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德國最著名的報紙”——《新萊茵報》

作者:李躍群    發布時間:2012-09-28   
分享到 :

《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Neue Rheinische Zeitung. Organ der Demokratie)是馬克思恩格斯創辦的大型政治性日報,簡稱《新萊茵報》,1848年6月1日至1849年5月19日在德國科隆出版,1848年9月26日科隆實行戒嚴一度停刊。

1848年,當德國三月革命爆發時,馬克思恩格斯決定從巴黎返回自己的祖國,投身革命,指導斗爭。1848年4月11日,他們抵達德國的科隆。馬克思抵達科隆后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盟員雖然在各地的運動中最積極、最活躍,但他們人數較少,其中許多人與同盟中央失去了聯系,因而不能通過同盟的組織擔負起運動的領導責任。而且,由於革命形勢的變化,運動發展很不平衡,對各地盟員隻能做一般的指示。在此情況下,創辦一家大型日報,是指導革命運動的最好辦法。因為“報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預運動,能夠成為運動的喉舌,能夠反映豐富多彩的每日事件,能夠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發生不斷的、生動活潑的聯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頁)

報紙是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創辦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必要的資金。專程回到家鄉巴門籌集資金的恩格斯寫信告訴馬克思:“認股的事,在這裡希望極其渺茫。……我費了不少唇舌,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外交手腕,但答復依然是不肯定的。……問題的實質是,在這裡甚至這些激進的資產者都把我們看成是他們未來的主要敵人,不願意把武器交到我們手裡,因為我們很快會把武器掉轉過來反對他們自己。”(同上,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5頁)恩格斯說,從他父親那裡也弄不到一點錢,老弗裡德裡希“寧願叫我們吃1000顆子彈,也不會送給我們1000塔勒。”(同上,第25頁)我們從恩格斯給馬克思的信中可以看出,為籌措必要的辦報經費而作出的艱辛努力。最后,馬克思把自己剛剛得到的一筆遺產幾乎全部獻了出來,而恩格斯不得不從自己的生活費中擠出錢作為辦報經費,方使報紙得以出版。

原定於1848年7月1日出版的《新萊茵報》因形勢的變化提前出版了:“鑒於反動派實行新的無恥發動,可以預料德國的九月法令很快就要頒布,因此,我們決定利用自由環境中的每一天,從6月1日起就開始出版。”(同上,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頁)

《新萊茵報》是在歐洲革命的高潮中誕生的。因此,它的出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恩格斯說:“在每一個黨、特別是工人黨的生活中,第一張日報的出版總是意味著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它至少在報刊方面能夠以同等的武器同自己的敵人作斗爭的第一個陣地。”(同上,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90頁)

《新萊茵報》從創刊號起,就決心“利用自由環境中的每一天”向封建反動勢力和大資產階級的背叛行為開火。馬克思恩格斯作為《新萊茵報》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除了負責報紙的出版、發行等事務外,親自為報紙撰寫稿件。他們在報紙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為報紙撰寫了大量的文章,幾乎每期都有他們撰寫的關於國內斗爭和國際時事方面的重要評論文章和通訊報道。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卓越領導下,《新萊茵報》始終高舉革命旗幟,忠實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熱心充當人民喉舌,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與歡迎。恩格斯在回憶這段歲月時說:“這是革命的時期,在這種時候從事辦日報的工作是一種樂趣。你會親眼看到每一個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樣真正像榴彈一樣地打擊敵人,看到打出去的炮彈怎樣爆炸。”(同上,第89頁)正因為如此,《新萊茵報》引起了普魯士反動政府的極端仇視與恐懼,反動派把它視為洪水猛獸,攻擊該報是“一切可惡報紙中最可惡的報紙”,並採取種種卑劣手段,千方百計要將其置於死地。1848年9月底,反動派在科隆實行戒嚴,嚴查《新萊茵報》,下令逮捕《新萊茵報》編輯恩格斯、斐·沃爾弗、威·沃爾弗、格·維爾特、恩·德朗克等人,迫使他們離開編輯部,同時對馬克思進行威脅。面對反動派的迫害,馬克思堅決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這個堡壘,不放棄政治陣地。”(同上,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 40頁)10月12日,《新萊茵報》復刊。報紙公開聲明,它將繼續“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維護全體人民的民主利益。”

《新萊茵報》的英勇斗爭激怒了反動當局,普魯士政府以各種借口企圖用法律手段制裁報紙。在報紙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后被起訴23次之多。馬克思7次受到庭審,恩格斯2次站到被告席上。在“按法律手續”對馬克思和《新萊茵報》進行迫害沒有達到目的之后,普魯士政府於5月11日頒布一道命令:“查最近幾號(!)‘新萊茵報’愈益堅決地煽動居民藐視現存政府,號召暴力革命和建立社會共和國。故該報總編輯卡爾·馬克思博士應予被剝奪其外人待遇法(!),……令其於二十四小時之內離境。”(同上,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00頁)普魯士反動政府找不到查封《新萊茵報》的借口,竟然把馬克思當作“外國人”驅逐出境,以此迫使《新萊茵報》停刊。

馬克思在《<新萊茵報>被勒令停刊》一文中,揭露了反動政府的卑劣行徑和荒謬借口,嘲笑那幫保皇恐怖主義者“在實踐上是殘酷的、卑鄙的、下流的,在理論上是膽怯的、隱諱的、虛偽的。”馬克思說:“我們鐵面無情,但也不向你們要求任何寬恕。當輪到我們動手的時候,我們不會用虛偽的詞句來掩飾恐怖手段。”(同上,第603頁)馬克思在總結該報一年活動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報紙的無產階級性質,指出法國六月革命的靈魂,“就是我們報紙的靈魂。”(同上,第602頁)

1849年5月19日,《新萊茵報》用紅色油墨出版了最后一號即第301號而停刊。報紙的編輯在致科隆工人的告別書中說:“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的最后一句話將始終是:工人階級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頁)許多年后,恩格斯在《馬克思和<新萊茵報>》一文中寫道:“因為政府有整個軍隊作為后盾。我們不得不交出自己的堡壘,但我們退卻時攜帶著自己的武器和行裝,奏著軍樂,高舉著印成紅色的最后一號報紙的飄揚旗幟……”(同上,第11頁)

從1848年6月1日正式出版到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新萊茵報》僅僅存在了354天,共出版報紙301號。但《新萊茵報》在無產階級報刊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正如恩格斯后來所評價的,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國最著名的報紙”,因為“沒有一家德國報紙——無論在以前或以后——像《新萊茵報》這樣有威力和有影響,這樣善於鼓舞無產階級群眾。”(同上,第7、12頁)列寧則稱贊《新萊茵報》是“革命無產階級最好最卓越的機關報。”(《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頁)

中央編譯局文獻信息部藏有全套的《新萊茵報》,是該部極為重要的典藏文獻,不僅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也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的編譯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作者: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文獻信息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