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0   
分享到 :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胡為雄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輯的《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由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於20101月出版。這部書分上、中、下三卷,收入自19499月至19762月毛澤東有關電報、批示、講話、談話、書信、題詞等821篇,其中91篇為首次公開發表,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這些文獻是毛澤東指揮戰爭的真實記錄,是毛澤東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時的心血凝結,從總體上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及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發展和演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日理萬機,然而,他仍然直接領導和指揮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以及多次邊境自衛反擊戰。他關心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力求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有利的和平環境。同時,毛澤東更加注意倡導人民軍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艱苦奮斗、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並在支援國家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新中國成立后近27年的軍事指導實踐中,毛澤東軍事思想獲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理論,核戰爭理論,人民戰爭理論,經濟建設、三線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的理論,戰爭與和平關系的理論等。《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的出版對於我們了解1949年以后毛澤東軍事實踐和理論的發展,全面把握毛澤東軍事思想,總結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軍隊建設的基本經驗,研究其發展規律,推動軍事指導理論的創新,加速推進軍事變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上卷收入文獻373篇,記錄了自194992119511230毛澤東在建立新中國,解放全國領土,肅清國民黨在大陸的殘余軍隊以及剿滅土匪、鎮壓反革命,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法,整軍強軍等方面的活動。

上卷開篇是毛澤東的有關講話和以他名義發布的政府公告,這些文獻都帶有軍事特色。如《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是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也對解放戰爭進行了總結:“全國人民大團結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們戰勝了美國帝國主義所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政府。在三年多的時間內,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美國援助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所有的數百萬軍隊的進攻,並使自己轉入反攻和進攻。現在,數百萬人民解放軍的野戰軍已經打到接近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區去了,中國人民的大多數已經獲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援助人民解放軍,反對了自己的敵人,取得了基本的勝利。在這個基礎上,召開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豪邁地宣稱:“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1﹞他表示,在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同時,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

上卷中有關肅清國民黨在大陸的殘余軍隊,進一步解放全國以及剿滅土匪、鎮壓反革命的文獻有98篇,如《對白崇禧部作戰以各個殲滅為適宜》、《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在西北西南地區的作戰部署》、《同意分步驟在新疆進行軍事工作》、《渡海作戰必須注意的問題》、《力爭今年佔領昌都明年進軍拉薩》等。這些文獻表明,毛澤東在忙於成立中央政府和處理全國政務時,對各個戰場的戰役戰斗仍然實施具體指導,體現了他胸有全局、不打無准備之仗、提醒部下克服輕敵急躁情緒,實施殲滅戰、大迂回包圍的戰略戰術原則。

毛澤東對奪取全國政權后的軍隊統一領導和指揮十分關心。在《目前形勢和人民解放軍的任務》一文中,毛澤東從世界大勢談到中國的局勢,他說:“目前的國際情況對於我們是有利的。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陣線比去年更為壯大。世界各國爭取和平反對戰爭的人民運動有了發展”,毛澤東在談及“戰爭已在大陸上基本結束,隻有台灣和西藏還待解放,還是一個嚴重的斗爭任務”時指出:“現在人民解放軍在新解放區仍有繼續剿滅殘余土匪的任務,人民公安機關則有繼續打擊敵人特務組織的任務。”同時,毛澤東也考慮到裁軍精兵問題:“在保障有足夠力量用於解放台灣、西藏,鞏固國防和鎮壓反革命的條件之下,人民解放軍應在一九五○年復員一部分,保存主力。”﹝1(pp148,149)

