排卷次,局部也結合了邏輯(內容)順序。第二部分正文總計1523冊,內容如表1

根據著作性質,這15卷書可分為如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馬克思為《資本論》撰寫的手稿。包括18571867年間撰寫的以《資本論》“三大手稿”為主體的經濟學手稿,以及18671882年間為《資本論》各卷撰寫的經濟學手稿(主要是第2卷、第3卷的手稿)。

第二種類型:馬克思生前已出版的著作及其修訂本、譯本。主要是指《資本論》第1卷的三種版本,即德文第一版、德文第二版、法文版。

第三種類型: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在修訂《資本論》第1卷時對該卷所做的修訂,即體現在德文第三版、英文版、德文第四版中的工作,以及在整理出版《資本論》第2卷、第3卷過程中產生的編輯稿、編輯文稿和刊印稿。

本文以下的論述按照這三種類型展開。

  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部分的具體內容和學術價值

()第一種類型:馬克思為《資本論》撰寫的手稿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發表(1867年)之前,為《資本論》撰寫了三部篇幅龐大的手稿,這些手稿在馬克思生前都沒有發表。《資本論》第一部手稿為《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學術界也簡稱為《大綱》),涉及后來《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卷的內容。第二部手稿為《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涉及后來《資本論》全部四卷的內容。第三部手稿為《資本論。18631865)年手稿》,涉及《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卷的內容。這是馬克思以《資本論》作為他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主標題后唯一的一次集中撰寫全部三卷內容留下的手稿。馬克思在1867年《資本論》第1卷付印后直到1883年逝世前夕,繼續修訂《資本論》第1卷,為第2卷和第3卷撰寫了大量手稿。18571858年手稿和18611863年手稿發表較早,國內外對它們研究較多。而18631883年間的手稿在MEGA2發表之前,國內除少數專家外,多數研究者一直無緣窺其全貌,因而比較隔膜。在下面的論述中,筆者將著重介紹18631883年間的手稿。

1.《資本論》第1卷手稿

馬克思直接為《資本論》第1卷撰寫的手稿,流傳下來的不多,主要有《第六章〖KG1〗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和“《資本論》第一卷手稿其他各章的散頁”,中譯文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9卷。值得注意的是,1867年《資本論》第1卷出版以后,馬克思還為《資本論》第1卷留下了一些手稿,如馬克思為准備第二版編制的手稿、馬克思1877年為計劃中的美國版准備的材料。此外,MEGA2 II在發表《資本論》第1卷各版時,還發表了馬克思恩格斯相關的其他文章、手稿、筆記、札記、修改和勾畫。這些材料一部分有中譯文,散見於《馬列著作編譯資料》、《馬列主義研究資料》、《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資本論〉研究資料和動態》,有的沒有中譯文。

2.《資本論》第2卷手稿

MEGA2 II發表第二冊手稿的相關卷次中,MEGA2 II/4.1發表1份論述第二冊的手稿(第I稿),MEGA2 4.3發表3份論述第二冊的手稿(包括第IV稿)和3份既論述第二冊又論述第三冊的手稿,MEGA2 II/11發表10份論述第二冊的手稿(包括第II稿和第VVIII稿),則馬克思論述第二冊手稿總計17份。此外,MEGA2 II/11的資料卷在第VIII稿的《產生和流傳》中,還發表了馬克思中斷第VIII稿的寫作之后於1881年或1882年寫下的與《資本論》第二冊直接相關的兩條札記。如果加上這兩份,那麼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冊的手稿共計19份。所有這些手稿中,除了第I稿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9卷、第II稿第一、三部分發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50卷,其他迄今均無中譯文面世。《資本論》第二冊手稿情況見表2

3.《資本論》第3卷的手稿

MEGA2 II發表馬克思第三冊手稿的相關卷次中,MEGA2 II/4.2發表1份論述第三冊的手稿(“主要手稿”或第I稿),MEGA2 4.3發表7份論述第三冊的手稿和3份既論述第二冊又論述第三冊的手稿,MEGA2 II/14發表6份論述第三冊的手稿,則馬克思論述第三冊的手稿總計17份。除“主要手稿”是全稿外,其他的隻涉及部分章節,主要涉及第三冊開頭、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的計算以及級差地租。這些手稿目前都沒有中譯文發表。《資本論》第三冊手稿情況見3

