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論》中的道德方法論與當今社會道德評價

作者:趙超穎    發布時間:2013-12-25   
分享到 :

《反杜林論》是恩格斯與杜林的論戰性著作。恩格斯不僅用幽默犀利的語言對杜林的無知狂妄進行了尖銳批判,徹底粉碎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進攻,還從容淡定地提出了新問題,並系統全面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完整體系。從這個層面講,《反杜林論》更是一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經典、百科全書,更被列寧譽為“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1](P442)

  一、杜林及其《反杜林論》

隻有對杜林及《反杜林論》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有較詳盡了解,才能更准確地把握恩格斯的語言風格和論辯方法,進而更好地理解恩格斯對杜林的批判。

杜林是庸俗經濟學家凱裡的門徒,與“鐵血宰相”俾斯麥有來往,主張並宣揚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觀點,是資本主義的辯護家。但1875年杜林卻突然宣布改信社會主義,“裝扮成了一個黨的理論家、工人階級的‘救世主’”[2](P2)。他寫書立作,創造了一系列“理論”。但他不過是一個自戀而無知的“無責任能力的自大狂”,他熱衷創造“體系”,卻隻能用可憐的小學生水平的哲學知識創造“體系”,所以他的“理論”是偽科學的、反動的。他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江湖騙子”和“幼稚病”[3](P5)

恩格斯識破其面目,揭穿了他以假亂真、蒙蔽群眾的企圖,毫不客氣地說他是“高超的胡說”[3](P4),是“用吹號打鼓來吹噓自己的手藝和商品,不亞於最鄙俗的市場叫賣者,而在他的那些大字眼后面卻是空空如也,一無所有。”這惟妙惟肖地勾畫了杜林的丑惡嘴臉。

杜林宣揚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唯心主義的經驗論和假社會主義理論,他的反動思想對剛統一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造成了嚴重危害,甚至在黨內形成了蓄謀分裂的反黨宗派的核心。為了捍衛無產階級政黨唯一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為了使社會主義工人黨避免發生分裂,為了提高全黨的思想水平,徹底擺脫機會主義的侵蝕,恩格斯受托於馬克思,毅然決定徹底戳穿杜林偽科學、真反動的面目,著手反擊。

  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語言風格

《反杜林論》的語言並非像許多專業著作那樣枯燥乏味、晦澀難懂,而是表現出極大的生動性,將恩格斯豐富的人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謂“風格即人”。在論戰中,恩格斯摒棄陳詞,用理性而激情的心、生動而給力的語言激烈駁斥,字裡行間刀槍劍影、波瀾壯闊,讓杜林在論辯中丟盔棄甲、節節潰敗,恩格斯的熾熱情感和偉大智慧也激蕩了一個時代,影響了數代人。

(一)幽默生動,譏誚嘲諷

生動幽默、譏誚嘲諷是《反杜林論》語言風格的一大特色。面對杜林對馬克思主義的愚蠢挑舋,恩格斯雖惱火鄙夷,卻依舊淡定從容,用他特有的精准的冷幽默諷刺了杜林的無知,既讓讀者忍俊不禁,又無情地戳穿了其虛偽面具。

“杜林先生的相反觀點是唯心主義的,它把事物完全頭足倒置了,從思想中,從世界形成之前就久遠地存在於某個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疇中,來構造現實世界,這完全就像一個叫作黑格爾的人的做法。”[3](P34)在批評杜林的唯心主義時,恩格斯未動用再多的馬克思主義觀點,而是巧妙地將黑格爾提了出來,把“完全像”三個字狠狠抽在杜林臉上。杜林所謂的“理論”和身上那毫無根據的、狂傲的哲學氣質與黑格爾何其“相似“!這不是剽竊是什麼?這不是模仿是什麼?況且黑格爾在當時已被視為落后的代表,所以指責杜林抄襲黑格爾,也是對杜林入骨的批判和嘲笑。更過癮的是,恩格斯在揭露杜林的哲學體系時說:“杜林這套序列的‘內在的邏輯次序’就‘自然而然地’引導我們回到了黑格爾的《全書》。”[3](P34)依舊不露聲色,卻又一次用“恩式冷幽默”將杜林“體系”的虛空徹底揭穿———其“哲學體系”不過是可恥地搬套了黑格爾的《哲學全書》而已,唯一不同的是,他撿起了黑格爾哲學的糟粕,卻拋棄了最為豐富的辯証法的思想———這也正是杜林最無知最愚蠢之處。