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有200篇左右。首篇文獻是《朝鮮戰局和我們的方針》,這是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從中可以看出他在戰略上的清醒預見:“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朝鮮戰爭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漸增大。過去,我們對於朝鮮戰局的估計有速決和持久兩種可能性。所謂速決,就是朝鮮人民軍乘勝追擊,把美軍和李承晚的殘余偽軍趕到海裡去。現在美國在朝鮮已經增加了它的軍隊,因而戰爭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隨之增加了。”﹝1(p201)上卷中最后一篇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是《要准備再拖一個較長的時期才能解決問題》,主要是談與美方交換戰俘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毛澤東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其一是表明中國對於朝鮮戰爭爆發后的立場與態度,如《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舋》。這是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講話,表明了毛澤東在美國發動侵朝戰爭等問題上的態度。毛澤東指出:“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舋。”﹝1(p154)此外,《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還收錄了對抗美援朝戰爭的預防和准備的相關文獻,主要有《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批語》、《關於東北邊防軍統由東北軍區指揮與供應的批語》、《東北邊防軍務必在九月三十日以前完成一切作戰准備》等,反映出毛澤東未雨綢繆的思想。

其二是有關中國的戰略准備,如《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方針和部署》、《請周恩來約談柴君武指示任務和方法》、《必須准備與向鴨綠江進攻之敵作戰》等,這些文獻反映了中國在做出出兵朝鮮決策前有充分的物質和精神准備。

其三是關於戰爭部署和整個戰略戰術,如《第一仗以打偽軍為主為適宜》、《先抓住一兩部敵軍圍攻吸引敵主力增援》、《九兵團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收兵休整准備再戰是正確的》等,展示了毛澤東一貫的戰略戰術,也顯示了他對朝鮮戰場等方面情況的縝密思考。

其四是關於和平談判的策略,如《請會商朝鮮和平談判准備問題》、《關於朝鮮停戰談判的准備工作》、《停戰談判期間軍事上應採取的對策》、《要作給敵人以大量消耗和殲滅后才能和下來的打算》等,這些文獻說明毛澤東強調的戰爭目的是保衛和平。

上卷中諸多文獻展示了毛澤東應對和指揮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過程,體現了毛澤東不打無准備之仗的作風,一開始就准備打持久戰,慎重首戰,打殲滅戰、運動戰,面對優勢裝備的對手隨時改變戰略戰術,戰后而能和、不好戰的精神。

與抗美援朝戰爭相聯系的是保衛中國國土不受侵犯,毛澤東將之視為與抗美援朝戰爭一體的任務。毛澤東保衛中國國土不受侵犯的立場體現在如下文獻中:《關於抗議美機侵入我國領空的批語》、《必須統籌兩廣對付美蔣進犯》、《華東工作應以美蔣登陸進犯為假想的基礎去布置》、《加緊准備防空戰勝敵人可能的空襲》、《華東應准備獨力殲滅可能進犯之敵》等。同時,毛澤東號召全國各條戰線全面配合抗美援朝戰爭,反映這方面的文獻主要有《堅決站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立場上》、《關於朝鮮戰場新聞報道的指示》、《對關於對朝鮮戰爭宣傳應注意之點電報稿修改的批語》、《增加生產厲行節約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等。

在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之際,越南人民反抗法國殖民侵略者的戰爭也在進行。毛澤東本著國際主義的立場,亦因地緣政治的關系,支持越南的抗法戰爭並在戰略戰術上提出建議。上卷中收入的幾篇有關越南戰爭的文獻即反映了這方面的情形,如《如何作戰由你們自己根據具體情況作決定》、《應先打小仗然后才有可能打較大的仗》、《務使確有把握每戰獲勝》、《先殲東溪西南被圍之敵再殲高平南逃之敵》等。這些文獻有的表明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有的則體現了毛澤東的人道主義精神,如《可以通知法國派飛機投擲糧食及運走重傷員》。

通過革命戰爭奪取全國勝利后,毛澤東更加注重軍隊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注重軍隊的建設,加強軍事院校建設,並加強整個軍隊的整編,還提出軍隊要參與生產,體現這方面內容的文獻主要有:《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和強大的經濟力量》、《同意陸軍大學設在南京》、《開展連隊民主運動加強戰斗力》、《各大軍區黨委務於近期報告整風情況》、《關於編余部隊調撥為工程部隊和屯墾部隊的批語》等。

毛澤東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政權,建立了新中國,為了捍衛領土完整和援助睦鄰國家,他指揮的軍事活動已不再限於國內,而是跨出國門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法戰爭,這使毛澤東軍事思想在新的環境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中卷收入274篇文獻,記錄了19521219581210毛澤東領導的軍事工作。

