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

——在“中國社科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上的致辭

作者:賈高建    發布時間:2016-10-31   
分享到 :

各位專家、同志們:

很高興來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如會議文件中所闡明的,這一論壇的主旨是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發揮唯物史觀在史學研究中的根本指導作用。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遇到種種質疑和挑戰的今天,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研討,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眾所周知,唯物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成果,它從人的現實存在和活動出發,揭示了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為解開歷史之謎、認識社會歷史領域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事實已經表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真理性,雖然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歷史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過時,因而應該繼續堅持﹔無論是史學研究還是當代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研究,都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當然,歷史唯物主義並不是所謂絕對真理的封閉體系,而是一種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生長著的活的學說﹔要真正有效地堅持這一科學方法論,就必須將堅持與發展統一起來,不斷深化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自身的研究,使之始終保持內在的生機和活力。

應該肯定,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們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獲得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成果。但與此同時,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上,討論中還存在各種爭議和分歧。這些問題涉及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也關系到歷史唯物主義在史學研究和現實研究中的方法論應用,因而必須給與充分的重視和關注。

例如,關於社會歷史領域中的主客體關系,以及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問題。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社會主客體關系是社會歷史領域中的一種基本關系,其中人是主體,而人所賴以存在的社會結構體系則作為客體與之相對應。社會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是相互聯系和制約著的:一方面,人是現實的人,它的存在和發展要受到其所在的社會結構體系的制約﹔另一方面,作為客體的社會結構體系又是主體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是在人的實踐中發展和改變著的。而進一步說,社會主客體之間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價值關系,其中人(主體)是目的,而社會(客體)則是手段,社會發展最終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應該承認,在過去一個時期中,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往往更多地側重於社會客體即社會結構體系的方面,而對於社會主體即人的問題關注不夠。而在新的時期,主體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對於人的問題的認識大大地向前推進了。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這一新的進展應該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討論中也出現了一種極端傾向,即在強調主體方面的同時,忽視甚至否定客體方面的研究,特別是關於社會歷史領域中客觀規律的研究。這種傾向是應該防止和反對的。須知馬克思恩格斯當年創立唯物史觀,就是反對像人本主義那樣抽象地談論人,而是要研究“現實的人”,即存在於一定的社會結構體系之中的人。他們關注人的發展和解放,但他們不是空喊口號,而是從人所在的社會著眼,研究和揭示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探索人的發展和解放的現實道路。忘記了這一點,忽視和否定這一方面的研究,就等於放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重新退回到膚淺的人本主義那裡去。

與這一問題相聯系的是有關決定論與選擇論問題的爭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史觀承認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以及由這些規律所決定的歷史必然性,在這個意義上主張歷史決定論。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講的決定論不是機械決定論,而是辯証決定論,它並不否定人的主體性,而是充分肯定主體選擇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張將決定論與選擇論結合起來。近些年來,關於這方面問題的討論深化了對客觀規律與人的活動之間關系的認識,對於豐富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相關原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討論中也出現了一種極端傾向,即將決定論與選擇論對立起來,片面強調主體作用,以選擇論否定決定論,最終導致否定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這種傾向同樣是不正確的。正如恩格斯曾強調指出的,雖然在社會歷史領域活動著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但這“絲毫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歷史唯物主義所要做的,便是“通過發現現實的聯系”來消除“哲學家頭腦中臆造的聯系”。離開了這一基本立場,就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而在現實實踐中,更是會帶來嚴重的危害。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已經深刻地証明了這一點。

同時還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裡所說的社會歷史領域的客觀規律,以及經典作家所講的“現實的聯系”,主要是指社會結構體系存在和發展的內在機制。有一種常見的誤解,即將這個意義上的客觀規律混同於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進程,其實這並不是一回事。當然,歷史進程是受客觀規律支配的,體現著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歷史必然性﹔但它只是客觀規律起作用的最終結果,而不是客觀規律本身,不能混為一談。提到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問題,近些年來也有許多討論,並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特別是對於一般進程與特殊進程的辯証統一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但這裡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所謂一般進程常常被簡單、機械地加以理解,從而離開了它的本來意義和存在的條件,變成一種不符合實際的僵硬的教條﹔而社會歷史發展的特殊進程則被看作一些互不相干的孤立事件,從而與一般進程分割和對立起來。這樣一些片面的認識,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時也難免會造成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中的混亂,必須予以澄清。

除了以上問題之外,歷史唯物主義的其他原理也遇到了不少爭議,例如階級、國家、社會革命等方面的原理。至於應用方面的問題,那就更是不少。此外,對於歷史唯物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其他原理之間的關系問題,近年來也成為討論的熱點,其中所出現的一些爭議和分歧也都值得關注。而從總體上看,在以上各方面問題的討論中,需要特別注意一個共同的思想方法問題,即不要走極端。許多事物本來不是簡單對立的,而是可以也應該統一起來加以把握的。我們不能採用那種絕對化和片面化的思維方式,不要總是在非此即彼的對立中思維,或者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科學性質的學問,我們也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它。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推進這一領域的各方面問題研究,取得更多有價值的成果。

從此次論壇的安排來看,研討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包括唯物史觀方面的問題,也包括歷史學方面的問題﹔參加會議的既有歷史學科的學者,也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學者,可以說是一次跨學科的研討活動。這樣一種安排很有意義,各相關學科理應攜起手來,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

預祝此次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