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茨出版社及其出版物

作者:李躍群    發布時間:2010-08-12   
分享到 :

狄茨出版社是約翰·亨利希·威廉·狄茨(Johannn Heinrich Wilhelm Dietz)於1881年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創建的。

狄茨生於1843年,從小就在印刷廠當學徒,生活貧苦,到處流浪。他曾到過聖·彼得堡,同俄國工人組織有過聯系並與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結識。1866年后,狄茨在漢堡當排字工人,不久加入了德國社會民主黨並負責黨的印刷廠工作,1881年成為帝國國會議員。

狄茨出版社成立后,出版了許多具有學術價值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其中包括馬克思、恩格斯、拉薩爾、倍倍爾、梅林、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的著作,並負責出版由考茨基主編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Die Neue Zeit)、蔡特金編輯的《平等報》(Gleichheit)等。1906年狄茨出版社正式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出版機構,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發揮過較大作用。

狄茨出版社曾於1933年停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德和東德各自重建了狄茨出版社。但具體名稱是有區別的,出版的方針與任務也不相同。西德的名稱是“約·亨·威·狄茨繼任者出版有限公司”(Verlag J. H. W. Dietz Nachf. GmbH),主要出版社會民主黨的書刊﹔東德的名稱是“狄茨出版社”(Dietz Verlag),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與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政治書籍出版社,主要出版黨的文獻、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傳記和國際共運史方面的文獻。2005年由中央編譯局出面從德國收購的一批文獻史料就是該社的出版物。這是一批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史料文獻,是狄茨出版社自1945至1990年間出版文獻的留存本。那麼,這批文獻是如何輾轉保存下來的?為什麼要出售?中央編譯局又是如何收購這批文獻的?事情還要從東西德合並說起。

1990年10月3日,東德並入西德后,狄茨出版社隨之也就結束了原有的出版使命,所有權被當局指定的一個所謂“托管”部門所有,而位於柏林Wall大街76號狄茨出版社的大樓也被沒收。當時,狄茨出版社藏有大量該社出版物的存留本,屬該社自創建以來出版的核心文獻。如何才能保住這些文獻,是當時狄茨出版社面臨的棘手問題,經過與“托管”部門再三協商,允許暫時存放在大樓內。1997年11月,“托管”部門要出售大樓,督促存放在大樓內狄茨出版社的文獻資料限期搬出。否則,將被銷毀。在此情況下,原狄茨出版社的有關負責人澤梅爾曼(Semmelmann)教授懇求另一家名為帕爾-魯根施坦因(Pahl-Rugenstein Verlag)的左翼出版社買下了這批文獻,並將這批重約23噸的文獻資料由柏林運往波恩,經過簡單的遴選與整理后保存了下來。

或許這是一批馬列主義文獻的緣故,抑或是狄茨出版社遺留物的原因,2005年初帕爾-魯根施坦因出版社不再願意繼續保存這批文獻,並在國內出售無望的情況下,決定征詢國外有意收購者。中央編譯局獲此信息后,局領導高度重視,在確認該批文獻的數量和價值后及時作出批示,要求收購該批文獻,並指示由文獻信息部具體負責收購的運作事宜。隨即,文獻信息部指派專人負責該項工作,經過與國內外有關方面的多次交涉與洽談,並在國際友人的幫助下,中央編譯局如願以償買下了這批文獻,通過海陸運輸方式,於2005年9月30日將裝滿6個集裝箱的文獻運送抵達中央編譯局。

目前,這批文獻經過認真的整理與清點后已妥善收藏,共計9000余冊(按8800冊計價收購),除極個別小語種外,均為德文,主要內容有:1、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李卜克內西、盧森堡、倍倍爾、蔡特金等人著作的全集、選集、單行本以及他們的傳記文獻﹔2、馬克思主義研究方面的論著,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年鑒以及相關的專題研究資料﹔3、黨的文獻,包括德國統一社會黨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時期共產黨的文獻以及中央委員會會議、黨代會、黨的領導人的講話和文章匯編﹔4、德國歷史與政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工人運動史方面的專題文集、匯編、講話和文章﹔5、少量文學類圖書與期刊等。

上述文獻的收購入藏,不僅有助於正在進行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編譯和研究工作,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央編譯局文獻信息部藏書建設的特色,必將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發揮重要作用。正如出售該文獻的帕爾-魯根施坦因出版社負責人阿諾爾德·布倫斯(Arnold Bruns)先生所說:中央編譯局收購這批文獻是他願望所歸。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文獻一定能夠得到最好的保管、最有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