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兼論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作者:賈高建    發布時間:2016-09-23   
分享到 :

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各項工作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教育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如何使廣大干部群眾正確了解和把握這一科學理論,從而真正有效地發揮其在當代實踐中的指導作用,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進行探索。應該說,長期以來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指導意義,一些人們還存在各種疑問,包括某些模糊和不正確的認識。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做出相應的梳理和澄清,引導人們採取正確的認識方法,真正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的問題也會以多種形式反映出來,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引導。從目前情況看,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應從整體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

在有關理論問題的討論中,出現一些不同觀點的爭議和分歧,本是認識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足為怪。但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和評價,往往只是基於某種零散的、片段的、不完整的信息,以及對於馬克思主義書本中某些具體論斷的簡單化、絕對化理解,甚至只是道聽途說,並沒有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這樣一種做法,是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的。而在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這個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引起應有的注意。

應該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人類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同時還包括對社會各個領域中重大問題的回答﹔這些內容按照其內在邏輯一環扣一環地循序展開,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對於這樣一個科學體系,決不能片面、零散地去了解,而必須從整體的高度全面認識和把握。

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自己的學說時,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積極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立了自己的新的哲學。這種新的哲學實現了哲學史上的根本變革,使哲學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學的性質,成為一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是一種“新唯物主義” [1],即辯証的、歷史的和實踐的唯物主義,其最重要的成果,便是揭示了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以及人類社會從低級形態到高級形態不斷演進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為社會歷史領域的認識和實踐提供了最根本的方法論指導。正是在這樣一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別是從政治經濟學的層面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繼而以此為基礎,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客觀必然性,並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做出了科學的研究和探討,從而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不僅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應用於社會各領域重大問題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形成了相應的理論成果。從整體上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全部架構,都是以其哲學層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一科學體系,就必須由此出發,深刻理解蘊含於其中的基本精神和內在邏輯,以及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

進一步說,不僅是各個組成部分之間,而且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每一個基本原理,也都是相互聯系而存在的,因而也必須從整體的高度去把握,而不能從這一整體中分割開來,孤立地去理解,更不能使之與其他原理對立起來。例如,我們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証的、歷史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就是要將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統一起來,而不能將它們分割和對立起來。不能離開唯物主義去講辯証法,也不能離開辯証法去講唯物主義﹔而唯物主義和辯証法的統一應貫穿於包括社會歷史觀在內的整個世界觀領域,不能離開歷史觀去講世界觀,也不能離開世界觀去講歷史觀。馬克思主義哲學重視實踐,主張以實踐為基礎把握主客體的統一,但實踐的觀點不能脫離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前提,否則就會滑向主觀主義和唯心主義,從而使真理變成謬誤。

不同原理之間是如此,從各個原理本身來說,也有一個全面理解和把握的問題。這裡同樣不能簡單化和片面化,否則也必然會損害其真理性。例如,馬克思主義強調生產力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的根本地位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根本決定作用,但同時也指出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如果只是看到前一個方面,將這一原理簡單地理解為隻承認經濟因素單一決定作用的“經濟決定論”,那就是錯誤的了。對此,恩格斯曾專門做過說明:“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 [2]再如,馬克思主義揭示了社會歷史領域中的客觀規律,指出了人類社會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不斷演進的歷史趨勢和一般進程。而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又強調一般進程與特殊進程之間的辯証統一,一般存在於特殊之中,所謂一般進程只是對各種特殊進程的內在邏輯所做的抽象和概括。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實踐中,這種內在邏輯的展現會由於各方面具體條件的差異而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況,從而形成社會形態演進的豐富多樣的特殊進程。如果不能把握一般進程和特殊進程之間的這種辯証統一關系,將二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就會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進程理論遭到嚴重扭曲,從而偏離社會歷史發展的實際。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南而不是教條,應正確認識和發揮其指導作用

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並不只是為了獲取一些專門知識,而是要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現實實踐中去,發揮其根本指導作用。但是,究竟如何進行這種運用,是否從馬克思主義的書本上翻出一些具體論斷,然后機械地照搬到現實實踐中去就可以了呢?當然不是。如果這樣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隻能在現實面前到處碰壁,而理論本身也會遭到嚴重的損毀。一些人質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不對號”,也正與這一問題有關。在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這方面問題同樣比較突出地存在﹔特別是由於一些青年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對於如何將理論運用於實踐,更容易遇到困惑。

應該強調,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只是為實踐提供一種科學方法論的指導,而不是提供所有具體問題的現成答案,或是可以任意套裁現實的固定框架。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僵死的教條﹔對此,恩格斯曾有過明確的論述:“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3]列寧也特別指出:“恩格斯在談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時說過:我們的學說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個經典性的論點異常鮮明有力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的往往被人忽視的那一方面。而忽視那一方面,就會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4]按照這一要求,當我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於現實實踐時,決不能簡單照搬經典作家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某些具體結論,而是要從新的實際出發,借助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和探索所遇到的新的問題,並努力得出新的結論。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正確運用這一理論,更談不上有效發揮其指導作用。