從馬克思遺留手稿的角度,可以把馬克思18631882年《資本論》創作史大致分為以下4個階段(為方便起見,此處使用傳統說法中的羅馬數字編號):

1.18631867年,馬克思創作18631865年手稿(即《資本論》理論部分3冊的3個“第I稿”),出版《資本論》第1卷﹔

2.18671871年,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二冊、第三冊撰寫手稿,例如第三冊的IIIII稿,第二冊的IIIV稿,以及同時論述第二、三冊的“關於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剩余價值率的規律,成本價格,資本周轉”﹔

3.18711875年,馬克思為《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二版和法文版進行工作,間或為《資本論》第三冊撰寫手稿﹔

4.18751882年,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二冊、第三冊撰寫手稿,例如第三冊的“用數學方法說明剩余價值率和利潤率”,第二冊的第VVIVIIVIII稿。

此處未提及《資本論》第二冊“第III稿”,尚需略作說明。自從恩格斯在《資本論》第2卷序言中介紹了這個第III稿以來,學術界一直對該稿的存在深信不疑。可是在發表該稿材料的MEGA2II/4.3中,第二冊第III稿的存在實質上被取消了。綜合相關論述,其原委大致如下。1877年,馬克思在長期中斷《資本論》第二冊的寫作之后,為了能夠在較高的基礎上繼續撰寫第二冊,需要歸納整理此前的第二冊各手稿的理論成就。為此,他把這些手稿按照寫作時間順序用羅馬數字IIIIIIIV編了號,並撰寫了一份“早期文稿中將要利用的段落”的手稿。在這份手稿中,馬克思稱呼自己此前的手稿時用的詞是“Heft I”和“Heft II”等等。后人看到的馬克思編號為“III”的材料包括裝在一個卷宗(文稿夾)裡的幾份手稿,這個卷宗的封面上寫有“屬於第二冊”字樣。原來,馬克思大概在1868年以后到1876年或1877年的某個時間,把他主要在18671868年期間撰寫的多份手稿分別裝入兩個卷宗,一個卷宗封面上寫有“屬於第二冊”字樣﹔另一個卷宗封面上寫有“屬於第三冊”字樣。馬克思在分裝的時候把同時論述第二冊、第三冊的某些手稿拆成兩部分,一部分裝入“屬於第二冊”,一部分裝入“屬於第三冊”。在編制“早期文稿中將要利用的段落”期間,馬克思把這個“屬於第二冊”的卷宗標上羅馬數字“III”。恩格斯據此稱這個卷宗裡的文稿為第二冊“Manuskript III”,中譯為第二冊“第III稿”。MEGA2編者原計劃在MEGA2 II/4.3中按照這兩個卷宗來編排該卷的文獻。但是“兩個卷宗裡的內容並非一直保持原樣,而且其中的次序也經馬克思、恩格斯和第三者作過變動”。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第III稿”很有可能並不是馬克思當初放到“屬於第二冊”中的那些材料。實際上恩格斯整理馬克思遺稿的時候,這個第III稿的內容就不僅僅隻涉及第二冊, 對此, 恩格斯本人在第2卷序言中已經做了說明。因此,MEGA2 II/4.3將這兩個卷宗裡的手稿按照寫作時間順序發表,如果同一篇手稿被分成兩部分分別裝入兩個卷宗,則合在一起作為一篇手稿發表。同時,由於“Manuskript III”這一稱呼“具有誤導性”,MEGA2 II/4.3也不再使用。

