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申報》

作者:李躍群    發布時間:2011-04-06   
分享到 :

《申報》是舊中國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份報紙,被稱為舊中國的《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

《申報》由英國商人安納斯特·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資於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辦。美查長期僑居中國,精通中文,早先販賣洋布和茶葉,因經營虧本,轉而辦報。《申報》最初隔日出版一張,4個月后改為日報。1909年美查將《申報》轉讓給上海青浦買辦席子佩,1912年9月又轉讓給江浙大資本家張謇、史量才、應季中、趙竹君等人,並推薦史量才為總經理,不久轉由史量才個人承辦。1934年10月13日史量才被暗殺后,1937年7月《申報》改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軍檢查新聞,自動停刊。抗戰期間,《申報》曾在日偽控制下出版。抗戰勝利后被國民黨接收,1949年5月上海解放時停刊。

《申報》從1872年4月30日創刊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歷時78年,共出版25600號。在《申報》刊行的78年間,正是中華民族的“多事之秋”,它較為全面、詳盡地記載了國內外重大事件,可謂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各方面無所不包﹔重要的政治文件、條約協議、統計資料,無所不載,被史學界譽為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式的文獻資料庫。特別是《申報》著名的副刊《自由談》,大量刊發魯迅、茅盾、葉聖陶、巴金等左翼進步作家的作品,僅從1933年1月至1934年8月,《申報》就發表了魯迅先生的雜文100多篇,保存了20世紀30年代新文學運動的重要文獻,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申報》作為舊中國影響最大的報紙被載入中國新聞發展史冊,不僅是因為它出版發行時間最長、內容多元化,還因為它首創了許多重要的新聞形式,比如:從1876年3月30日開始,《申報》增加出版用白話文編寫的《民報》兩日刊,這是中國報紙業創辦最早的增刊,也是最早的白話文報﹔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電報線路架設完成后,《申報》首次利用這條線路傳送諭旨,這是我國最早使用電訊傳遞新聞的報紙﹔1874年日本侵犯台灣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等,《申報》均派記者奔赴戰地採訪,成為中國新聞史上最早的戰事通訊員。此外,《申報》還是最早出版“號外”的中文報紙,等等,均成為我國近代報紙業的典范。

在《申報》出版發行的過程中,最為鼎盛時期是在史量才承辦期間。因此,說起《申報》,人們自然會念及為《申報》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史量才先生。

史量才原名史家修,1880年1月2日生於湖熟鎮楊板橋村(今屬南京市江寧區),年輕時積極尋求救國救民之道,反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興教育,辦報紙,啟迪民智。因此,1912年他接辦《申報》后,抱著新聞救國的理想,以辦好《申報》作為終生事業,悉心經營,銳意改革,使《申報》的社會影響日益擴大,他的聲望也日益提高。1931年,史量才在與宋慶齡、楊杏佛、陶行知等人士的頻繁接觸中,愛國思想得到進一步提高。“九·一八”事變后,他充分利用《申報》大力宣傳抗日救國、反對妥協退讓,使《申報》成為反對內戰、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要求實行民主的陣地。蔣介石政府為控制上海輿論陣地,曾拉攏史量才,給他以“上海臨時參議會議長”等榮名高位,但他堅持正義不為利用。最后,蔣介石指使戴笠派遣特務於1934年10月13日殺害了史量才。

史量才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獨立的報紙上,包括經濟上的獨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勢力、軍閥的津貼﹔政治上的自主,不聽命於任何一個政治集團,不受官方或軍閥操縱。“國有國格,報有報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擲地有聲的誓言。他認為“報紙是民眾喉舌,要為人民說話,才站得住腳”。正是史量才對報紙獨立品格的追求,使《申報》發揚光大,發展成為舊中國影響最大的報紙,也正是他的辦報思想與追求,極大地豐富、提升了中國新聞史。在他主持辦報22年間,《申報》度過了早期由買辦席子佩的經營危機,業務蒸蒸日上,發行量穩步上升,到了1932年日發行量超過15萬份,創造了《申報》的黃金時代,為《申報》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史量才先生對《申報》的重要貢獻,還在於他不惜重金收回40年的舊申報。1912年10月,史量才正式接辦《申報》后,發現《申報》館竟然沒有保存已經出版發行40年的留存報紙,感到十分惋惜。於是,從1913年3月19日開始,一份求諸民間、重金“收回全份舊申報”的廣告在《申報》上刊出,並以“盡人事”的毅力長時間連續刊登。終於有一位居住在滬南名叫張仲照的花甲老人,被征收舊申報的廣告所感動,將自己訂閱並精心收藏了整整40年的舊申報捐贈給了《申報》館,當史量才見到這位捐報老人和保存完好的舊申報時,似見恩人,如獲至寶,感激之情更是無法言表。后來,在《申報》50周年大慶時,史量才在委托黃炎培設計的大型精致紀念冊中,將這位老人的照片與《申報》創始人的照片恭印在紀念冊的首頁。由此可見,收回40年舊申報在史量才看來是何等的重要!這也成為后來報界關於史量才重金收回40年舊申報的一段佳話。

上海圖書館是原版《申報》收藏最全的單位。為了適應研究工作需要,避免這一重要史料的報紙損壞散失,上個世紀80年代初,經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出版局批准,決定由上海書店負責影印出版《申報》。上海書店為了把《申報》影印好,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除得到上海圖書館的大力支持外,還到北京、南京、桂林、常熟等地圖書館進行《申報》的查核補遺工作,並對原報紙的油跡、污損之處進行了修復,並於1987年10月影印完成了一批《申報》,共500套。

