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循環經濟思想及其當下啟示

作者:王金水    發布時間:2013-12-19   
分享到 :

循環經濟是資源的高端利用形式,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模式,通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可達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的。循環經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一模式。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這部劃時代的偉大巨著中,對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問題就作了深刻的闡述,成為循環經濟的理論源泉,是指導中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石。雖然當時馬克思沒有明確提出“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概念,但其經濟思想卻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理念。學習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循環經濟思想,對於我國不斷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資本論》中關於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的主要論述

《資本論》在論述工業發展的污染、廢料利用及“不變資本使用上的節約”等問題時,曾對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問題作了較為全面的理論闡述。

1.廢料利用的經濟動力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了廢料利用的經濟動力問題。他指出:“原料的日益昂貴,自然成為廢物利用的刺激。”[1]117又強調:“化學的每一個進步不僅增加有用物質的數量和已知物質的用途,從而隨著資本的增長擴大投資領域。同時,它還教人們把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料投回到再生產過程的循環中去,從而無需預先支出資本,就能創造出新的資本材料。”[2]664

2.強調利用科學技術發展循環經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討論生產排泄物的利用”問題時就明確指出:“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化學的進步,發現了那些廢物的有用性質。”[1]117他還多次強調:“機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一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物質。”[2]117“廢料的減少,部分地要取決於所使用的機器的質量。”[1]118馬克思列舉了工業廢料利用的情況,指出當時麻紡織業和絲織業都對廢料進行了利用,而利用工業廢料最顯著的是發展了的化學工業,把以前幾乎毫無用處的煤焦油轉化成苯胺染料和藥品。他指出:“從1839年到1862年,真正生絲的消費略為減少,而廢絲的消費卻增加了一倍。人們使用經過改良的機器,能夠把這種本來幾乎毫無價值的材料,制成有多種用途的絲織品。”[1]118在這裡,馬克思充分肯定了科學在實現廢物利用中的積極作用,實際上已經涉及到利用科學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問題。

3.提出排泄物再利用思想。首先,將排泄物分為生產排泄物和消費排泄物[2]116。生產排泄物一般是指工業和農業生產過程中拋出的廢物,消費排泄物一般是指消費品和生物新陳代謝等活動所產生的排泄物。對於生產排泄物要盡可能地使之再轉化為同一個產業部門或另一個產業部門的新的生產要素,“再回到生產從而消費(生產消費或個人消費)的循環中”。對於消費排泄物,馬克思舉了一個例子,倫敦人沒有找到很好的辦法處理糞便隻好將其投到泰晤士河中,結果不但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污染了泰晤士河。其實,糞便本可以作為很好的肥料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並在農業生產中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和極好的環境效應。因此,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廢物利用,積極尋找變廢為寶的途徑,實現廢物的資源化。其次,提出了關於人類對生產排泄物的利用條件。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作過精辟的論述,多次強調勞動條件大規模使用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原料的日益昂貴,自然成為廢物利用的刺激。”“總的說來,這種再利用的條件是:這種排泄物必須是大量的,而這隻有在大規模的勞動條件下才有可能。”[2]117“這種廢料,隻有作為共同生產的廢料,因而隻有作為大規模生產的廢料才對生產過程有這樣重要的意義,才仍然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2]95其重要啟示是,循環利用資源必須在廢棄物排放量具有規模化的可能時,才有循環利用的價值,才能實現成本最小化。

4.實施清潔生產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工廠中不清潔生產的嚴重性。他說:“在這裡我們隻提一下進行工廠勞動的物質條件:人為的高溫,充滿原料碎屑的空氣,震耳欲聾的喧囂聲等等,都同樣地損害著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說在密集的機器中間所冒的生命危險了……傅立葉稱工廠為‘溫和的監獄’難道不對麼?他還揭露了由於勞動條件的惡劣和生產所制造的污染,英國工廠裡平均每周有15人死於肺結核等疾病。”[3]466-468馬克思敏銳地意識到工廠的“灰色生產”對工人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意識到清潔生產的極端重要性。

5.充分利用生產廢料是節約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因為正常范圍內的廢料,即原料加工時平均必然損失的數量,總是算在原料的費用中。”[2]95如果這種廢料能重新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回到生產過程中來,它就仍然是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就會按照它被利用的程度相應降低原料的費用,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我國生產所產生的廢料數量是很大的,切不可忽視這一點。

6.充分利用原料和輔料,節約資源。馬克思指出:“把一切進入生產中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高到最高限度”等都成為循環經濟的理論源泉。物資循環運動起到節約資源與減少污染,減緩資源枯竭的步伐。人類不但需要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資源,而且要和自然界形成物質循環,增加資源存量,提高資源利用質量。在生產環節中把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排放,提高產出,作為一個整體協同運行。

  二、馬克思循環經濟思想的當下啟示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這為我們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針。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是要解決資源的承載力不足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是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現實選擇。認真學習馬克思《資本論》中的循環經濟思想,可以從中找出對當今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有積極意義的啟示。

