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海行舟,任重道遠

作者:李建娜    發布時間:2015-11-03   
分享到 :
譯海行舟,任重道遠

中文中有“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等成語,法語裡也有Les années ont filé comme l’éclair, le temps s’envole等表達方式,異曲同工,殊途同歸,惟妙惟肖地形容了飛逝的時間。畢業以后,入職以來,生活好像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按下了快進鍵,一轉眼,就到了又一年的陽春三月。時間雖快,收獲卻不縮水。在這個草長鶯飛的美麗季節寫下工作以來的所感所想,是記錄,也是對自己的鞭策。

一、時刻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

嚴謹的態度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礎。中央文獻翻譯事關外宣外交,責任重大,更需要嚴謹的工作態度。讀書的時候,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翻譯作業,“三易其稿”已經是我的嚴謹極限。對自己譯文的要求也主要是表意清楚,語句通順。參加工作以后,我才知道原來中央文獻的法文譯本是經過如此嚴謹的反復雕琢而成的:在初譯譯文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反復核對,反復通讀,重點詞句不含糊,承上啟下不刻板,有張有弛,凝結著一個團隊的辛苦付出。對比自己以前的譯文,實在不能不汗顏。我一邊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一邊改正自己以前那種相形見絀的翻譯習慣,努力做到對譯文的每字每句負責。

二、不斷夯實知識儲備

學習一門外語,就是打開了一扇窗,讓自己看到另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學習翻譯,則是在此岸與彼岸間架一座橋。要做一個合格的翻譯,做好中央文獻的翻譯工作,必須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首先要注意“遣詞”。記得上大學時,一位老師曾經在翻譯課上說過,每個詞都有自己的顏色。直到看到專家在自己的譯文上做的微小的改動,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其次應做好“造句”。一方面,經過歷史上諸多或主動或被動的文化交流,中外文的一些表達方式也悄然融入到彼此的文化中,平時要注意積累兩種語言中詞義對應的詞匯,避免翻譯時自己生搬硬造﹔另一方面,中央文獻有自己獨特的行文習慣,譯文應盡量貼合原文語氣和用句,保持文本風格的統一,符合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

但是,“符合法文讀者的閱讀習慣”有一個大前提,即“忠於原文”。除了在表達方面忠於原文,更重要的是理解要“忠於原文”。要做到這一點,政治責任感必不可少。有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才能正確理解文獻主旨,把握句間邏輯,准確理解新詞熱詞,傳遞出字正腔圓的中國聲音。中央文獻涉及政治、經濟、金融、醫藥衛生等各行各業,翻譯中難免會遇到自己不懂的詞匯,這就需要譯者擴充相應的知識儲備。在2015年兩會翻譯中,我負責了查閱資料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許多曾經以為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依然會注意隨時積累,有針對性的閱讀新聞報刊,不斷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

三、強化合作的團隊意識

每個中央文獻翻譯項目都是大家在處室領導的帶領下共同完成的,不但考驗著個人的業務水平,也考驗著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雖然自己在工作中也盡力做到踏實認真,仔細琢磨,但是譯文仍舊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次與專家或其他核稿人的討論都是一次學習。我也借此機會積累了不少新知識。同事們也會在核稿和通讀的過程中細心地指出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在初譯、核稿和通讀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譯文嚴格把關,盡可能地減少誤譯、漏譯、錯譯等硬傷,不給團隊的其他成員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和負擔。

這一年,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知不足”。在翻譯工作中看到了自己與前輩們的差距,意識到了知識面狹窄和知識儲備欠缺對譯文的束縛,見証了團隊力量的強大。在未來的工作中,這些小小的感悟會一直陪伴著我,不斷完善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翻譯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部法文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