在1872年《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做過進一步的具體說明。他們首先肯定,“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同時又特別提醒讀者:“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 [5]從那時起到現在,又有一百多年過去了,今天的實際與當年更是不同。如果在這樣的全新歷史條件下,仍要照搬《宣言》中提出的某些具體措施,試圖以此與當代實踐“對號”,豈不更加荒誕?對於《共產黨宣言》所包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當然要認真學習和把握﹔但這些原理只是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問題的方法論指導,而不能代替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尤其是不能代替對於不同歷史條件下存在重大差異的實際問題的研究。進行這樣的研究,當然並不那麼容易,但卻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於實踐的必經之路,舍此別無他途。

對於如何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我們黨曾進行過長期的探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也曾發生過教條主義的錯誤傾向,致使革命事業遭受了重大損失。正是在總結和汲取這些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努力將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造性地探索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具體問題,最終走出了一條適合於中國情況的特殊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又經歷了各種曲折,其中也包括教條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地照搬蘇聯模式,思想僵化停滯,結果在實踐中造成危害。“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們黨下氣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恢復和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實際出發探索和解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最終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道路。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各個領域不斷深入展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實踐証明,隻有將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對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取得預期的成功,否則就會遭到失敗。

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南而不是教條,主張從方法論的意義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這裡還有必要進一步指出,應充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功能。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處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層次,其基本原理也相應地具有最為根本的指導意義。正因為此,我們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研究,並運用這一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在這個問題上,需要澄清一些不正確的理解和觀念,如把哲學看作是一種遠離現實的抽象理論,是空洞的“玄學”,或者是可學可不學的“無用之學”﹔這樣來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無疑是十分錯誤的。應該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一開始便不是那種“書齋學問”,而是著眼於現實實踐﹔它所實現的革命變革正是在於使哲學的性質和功能發生了根本改變。馬克思特別強調:“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6]此外,還應注意防止那種“以西解馬”、試圖以現代西方哲學某些流派的觀點來解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錯誤傾向和做法﹔一些人以此為由否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性質及其指導意義,是不能夠站住腳的,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澄清。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應處理好堅持與發展的辯証關系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在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中也處於根本指導地位。但一些人總是對此抱有疑問:馬克思主義理論畢竟產生於19世紀,如今世界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它還能否適合於當代實踐的新情況和新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已經過時,還能否起到指導作用?在當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這一問題也必須做出明確回答。青年人思想活躍,追求新知,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但若缺乏正確的方法,也容易走向極端,發生偏差。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質入手。如前所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人類長期實踐和認識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重大科學成果﹔它不是那種僅僅從主觀願望出發而隨意構造的非科學的觀念體系,而是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各領域的科學研究為依據的科學思想體系。作為這樣一種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普遍的真理性。雖然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許多重大變化,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並不過時,它在當代實踐中的根本指導意義並沒有改變。如大家所看到的,當代資本主義與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時候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則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但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依然存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並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並不過時。至於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體系中處於最根本地位、作為它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基本原理更是不容否定,因為它所揭示的是自然領域、社會領域以及人類思維領域中最一般的規律,這些規律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上都普遍存在,並不會因為過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就發生改變。因此,在當代社會發展的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繼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其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理應繼續堅持。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清楚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人類認識的具體成果,又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因而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發展。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過程,每一代人的科學認識活動都為絕對真理的長河增添了新的成果,但他們又都是在當時所處的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認識,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制約,其認識成果也就具有相對真理的屬性。后人總是要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做出新的探索,將認識過程不斷向前推進。恩格斯曾指出:“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同樣又是不至上的”,“這個矛盾隻有在無限的前進過程中……才能得到解決” [7]。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說,也同樣是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19世紀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創立馬克思主義的,他們所取得的隻能是當時條件下所能夠取得的認識成果。在一個多世紀之后的今天,我們當然不能停滯在這些已有的成果上,而應與時俱進,從時代的高度研究新的條件下的新的問題,特別是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當代社會主義的新實踐,努力取得新的認識成果,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包括作為其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應在概括總結新的實踐以及各門具體科學發展的新的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和拓展自己的研究,而決不能停滯不前。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應該繼續堅持,同時又要不斷發展。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是辯証統一的,堅持與發展也應該辯証地統一起來。發展應是以繼承和堅持已有成果為基礎的發展,而堅持則是在不斷推進的發展過程中的堅持,兩者相互聯結,不能分割。從歷史上看,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一開始便是以這一科學態度對待自己的學說﹔之后,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以及世界各國的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的實踐中,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了積極貢獻。在中國,我們黨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同時又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理論研究和探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和時代化,由此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個是毛澤東思想,一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成果前后相繼,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持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也都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當前,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全黨和全國人民正在黨中央領導下,大力實施“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我們必須繼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同時又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新的成果,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繼續保持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04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頁。

[4]《列寧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4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7頁。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3頁。

(作者:中共中央編譯局局長)

(來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