MEGA2第二部分用614冊的篇幅發表了18571883年間全部流傳下來的《資本論》手稿。人們首先意識到,馬克思直到生命終結都一直在力圖完成《資本論》,盡管他同時還從事了其他多方面的研究。其次,人們第一次可以看到馬克思《資本論》手稿的原樣全貌,可以從總體上對馬克思撰寫《資本論》所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難做出自己的評價。以前有人認為,馬克思在1865年底已經完成了《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冊的創作,此后的工作只是對以前手稿的補充和完善。MEGA2編者現在則確認,1865年底《資本論》三冊(尤其是第二冊和第三冊)的“第I稿”在結構、范疇和闡述上還有很多缺陷﹔從1866年准備單獨出版《資本論》第一冊時起,馬克思實際上開始了《資本論》創作的一個嶄新階段。馬克思力圖結合他在第二冊第I稿中提出但尚未回答的問題,系統地闡述第二冊的研究對象,寫成第IIVIII稿﹔力圖進一步豐富對第三冊的中心問題——利潤率、資本周轉、地租——的闡述並用經驗材料加以証明。手稿中展現的馬克思的研究過程,比恩格斯編輯的刊印稿呈現出來的樣子要艱苦得多,復雜得多。茲略舉兩例。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這兩個范疇在資本周轉理論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關於這兩個范疇在馬克思第二冊的手稿中有一個探索的過程。在早期的草稿中,“zirkulierendes Kapital”這個詞有兩重甚至是三重含義。它可以表示生產過程中完全轉移到產品上去的那部分生產資本(部分不變資本和全部可變資本),可以表示在流通領域活動的資本(商品資本,貨幣資本)即流通資本,還可以表示全部資本,即處於過程中的、執行職能的資本,因為資本總是處於運動和轉化之中。此外,這個詞在翻譯時還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術語circulating capital和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術語avances annuelles的對應詞。在馬克思的資本周轉理論中,zirkulierendes Kapital即“流動資本”的概念極為重要,不容有歧義的存在。因此馬克思在后來寫作第二冊的手稿時曾嘗試用其他術語比如flüssiges Kapital(流動資本)或者Betriebskapital(經營資本)來代替zirkulierendes Kapital,還為用於表示流動資本的Betriebskapital一詞找到另一個詞Anlagekapital(投資資本)來表示與之對應的固定資本。馬克思發現流動資本的概念之所以容易引起混淆,主要是因為資產階級經濟學中往往把生產資本的流動部分和流通領域中的流通資本混為一談。馬克思在寫作第II稿時,繼續研究這個問題,最后終於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他寫道:“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形式規定性之所以產生,只是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的資本價值或生產資本有不同的周轉。而周轉之所以不同,又是由於生產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是按照不同的方式把它們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的……價值轉給產品的方式……之所以有差別,又是由於生產資本借以存在的物質形態有差別,這個物質形態的一部分在形成單個產品時全部消費掉,另一部分只是逐漸消耗掉。”也就是說,流動資本是指生產資本中投入原料和工資等的部分,它們的價值在生產中一次全部加入到產品中,固定資本是指生產資本中投入廠房和機器設備等的部分,它們的價值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逐步加入產品中。但不論流動資本還是固定資本,它們都是生產資本,和長期處於流通領域的流通資本(商品資本和貨幣資本)不是一回事。然而馬克思沒有在術語上徹底解決問題。恩格斯在編輯《資本論》第2卷的時候,創造了Zirkulationskapital這一組合詞來表示“流通資本”,同時力圖讓zirkulierendes Kapital隻表示“流動資本”。

關於利潤率問題,馬克思在為第三冊寫的許多手稿中也有一個反復探索過程。在18641865年撰寫的第三冊第I稿中,馬克思給出的利潤率公式為p=m/C,即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之比。此后,馬克思力圖擺脫比較模糊的“預付資本”概念。他區分了以預付總資本為參照的利潤率(稱為p′)和以年成本價格為參照的利潤率(稱為π)。馬克思認為,隻有以成本價格為參照的利潤率π=m/K才正確地反映了對勞動的剝削程度。此后他力圖通過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進一步區分,通過考察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盡可能精確地確定在一個生產周期中“真正”有多少資本在“執行職能”,“執行職能的資本”(Das funktionierende Kapital)表示有多少資本在年產品或周產品的生產中被“真正”消費掉了。馬克思的闡述表現出不斷接近普通的企業經濟學上的折舊和價格形成的實踐的趨勢,同時又沒有脫離價值層次。執行職能的資本在價值上等於成本價格。也就是說,隨著資本周轉次數的增加,執行職能的資本(K)不斷接近預付總資本(C),直至在n次周轉之后最終與之相等。那時,這兩個利潤率就相等了,即π′=p′。在恩格斯編輯的《資本論》第3卷中,馬克思這些思想雖然存在,但π′這個符號卻被刪掉了。

(二)第二種類型:馬克思生前已出版的著作

 除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這種類型主要有《資本論》第11867年德文第一版、18721873年德文第二版、18721875年法文版。馬克思自己曾在法文版的《跋》中評價法文版,說它“在原本之外有獨立的科學價值”。而學術界也傾向於認為,所有這三個版本都具有獨立的科學價值。《資本論》第1卷德文版和法文版有中文單行本,並將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二版沒有中譯本。在MEGA版中,編者通過各種資料詳盡展示了馬克思對第1卷所做的修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在發表《資本論》第1卷法文版的MEGA2 II/7中,編者編制了一個“法譯文對德文底本差異一覽表”,用166頁的篇幅展示了法文版同德文第二版的文本差異。

