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手稿》:馬克思思想轉變的節點

作者:陳葉軍 霍文琦    發布時間:2014-05-28   
分享到 :

馬克思思想轉變是馬克思研究中的重點、熱點問題,為紀念馬克思《巴黎手稿》寫作170周年,5月24日,《〈巴黎手稿〉研究——馬克思思想的轉折點》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舉行。發布會上,該書作者、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韓立新提出,馬克思是在《巴黎手稿》(具體在《穆勒評注》)中完成早期思想向成熟思想轉變的。

馬克思思想發展是否存在一次思想轉變問題,在研究史上被稱作“卡爾·馬克思問題”。馬克思思想轉變到底發生在哪個節點上?學界至今仍存爭議。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家祥表示,如何認識人(人的本質)與社會關系的關系,是評價《巴黎手稿》歷史地位的一個關鍵性理論觀點,也是理論分歧的焦點。要從馬克思思想轉變和馬克思主義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從馬克思與費爾巴哈的關系及對費爾巴哈評價方面來評價《巴黎手稿》的歷史地位,不能孤立地就《巴黎手稿》的思想評價其歷史地位。此外,恩格斯對《巴黎手稿》歷史地位的評價也是一個重要參考。

“《巴黎手稿》是由《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經濟學筆記》(其核心為《穆勒評注》)所構成的一個整體。”韓立新注重以社會關系范疇作為研究馬克思思想轉變的新坐標。他認為,馬克思是在《穆勒評注》中完成理論闡釋框架由孤立人向社會關系的轉變,對社會的說明原理也隨之從訴諸人的內在因素轉換到訴諸外部的經濟關系,確立了以經濟關系闡明人與社會關系本質的基本立場,從而促使了唯物史觀的誕生。他從四個方面論証了這一關鍵性轉變:從國家到市民社會,從勞動異化到交往異化,從孤立人到社會概念的形成,從費爾巴哈到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