1952年,朝鮮戰爭已近尾聲,但美國仍想在和談問題上逼迫中國就范。中卷涉及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有60余篇,主要有:《美機犯境目的在迫我就范》、《朝鮮停戰談判能否成功系於美國政府有無誠意》、《對朝鮮前方發現敵空投帶菌昆虫及處置意見報告的批語》、《應准備在談判中和敵人拖幾個月》、《邊打邊談邊穩》、《有關停戰事務問題需早作准備》、《我們的方針仍然是掌握主動爭取停戰》、《停戰協定簽字並生效后志願軍仍應提高警惕》等。這些文獻表明,毛澤東制定的方針是掌握主動、爭取停戰,但仍警惕敵人的種種手段,並揭露美軍對朝中軍民的暴行。

《邊打邊談邊穩》這篇講話是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文獻,毛澤東在其中回顧:“去年這一年,我們是邊打,邊談,邊穩”,而“現在是方針明確,陣地鞏固,供給有保証,每個戰士都懂得要堅持到底”,但“究竟打到哪一年為止,談判到什麼時候?我說,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2﹞毛澤東分析了“和還是要和”的原因,因為長期打下去對美國很不利,一是他們死了不少人,他們的人總比我們少得多﹔二是要用很多錢,一年要用一百多億美元﹔三是他們國際國內都有難以克服的矛盾﹔四是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他們出兵侵略朝鮮,沒有料到我們出兵援助朝鮮。“總之,對美國來說,大勢所趨,不和不利。”﹝2(p52)

《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是毛澤東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總結。他指出:抗美援朝的勝利是由於領導的正確,但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斗。“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2(pp173175)在論述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時,毛澤東指出:“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取得了軍事經驗”﹔“第三,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第四,“推遲了帝國主義新的侵華戰爭,推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2(p175)

毛澤東對台海局勢格外關注,中卷收入了與此相關的文獻50余篇,如《應對海南局勢的部署》、《海軍強大起來了就能夠收復台灣》、《不能承認“兩個中國”》、《整台灣是整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台灣同胞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再告台灣同胞書》等。這些文獻反映了毛澤東解放台灣的決心和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以及人道主義的斗爭策略。朝鮮停戰后,解放台灣成為毛澤東思考的中心問題,他在《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中提出:“為了肅清海匪的騷擾,保障海道運輸的安全,為了准備力量於適當時機收復台灣,最后統一全部國土,為了准備力量,反對帝國主義從海上來的侵略,我們必須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根據工業發展的情況和財政的情況,有計劃地逐步地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2(p192)

由於美國插手干涉台海局勢,毛澤東對此有不少評論,並引發了他對戰爭的思考和對美帝國主義是不是紙老虎的思考。《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戰勝帝國主義有文武兩種打法》、《關於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等就是這種思考的結果。這些文獻共有20余篇,反映了毛澤東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毛澤東注重辯証思考,他認為從戰略上看美國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從戰術上看它又是真老虎,因此既要藐視它,又要重視它,否則不能取得勝利。毛澤東認為美國到處伸手,是自己給自己套上絞索,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就可以戰勝美國。同時,毛澤東還注重文化上的宣傳,他稱之為文打,與武打相結合,有利於戰勝帝國主義。毛澤東亦考慮到抗美戰爭是否引發世界大戰的問題,他想努力防止擴大戰爭,盡可能爭取長期的和平環境,並提出:世界人民不要戰爭,但要有戰爭准備,團結起來就可以戰勝美國。