《申報》影印本比原報紙縮小一半,為8開本,全套400冊,正文164824頁。《申報》的影印出版,在當時是建國后最大的一部紙質出版物,受到文化學術界的普遍歡迎與好評,認為是新聞出版界的一件大事,並於1989年榮獲上海市圖書一等獎。

《申報》影印出版后很快售罄,僅滿足了部分圖書館和研究機構的需求。中央編譯局文獻信息部收藏的《申報》全套影印本就是在那時斥資“搶購”的,現已妥善收藏,系該部較為珍貴的文獻史料。

《申報》的內容豐富,篇幅浩瀚,從中檢索所需資料極為不便,可謂大海撈針,故亟需一部查檢方便的工具書——“索引”。為此,上海書店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了一套《申報索引》(1919—1949),為查檢和利用《申報》浩瀚的文獻資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被學術界稱作是開啟中國近現代史資料寶庫——《申報》的一把金鑰匙。

中央編譯局文獻信息部及時配購了《申報索引》(1919—1949),這裡不妨也向讀者介紹一下編纂這套索引的有關情況及其檢索方法。

編纂《申報索引》是我國學術界近一個世紀的夙願。據悉,早在20世紀30年代,《申報》負責人就曾邀請有關學者搜集資料,准備編纂索引,后因“九一八”事變而中止。解放初期,當時的上海新聞圖書館和報刊圖書館也計劃編纂《申報索引》,后因計劃變更而未成。到了20世紀60年代,上海出版文獻資料編輯所組織力量准備在影印《申報》的同時編纂索引,並為此制訂了詳盡的計劃,但又因十年動亂而停頓。

從1982年起,上海書店開始了索引的編纂籌備工作,1984年編印了《申報分類索引》和《申報主題索引》兩種試編本,向全國有關單位和學者征求意見。中央編譯局圖書館當年也曾收到上述兩種試編本。

1985年初正式啟動《申報索引》的編纂工作,由上海書店出版社組織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出版社上海分社《中國百科年鑒》編輯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學情報系、上海大學文獻信息管理系、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單位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編纂,經過20多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部巨著。

根據編纂出版規劃,全套《申報》的索引將分兩個階段出版,第一階段,先編纂出版自“五四”運動的1919年至1949年《申報》停刊期間的索引,然后再編制1872年至1918年部分的索引。現在出版的《申報索引》(1919—1949)即是第一階段的計劃,全套30冊,16開精裝。

《申報索引》採用分類法編制,即把眾多紛繁的新聞資料分為A政治、B軍事、C外交、D經濟、E文化、F歷史地理、G社會生活和H國際等若干大類,在每個大類下設二到三級子目。例如:A政治,A2民國政治,A23北洋軍閥政府,A23.2立法(國會)等等,而每項類目的條文採摘原則,充分注意了所收資料標題的完整性和信息量,富有關聯內容的條文則按類集中排刊,內容銜接,眉目清晰,使《申報索引》擺脫了傳統的條文堆砌的編纂方法,形成了主題突出、條目連貫的特點。因此,讀者在查找所需資料時,即使不翻閱《申報》,也可以理解文獻資料的原意,這或許是《申報索引》不同於一般圖書報刊索引的最大特色。

《申報索引》(1919—1949)除了1944與1945年合編為一冊外,其他均為每年一冊。每冊中的主要內容包括:本年大事記、正文、人名索引和《自由談》索引(《自由談》的篇名目錄和作者索引)。每條注明標題、著者、影印本編號、頁碼、版區等編號,同時附有人名索引。

這裡僅以《申報索引·1919年》和《申報索引·1920年》兩冊為例作一介紹:

在政治大類中,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在《申報》中有大量消息。《申報索引·1919年》分冊在“五四學生運動”專題下,收有800多條信息:對運動的發生與發展的全過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的變化都有詳盡介紹。例如圍繞五四運動,工、農、商、婦各界活動也有300多條消息。因此,讀者閱其條目,一副五四運動各界人民轟轟烈烈反壓迫反飢餓反封建的壯烈畫卷即可浮現在人們的面前。

中國共產黨建黨前的活動,索引也作了重點收錄。例如李大釗在1920年8月組織了日本亞細亞學生會旅行團和北京學生會的各校代表,在北大召開茶話會,暢談中日學生間的友好關系,這條消息在以往史料中也是不多見的。

《申報索引·1920年》收錄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的資料也有不少是鮮為人知的。如1920年4月毛澤東作為湖南旅京代表與何叔衡等致各報館函及團體控告湖南軍閥張敬堯﹔周恩來在1920年1月天津學生愛國集會游行時任總指揮,在請願時被警方拘捕,關押達半年之久,他在獄中寫了數萬字的小說和散文,抒發革命豪情,出獄后即赴法國勤工儉學。這些新聞報道對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歷史無疑是珍貴的資料。

在文化大類中的“中外文化交流”子目下,收錄了與國外學者進行文化交流的許多信息,比如美國學者杜威來華講學的詳細過程等。

在社會生活大類中的“自然災害”子目下,收錄了不少有社會影響的條目,如1920年我國北方發生嚴重災荒,災民達數千萬,各地人民紛紛進行救災活動的情況以及北京發生地震歷時一分鐘的報道等﹔在“紡織工業”子目下,收錄有“榮氏家族”前輩榮宗敬在無錫等地建造紡織廠,為發展我國紡織事業嘔心瀝血的事跡。這些資料對有關人員研究氣象災害史和近代紡織史,都具有較大的史料價值。

另外,申報館還曾編輯出版了《申報年鑒》和《申報月刊》,中央編譯局文獻信息部均有收藏。

(作者: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文獻信息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