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少,稟賦總體不高。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佔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別是煤67%、石油6%、鐵礦石50%、銅25%[4]。礦產資源品位低,貧礦多,富礦少,難選冶礦多,土地資源中難利用地多,宜農地少,宜居面積僅佔國土面積20%[5];水土資源空間匹配性差,資源富集區多與生態脆弱區重疊。加之,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巨大資源需求,同時資源供給的剛性制約也在不斷加劇。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煤炭、鋼鐵、銅、水泥、鐵礦石、氯化鋁等重要礦產品的第一消費大國,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電力消費大國。中國地質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2—2014年,我國將迎來2.4—2.6億噸的鐵的年消費高峰;21世紀頭20年鐵的供給缺口為30億噸,2019—2023年我國將迎來530—680萬噸銅的年消費高峰;2022—2028年,我國將迎來1033萬噸鉛的年消費高峰[5]。特殊的國情,對我國珍惜資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必須採取綜合措施,突破觀念、技術、政策、體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約,建立長效機制。

1.抵制過度包裝行為,倡導循環經濟理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鼓勵使用綠色產品,抵制過度包裝等浪費資源行為。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裡有1/3都是包裝性垃圾,而這些包裝性垃圾中一半以上屬於豪華包裝;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豪華包裝情況最嚴重的國家,包裝廢棄物體積佔固體廢棄物的一半,每年廢棄價值近4000億元[6]。這個數字,可以用來建造105個國家大劇院。全國每年要生產1億多盒月餅,耗費大量木質材料,相當於僅僅一個中秋節全國人民就要“吃掉”一片面積很大的森林。我國50%以上的商品都存在過度包裝問題,我國一年約生產12億件襯衫,其中8億件是盒裝,8億隻包裝盒需要用紙24萬噸[6]。如果以直徑10厘米的大樹為標准計算,每7棵樹可以制1噸紙,8億隻包裝盒就相當於要砍伐168萬棵大樹[6]。因此,倡導循環經濟理念,把節能、節水、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逐步變成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促進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各類媒體大力宣傳循環經濟知識,使社會公眾提高認識,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積極參與到發展循環經濟中來。廣泛開展循環經濟“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創建活動,引導社會各界有序回收、科學利用廢物資源。

2.通過生產環節的循環,實現資源減量化和零排放。我國循環經濟基本上隻停留在廢物回收資源化方面,通過生產環節的循環,實現資源減量化和零排放還很缺乏。為此,一是要積極推進原材料的節約利用。使原材料在生產鏈條中多次、反復、循環利用,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動,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從而緩解我國自然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二是積極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重點支持大宗廢棄物煤礦石、粉煤灰、石粉、脫硫石膏等應用技術的產業化、發展規模和產品多元化的利廢建材企業。三是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加大對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電子產品的再生利用。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體系建設,整合、改造、規范和提升現有回收體系,以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為載體,形成社區回收站點,規范化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緊密結合的回收體系。四是在工業集中區和經濟開發區積極發展生態工業,在企業清潔生產的基礎上,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不斷延長生產鏈條,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最有效利用,使廢物產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進而使上游產品(或產業)的“流”成為下游產品(或產業)的“源”,環環相連,構成工業生態群落、農業生態群落或工農業生態群落[7],最后達到傳統經濟發展中的廢棄物都能資源化,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如福建省邵武市完善竹產業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全市竹產業現已形成從粗加工到高端產品,從竹筷到竹家具,竹纖維的完備產業鏈。全市百余家竹制品粗加工的下腳料也能賣個好價錢,旺旺喜等數十家竹制品高端企業,其生產原料就是當地竹拉絲廠購進的竹地板條、竹拉絲等半成品[8]。所以,在循環經濟中,關鍵環節是研究產品之間、工藝創新和生產流程創新,盡量延伸產品(產業)鏈,擴大產品(產業)網,通過企業內部的生產循環、企業之間的生產循環和產業之間的生產循環,以同樣的資源生產更多產品,同時,也達到少排放少污染甚至零排放零污染的效果。五是在一定區域內,用生態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行可持續生產和消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率。

3.在企業層面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綠色生產。從生產的源頭開始,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每個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在重污染企業較為集中區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引導企業採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

4.加快以生態工業園為載體的產業鏈建設。在建立工業生態園區時,應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使工業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工業。在規劃與建設生態產業園區時要注意其內生性,合理引導工業企業集中地區,使同一工業生態鏈上的關聯企業集聚在一起,協助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實現區內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使廢棄物排放量降到最低,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目標。

5.利用市場機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僅靠政府推動循環經濟,既行不通,也不可持續,最終還得依靠市場。因此要在政府構建的體制、機制、政策的保障下,由市場來推動循環經濟技術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徐紹史.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N].人民日報,2011-04-22[13].

  (作者單位:中共泉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