(三)第三種類型:恩格斯修訂《資本論》第1卷時所做的修改和整理《資本論》第23卷遺稿時產生的編輯稿、編輯文稿和刊印稿

恩格斯在《資本論》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恩格斯的確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部分的主要作者之一,也使我們有理由認為《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封面上的“恩格斯編”幾個字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說明。

1.對《資本論》第1卷的修訂

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為《資本論》第1卷出版了三個版本,分別是1883年德文第三版、1887年英文版和1890年德文第四版。如同MEGA2所收的第1卷的前三個版本一樣,這三個版本同樣被認為具有獨立的科學價值。其中德文第三版沒有中譯本﹔英文版沒有中譯本﹔德文第四版是國際通行本,也是現行中文版的底本。MEGA版編者通過各種資料詳盡展示了恩格斯對第1卷的修訂和翻譯所做的工作,從而清晰地展示了《資本論》第1卷最后定形的過程。

2.《資本論》第2卷的編輯稿和刊印稿

恩格斯編輯出版《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工作完全不同於他在修訂、翻譯第1卷過程中的工作。第1卷有馬克思編定的底本,而第2卷和第3卷則沒有。

恩格斯在《資本論》第2卷序言中對馬克思第二冊手稿的狀況做了描述,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的手稿是普通人不能直接閱讀的材料。恩格斯也對自己的編輯方法做了說明:“我只是把這些手稿盡可能逐字地抄錄下來﹔在文體上,僅僅改動了馬克思自己也會改動的地方,只是在絕對必要而且意思不會引起懷疑的地方,才加進幾句解釋性的話和承上啟下的字句……我盡可能把我的工作限制在單純選擇各種文稿方面。”人們常常將這些話作為恩格斯嚴格遵循馬克思的原始文字和寫作思路的佐証加以引用。然而應該說,恩格斯有關自己編輯工作的說明是有些自謙的。如果恩格斯僅僅做了這些工作,那麼馬克思的那些在常人看來是一堆雜亂無章、無法直接閱讀的手稿,絕不會變成一部結構合理、邏輯嚴整、文字流暢的著作。實際上,關於自己所做的大量工作,恩格斯在序言的另一個地方也有透露:“隻有第一篇和第三篇出現了實際的、不僅僅是技術性的困難﹔而這種困難也不小。”MEGA2編者經過對比研究確認,恩格斯所做的工作大大超過了他自己在序言中所做的說明。

除了辨認字跡,進行抄寫、口授和校訂,恩格斯大致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選擇文稿﹔劃分篇章結構﹔制定編輯稿。

恩格斯要做的第一個工作是選擇作為底本的文稿。馬克思為《資本論》第2卷留下了十幾份手稿,其任務、對象、篇幅、結構各不相同,這樣就必須對它們加以仔細研究,考証它們的寫作時間,比較它們的理論成就,從中選擇最成熟的表述。以第一篇為例。除了選自第IIVIII稿的少數文字,這一篇按照文稿從晚到早的寫作時間順序,依次選用了第VIIVIVIV稿的文字。

作為《資本論》的一部分,《資本論》第2卷的篇章結構劃分方式必須與《資本論》第1卷保持一致。但是馬克思的手稿並沒有做這樣的劃分,而且各份手稿的章節劃分也有出入。因此劃分篇章結構,並給篇、章、節、目確定標題的任務就落到恩格斯的肩上。

編輯稿(Redaktionsmanuskript)是MEGA2編者對恩格斯在馬克思眾多手稿的基礎上編成的《資本論》第2卷具有完整結構的工作稿的稱呼。這份編輯稿完整流傳下來,發表在MEGA2 II/12中。編輯稿原稿各頁被折成左右兩欄,左欄謄抄馬克思的手稿,右欄供補充、修改、外語引文翻譯和編輯使用。恩格斯一開始自己書寫,后由於健康原因,從編輯稿第38頁開始請奧斯卡·艾森加爾滕做助手,恩格斯口授,艾森加爾滕筆錄,后來還讓艾森加爾滕直接謄抄馬克思的手稿。艾森加爾滕筆錄或抄寫之后,恩格斯進行修改和編輯。在這一過程中,恩格斯對馬克思的原始文稿進行了補充、刪減、合並、修改,等等。恩格斯的《資本論》第2卷編輯稿在MEGA2中是第一次發表。

