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確翻譯是科學傳播的基礎

作者:趙琪    發布時間:2014-07-07   
分享到 :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6月26日刊登了英國牛津大學學者梅雷迪斯·魯特-伯恩斯坦(Meredith Root-Bernstein)和理查德·雷德(Richard Ladle)共同撰寫的文章《科學研究不能失去翻譯》(Lost without Translation-Scientific Research)。文章稱,目前世界大部分學術交流或論文發表以英文為主,想要及時了解世界范圍內的最新學術動態或成果,需精通英文。不過,世界上也有很多著名學者用其他語言進行學術交流。為了讓學術作品傳播更加順暢,語言間的准確翻譯至關重要。

兩位作者認為,當前各學科領域均迫切需要大量翻譯人員,翻譯不再是單純的語言轉換活動,而是幫助學科發展、推動學術傳播的重要工作。翻譯在科研領域有何重要性?准確的翻譯需具備哪些條件?當前學術翻譯存在哪些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學術翻譯中專業知識至關重要

魯特-伯恩斯坦表示,一個錯位的單詞或一個不恰當的動詞翻譯,都有可能毀掉一個令人信服的科學論証和敘述。這種錯誤不但降低了論文在國際頂級期刊出版的概率,也限制了其研究影響力。這對學者和他們的成果而言都是致命的打擊。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口譯與翻譯研究專業副教授盧德米拉·斯特恩(Ludmila Stern)對本報記者表示,科學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字表達的科學思想內容用另一種語言文字忠實地表達出來。它與被翻譯的內容、歷史背景有著密切關聯,同時譯者的學術水平、專業知識、翻譯技巧等也至關重要。當前科學研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巴西、俄羅斯等的科研水平都在提高,如無專業翻譯人員來彌補語言鴻溝,可能很難將重要的學術成果傳播出去。

斯特恩說,“據我了解,很多非英語國家的學者都會花大量資金用於論文翻譯,但普通譯者很難理解科研和論文的構造過程,也不了解專業技術性語言。學者的論文都經過了縝密的邏輯思考、細致闡述和充分論証,如果譯者沒有相關學術背景知識,就可能無法完整、准確地表達出學者的意思。具備雙語能力的科研人才,通常在論文翻譯中起重要作用。”

魯特-伯恩斯坦在文中表示,我們不能忽視非英語國家學者在科研領域的貢獻,例如在環境、生物和農業科學領域,用漢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發表的論文數量佔這些領域論文總量的1/5左右。如果將這些論文翻譯成不同語言,既可以讓相關研究領域的數據得到更新,也可以促進在這些研究領域中的知識共享。

翻譯學需要自己的理論體系

印度馬德拉斯大學英語遠程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巴哈拉蒂·哈利桑卡(Bharathi Harishankar)2013年與同事共同撰寫《語言世界:翻譯與傳播》(Word Worlds: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一書。該書提出,盡管翻譯學已經過上百年的發展,但翻譯理論建設卻遠落后於實踐。哈利桑卡認為這與翻譯學沒有受到重視有密切關系。翻譯學總是附加於其他學科,社會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等都涉及翻譯,翻譯學始終沒有形成自己的統一體系。

《中國科技編譯》主編李亞舒曾說,“翻譯無論是作為文化現象、思想活動,還是一種職業或知識技能,總與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翻譯的方法、觀念、樣式、標准、風格應與時俱進。”這對專業翻譯人員來說,充滿挑戰。

斯特恩說,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選擇學習第二語言並希望從事翻譯工作,如果不能建立起翻譯學自己的研究體系和標准,隻通過經驗積累,必定會讓翻譯學逐漸萎縮,不利於未來世界科研事業的發展。

設置專業翻譯崗位

翻譯工作不僅是非英語國家的責任,英語國家也應承擔擴大學術傳播的義務。

關於怎樣才能讓翻譯更好地服務於科學,斯特恩認為,大學各學院或研究所應培養自己學科的譯者,設定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專業翻譯人員崗位,這樣的崗位不可或缺。另外,大學可以考慮聘請具有雙語能力的研究人員,他們可以幫助其他同事翻譯、改寫論文,雙語人員的職位應該是永久的。另外,大學和研究所也應增加具有固定期限的訪問學者數量。

魯特-伯恩斯坦則建議,應從學術期刊入手,例如可以嘗試出版英語期刊中論文摘要的西班牙語或法語版本,或將英語期刊論文翻譯成其他語言版本,加大海外傳播力度。如果期刊能夠提供在線翻譯版本,能給學者更多選擇。此舉還可能提高出版社的收入。

“翻譯是科學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科學不只是一堆數據,恰當的語言描述可以增加人們對科研的理解,使科研成果更具說服力,為讀者提供豐富的信息,甚至可能啟發科研人員產生新思路。”魯特-伯恩斯坦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