“我們還要更加頻繁地在其他天體上歡迎杜林先生”[3](P35)、“他是在籠子裡談哲學”[3](P46)、“杜林先生對酒精飲料可能會稍微寬容一些”[3](P123)……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用他幽默譏誚的語言一次次地揭露了杜林的無知和狂妄,贏得了論戰的徹底勝利。

(二)犀利深刻,一針見血

正如恩格斯本人所說:“開始時我將純客觀地、似乎很認真地對待這些胡說,隨著對他的荒謬和庸俗的揭露越來越深入,批判就變得越來越尖銳,最后給他一頓密如冰雹的打擊。”所以,犀利深刻、一針見血是《反杜林論》的又一語言風格。“這個問題最可笑的是,杜林先生為了用存在的概念去証明上帝不存在,卻運用了証明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論証法。”[3](P42)恩格斯毫不留情面地揭露了杜林的自相矛盾,指出杜林的本意雖是証明上帝不存在,但採用的論証方法卻是本體論論証方法,即預先在頭腦中設定某物,然后在現實中確証該物,這就是說,証明上帝不存在的同時,能更有力地証明上帝存在。所以杜林不可能依此駁倒關於上帝存在的神學謬論。由此可見的是杜林的哲學底子何其淺薄,無需別人駁斥揭穿,他就已足夠把自己拖向自相矛盾的泥潭。

  三、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論辯方法

除了幽默生動、洒脫恣意的行文,恩格斯運用的論辯方法以及在論辯中所表現出的人格魅力也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一)有“破”有“立”,既“破”又“立”

作為論戰性著作,《反杜林論》無疑十分成功,不僅因為恩格斯成功駁斥了杜林,更因為他並沒有“殺紅了眼”,而是始終頭腦清醒,抓住一切時機闡述和宣揚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正如海因裡希·格姆科夫所說:“恩格斯對於問題的新提法和理論的新見解,都辯証地對待,總是把獲得的結論歸類,使它系統化。他這項工作的規模,在《反杜林論》中表現得很清楚。”論戰中,恩格斯變被動應戰為主動迎戰,打垮敵人的同時還高舉自己的旗幟,可謂有“破”有“立”,既“破”又“立”。

恩格斯指出,不要去尋找永恆真理,而要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中推導出哲學的結論﹔“不要去提出人類的“永恆”社會制度的問題,而是應該去分析資本主義社會裡人類發展的具體條件,從而科學地論証工人階級的世界歷史使命”———這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的並且已經成功運用了三十年的研究方法所包含的原理,這一原理在《反杜林論》中終於以完結形式總結出來了。類似例子在文本中很多,都無不顯示出恩格斯在與杜林激烈論戰中還睿智地呈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捍衛了馬克思主義。

(二)“道義”彰顯人格魅力

像所有論戰一樣,激動和憤慨難免會產生偏激之語,面對杜林無知無恥的挑舋,盡管恩格斯已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但仍有極個別因情緒激動而欠妥的語言。可是,《反杜林論》再版時,針對要不要修改的問題,恩格斯說:“我的良心不允許我作任何修改……既然我的對手不能作什麼修改,那我對論敵也負有責任不應作任何的修改。”[3](P7)這些道義之言都彰顯了這位革命導師、思想大家的超然風范和人格魅力,使論辯更具真實生動的情感色彩、坦然誠摯的說服力,讓人感慨欽佩。

四、結語

《反杜林論》至始至終貫穿著一種堅定偉大的精神,那就是———恩格斯面對杜林的狂妄企圖和無恥進攻,雖言語譏誚調侃,但始終採取不可調和的斗爭態度。他滿腔熱情地站在黨性的立場上,堅定捍衛了馬克思主義。也正是因為這種熱情和決絕的革命之心,《反杜林論》才有了如此有激情、有張力、有理性的語言,以及如此深刻厚重的內涵和巨大的感召力,才能在問世百余年后仍保持強勁的影響力和戰斗力。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學習《反杜林論》參考資料[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73.

[3]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趙超穎,廣西大學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