為了全面反映恩格斯在編輯稿階段對馬克思手稿所做的修改,MEGA2 II/12的編者專門編制了三個獨特的“索引”或者說“一覽表”: 1)恩格斯編輯稿同馬克思手稿章節劃分比較(“章節劃分比較”)﹔(2)恩格斯採自馬克思手稿用於編輯稿的段落一覽表(“出處表”)﹔(3)編輯稿與馬克思手稿文本差異一覽表(“差異表”)。恩格斯對處於編輯稿和刊印稿之間階段的由艾森加爾滕謄清的付排稿和印刷過程中產生的校樣又進行了修改。在准備《資本論》第21893年第二版的時候,恩格斯對文字又做了少量修訂。為反映恩格斯這兩個階段的工作,MEGA2 II/13的編者也專門編制了三個獨特的資料:(1)第一版、編輯稿和第二版章節劃分比較﹔(2)第一版與編輯稿文本差異一覽表﹔(3)第一版與第二版文本差異一覽表。因此,MEGA2 II為《資本論》第2卷提供了一幅完整的演變歷史圖景:馬克思的手稿→恩格斯的編輯稿→恩格斯的刊印稿﹔而且還對其中的演變細節做了詳盡的考察,並以簡明的形式提供給研究者。例如,“編輯稿與馬克思手稿文本差異一覽表”篇幅達271頁,展示了恩格斯對馬克思手稿所做的非純技術性修改,即在大小寫、縮寫、純翻譯等等方面以外產生意思變動的修改。

3.《資本論》第3卷的編輯文稿和刊印稿

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3卷的情況大體相似。恩格斯在《資本論》第31894年刊印稿的《序言》中對馬克思手稿的情況和自己的工作方法做了描述。恩格斯為《資本論》第3卷留下的編輯文稿同第2卷的編輯稿性質有所不同。第3卷沒有類似第2卷的完整編輯稿的文獻流傳下來。MEGA2 II/14發表了恩格斯編輯《資本論》第3卷期間產生的34篇手稿、筆記、札記、提示,其中有32篇是第一次發表。這些編輯文稿有的是對某一篇進行編輯加工的長達好幾頁的材料,有的僅僅是對細節問題稍加評論的幾行字。它們從各個不同的側面生動反映了恩格斯為編輯《資本論》第3卷殫精竭慮工作的情形。工作的過程同第2卷的編輯工作類似,所不同的是由於馬克思為第3卷隻留下一部“主要手稿”和其他大多篇幅較小的手稿,所以選擇底本的任務較之第2卷顯得困難少一些。但由於第3卷論題更為復雜,手稿的草稿性質更為明顯,恩格斯在文字編輯過程中遇到了更大的困難。MEGA2 II/14將恩格斯對第3卷的編輯工作做了如下分類:

第一類:改變原文的編排:

·劃分章節

·調整位置

·把插入部分編入正文

·把腳注變為正文

·修改關於結構計劃的表述

第二類:擴展原文:

·內容上的補充

·增補新出現的材料

第三類:刪除一些段落

第四類:處理重復的地方

第五類:潤色原文:

·分段、合並段落或增加鋪墊語

·取消著重號

第六類:訂正

·訂正內容

·統一概念術語

·修辭改動

·核准計算數字

·復核、補充和翻譯引文

MEGA2II/15的編者指出,大體上說來,“沒有一頁馬克思的手稿恩格斯是毫無改動地照搬過來的”。為了全面反映恩格斯的編輯工作,MEGA2 II/15的編者編制了專門的三個資料:(1)恩格斯採自馬克思手稿用於刊印稿的段落一覽表﹔(2)恩格斯所做的重要增補一覽表﹔(3)未改正的筆誤一覽表。此外在該卷的“產生和流傳”中,還詳細列舉比較了馬克思的手稿和恩格斯的刊印稿在結構和標題方面的差異。

4.《資本論》第4卷的編輯文稿

恩格斯生前除了嘗試讓考茨基熟悉馬克思的這一部分手稿外,自己也計劃親自編輯出版這一卷。他在189410月為《資本論》第三冊撰寫的《前言》中明確說道:“第四冊——剩余價值理論史,隻要有可能,我就著手去編。”MEGA2 II/14發表了恩格斯18851894年期間有關《資本論》第4卷(冊)的三份手稿,其中兩份是第一次發表。

  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部分提供了哪些新東西?

