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

作者:賈高建    發布時間:2014-10-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

首先祝賀《新大眾哲學》的出版問世。這套書的編寫匯集了哲學界眾多專家學者的力量,歷經數年的打磨,應該說下了很大的功夫。正如其書名所顯示的,這套書的出版,體現了新的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新探索和新進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又一可喜成果。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是哲學理論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職責。而對於這一任務要求,應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特有的性質和功能去理解。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19世紀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重大思想成果,它實現了哲學史上的根本變革,使哲學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學的性質,成為一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從基本功能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種書齋學問,而是直接面對實踐,為實踐提供根本性的方法論指導。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正是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種性質和功能,決定了它必然要以大眾化為自己的發展取向。它不能僅僅停留在哲學家們的書本裡,也不能只是為少數精英所熟悉,而是應該傳播到眾多的社會成員中去,為廣大群眾所了解和掌握。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決定力量,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有為廣大群眾所接受,成為他們的思想武器,才有可能充分發揮其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並通過人民群眾的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工程,需要從各個環節著手,堅持不懈地做出努力。應該說,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這方面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從建黨開始,就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傳播。當年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就是眾所周知的代表性成果,這本書在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發揮了十分積極的社會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研究和宣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展開。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 由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得到了大力推動。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又取得了不少新的進展,其中韓樹英教授主編的《通俗哲學》成為繼《大眾哲學》之后又一部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哲學理論讀物。如今,一整套《新大眾哲學》又擺在我們面前,如編著者所言,此書力求緊扣時代脈搏,從哲學上對當代實踐中的相關問題做出回應。我們期待它能夠適應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新的要求,在新的階段上發揮出新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