(一)MEGA2在編輯語文學上的成就

本文不能詳盡討論這一問題,只是想指出,MEGA2給人的第一感受是巨大的學術沖擊力。MEGA2的讀者仿佛置身於無邊無際的珍寶中間,在其學術上的壯麗和纖美面前目瞪口呆。從MEGA2這裡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近代以來德國人佔據了思想史和思想大師編輯史上的制高點。可略舉一例。MEGA2 II/4.3發表了屬於馬克思1863年“補充筆記本A”中的一份手稿(馬克思為該筆記本編制的索引)。該手稿在正文卷中隻有區區兩頁,但是MEGA2編者用了4頁篇幅在“產生和流傳”中詳細考証該手稿的前世今生,又編寫了21頁的注釋,交代該手稿每一行字的來龍去脈以及同其他文獻的關系。我們能從MEGA2編者那裡汲取怎樣的學術理念,學習怎樣的治學方法,值得深入思考。

(二)MEGA2 II提供的新材料

按照歷史考証版的原則,MEGA2 II把流傳到現在的《資本論》及其准備著作予以全部發表,其中包括隨手在信札空白處或單張紙上記下的公式、札記。可以通過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俄文第二版)和中文第二版的比較來顯示MEGA2 II提供的新材料。

首先看中文第一版。(1)手稿。18571863年間的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都收入了中文第一版。而18631883年期間的手稿,第1卷除了《第六章 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以及《資本論》第1卷其他各章的散頁,第2卷除了第二冊第I稿以及第II稿的第一、三部分,其他的手稿都沒有收入。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編輯出版《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的編輯手稿全部沒有收入。(2)《資本論》第1卷。中文第一版隻收入了1890年德文第四版的中譯文,其他五個版本都沒有收入(1867年德文版和18721875年法文版均隻收了少量材料)。

再來看中文第二版。(1)手稿。中文第二版原則上將全部收入馬克思撰寫的《資本論》手稿。但是恩格斯的編輯稿不一定全收。(2)《資本論》第1卷。除1890年德文第四版外,第二版還計劃收入1867年德文第一版和18721875年法文版,其他三版不收。

可以看出,中文第二版較之中文第一版在文獻上更加齊備,但由於版本性質的關系,不可能做到徹底齊全。MEGA2 II提供的新材料對於深入研究《資本論》創作史具有基礎性的地位。

(三)MEGA2 II展現的新思路

第一,恩格斯編輯的刊印稿的出版不等於馬克思的手稿的發表。

MEGA2 II發表馬克思手稿的情況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中文第一版)加以比較,可以看出這一點。俄文版編者在第50卷發表《資本論》第二冊第二稿時隻發表相當於第一、三篇的內容,原因是相當於第二篇的內容“經恩格斯作少量文字上的修改后,幾乎全部編入現行的《資本論》第2卷的第二篇《資本周轉》”。馬克思為第三篇留下的唯一一份后期手稿第VIII稿,大概也是由於同樣的原因沒有收入該版《全集》。據此可以推測,俄文版編者認為馬克思的手稿被恩格斯編入《資本論》刊印稿,就算是發表了。但在MEGA2 II編者看來,馬克思的手稿被恩格斯採用並不等於已經發表。例如屬於第2卷的十幾份手稿,MEGA2 II指出隻有第I稿和第II稿的一部分曾在俄文版補卷(第4950卷)發表過,其余的在MEGA2中都是第一次發表。

第二,MEGA2 II使恩格斯真正成為《資本論》的第二作者。

《資本論》的作者不言而喻是馬克思。至於恩格斯在其中的貢獻,傳統上主要從恩格斯在物質上幫助馬克思生活下去,在思想、資料上幫助馬克思進行寫作,以及在整理出版第2卷和第3卷過程中進行艱苦細致的工作的角度來論述。以前的各種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集,也都隻發表馬克思的手稿和《資本論》各卷。MEGA2 II則發表了恩格斯作為真正作者的文獻,即恩格斯在整理第2卷和第3卷過程中撰寫的各種編輯文稿﹔不僅如此,MEGA2 II還對第2卷和第3卷刊印稿中馬克思的論述和恩格斯的論述(特別是恩格斯增加的文字)做了仔細區分。這樣一來,恩格斯是《資本論》的第二作者這一說法就有了堅實的文獻基礎。最后,在MEGA2 II/14中還發表了純粹的恩格斯的文章,例如通常附在《資本論》第3卷之后的《價值規律和利潤率》、《交易所》。

第三,MEGA2 II展現給我們的《資本論》是一個未完成的開放體系。

傳統上認為,《資本論》理論部分三卷是一個嚴整的、完成的理論大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中文第一版)在正卷中連續發表《資本論》四卷(第23242526卷),在補卷中以修補的方式收入了認為比較重要的手稿或手稿中未被恩格斯採用的部分(第4647484950卷)。可以說這體現了俄文版編者的如下思路:《資本論》是完成了的著作,應當保持其完整性和系統性﹔手稿隻不過是對已經發表的四卷的補充。MEGA2 II則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發表了從18571895年馬克思恩格斯流傳下來的全部與《資本論》相關的材料,以具體文獻和文獻的編排方式告訴我們《資本論》是一個未完成的開放的體系。我們已經知道,馬克思沒有能夠完成第二冊和第三冊。然而即便是第1卷(第一冊),我們也可以說馬克思是在不斷地完成過程中。馬克思生前出版過《資本論》第1卷的德文第一版、法文版和德文第二版,臨終前還在編輯德文第三版。恩格斯繼續馬克思的工作出版了德文第三版,后來還出版了英文版和成為國際通行版的德文第四版。在這一進程中,無論是敘述結構還是闡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在MEGA2 II這裡,不僅馬克思的手稿,而且馬克思自己出版的刊印稿,當然還有恩格斯的編輯稿和刊印稿,都是作為未完成的《資本論》歷史上的一環而出現的。

(四)MEGA2 II取得的新成果

MEGA2 II在資料中,特別是在“引言”(“導言”)、“產生和流傳”、“校勘表”、“異文表”、“注釋”以及各個專門針對本卷編制的索引或一覽表中,發表了在編輯相關卷次的過程中取得的豐富的學術成果。這裡可以特別指出如下三個方面。第一,MEGA2 II仔細考証了各手稿的撰寫日期、創作過程。例如以前人們認為馬克思在撰寫了《資本論》第二冊第I稿以后,接著先寫的是第III稿和第IV稿,然后才寫了第II稿﹔而MEGA2 II/4.3的編者則明確指出,馬克思對自己手稿所作的III等等的標記反映的只是這些手稿的寫作時間順序。又如,人們一直以為恩格斯為《資本論》第3卷撰寫《交易所》是在該卷出版之后的1895年﹔而MEGA2 II/14的編者考証后將寫作時間修改為1891年或1892年。第二,MEGA2 II重視闡述相關手稿在整個《資本論》創作史上的地位。例如MEGA2 II/11對《資本論》第二冊的第II稿和第VVIII稿的理論成就做了系統梳理。第三,MEGA2 II公布了不為人知的一些發現或澄清了一些聚訟紛紜的疑案。例如《資本論》第一冊“第I稿”的去向﹔恩格斯所說的第二冊“第III稿”的真實性質﹔馬克思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對名詞“資本主義”(Kapitalismus)的使用﹔恩格斯在編輯第2卷的過程中創造了“Zirkulationskapital”(“流通資本”)一詞﹔恩格斯在編輯第3卷的過程中用后來確定的“Arbeitskraft”概念代替“主要手稿”(18641865年)中的“勞動能力”(Arbeitsvermgen)概念,等等。

(五)MEGA2 II開啟的新課題

MEGA2 II發表的材料激起國際學術界的強烈興趣,引發眾多研究成果。就國際學術界來說,研究者首先是MEGA2 II相關卷次編者本人,其次是其他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從國籍來看,這些學者主要分布在德國、蘇聯/俄羅斯、日本。這些研究主要關注如下問題:(1)馬克思創作《資本論》各手稿的過程和思路,其中的重點難點﹔(2)恩格斯整理編輯《資本論》的過程和思路,其中的重點難點和得失﹔(3)馬克思的《資本論》手稿和恩格斯的《資本論》編輯稿之間的對比研究。目前我國學術界在這幾個領域基本上還處於譯介階段,有必要以MEGA2 II提供的材料為出發點,展開自己的研究。

(作者簡介:徐洋,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中央編譯局馬列部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