中卷還收錄了毛澤東有關軍隊建設,加強軍隊領導機構,軍人授銜、授勛,軍隊整頓、轉業及擴軍,軍隊文化學習,學習外國的軍事科學,發展海軍和空軍,試制核武器以強軍,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等文獻100余篇,如《同意把士兵代表會議定為經常制度》、《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大量裁兵一定要有出路》、《要密切聯系群眾官兵軍民打成一片》、《黨委要抓軍事》、《我們的軍隊可不可以減少到二百萬》、《要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等。這一時期,毛澤東計劃多搞些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經濟保障,同時要加強軍隊的統一領導和軍紀建設,嚴懲違法亂紀分子﹔加強軍隊對軍事科學的學習和文化學習,制訂軍隊的工作條例與規章,實行軍隊正規化。毛澤東主張黨委要抓軍事,軍隊要密切官兵關系,要和民眾打成一片﹔他不僅想要精兵,更想搞一點原子彈氫彈和洲際導彈,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負。

中卷收錄了《關於西藏工作的方針》等6篇涉及西藏問題的文獻,表明毛澤東對和平統一西藏的統籌思考。

《給胡志明的復電》等5篇文獻涉及援助越南問題,還有1篇是關於給埃及提供軍事裝備援助的文獻,體現出毛澤東對越南、埃及等亞非國家反對殖民統治斗爭的同情和支持。涉及蘇聯的文獻有2篇,即《對蘇聯要在我國建立特種長波無線電台問題的批語》和《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的談話》,體現了毛澤東獨立自主的精神和中蘇關系微妙的變化。

三、《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的基本內容與特點

下卷共收錄174篇文獻,起訖時間為19591211976223,主要內容包括解放台灣與反對美國干涉台海局勢、援越抗美、西藏平叛、處置中印邊界沖突、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中蘇邊界沖突后軍事戰略重點從反美轉向反蘇、發展核武器以強軍、加強軍隊制度建設、注意民兵建設等。

有關解放台灣與反對美國干涉台海局勢的文獻主要有:《台澎金馬要統統一起收回》、《反對美國推行兩個中國的政策》、《關於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等,展現了毛澤東處理台灣問題的總體思路及其變化。為了不讓美國制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得逞,毛澤東開始是要將台灣、澎湖連同金門、馬祖一起收回,但認為這是中國的內戰,不同美國人打仗,不過美國必須從台灣撤軍。毛澤東認為可以用和平的辦法解決台灣問題,他提出:國內問題有兩個解決辦法,和平解決或武力解決。有人把台灣問題上的國際問題同國內問題混淆了起來。台灣隻有一千萬人口,幾年不收回台灣(包括金門在內)也不要緊。3

有關援越抗美的文獻主要有:《反對美國吳庭艷集團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殺越南南方人民的聲明》、《關於越南南方革命斗爭的戰略策略問題》、《中越兩黨兩國要共同對付敵人》、《贊成越南又打又談的方針》等,體現了毛澤東的國際主義和反對美國在亞洲的侵略戰略及其取得最后勝利的過程。毛澤東強烈反對美國侵略越南南方,贊成越南又談又打的方針,肯定越南軍隊的戰爭策略,預料越南人民必勝。在中國的支持下,越南取得了抗美的勝利。1973127,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越南共和政府四方代表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下卷中收錄的反映毛澤東敢於同美帝國主義進行斗爭的文獻主要有:《美帝國主義很強也很弱》、《帝國主義是不可怕的》、《不得人心武器再強也不免失敗》、《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美國在兩個第三世界都遇到抵抗》等。毛澤東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他認為: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其實是紙老虎,正在垂死掙扎不是越南人民、老撾人民、柬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怕美帝國主義,而是美帝國主義怕世界各國人民無數事實証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隻要敢於起來斗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3(p365)

毛澤東對戰爭與世界形勢分析的文獻主要有:《把戰爭問題想透就不害怕戰爭了》、《爭取比較長的和平時間是可能的》、《日美安全條約是對亞洲和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革命戰爭要依靠自己的人民》、《同蒙哥馬利元帥的談話》、《世界大戰的兩種可能性》、《原子彈是紙老虎》、《同斯諾的談話》(1965)、《兩個中間地帶》、《關於三個世界劃分問題》、《這個世界是不安定的》、《戰爭是兩個和平之間的現象》等。這些文獻體現了毛澤東對世界形勢總的看法及其他對戰爭與和平、戰爭與革命的思考,對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分析。20世紀70年代,毛澤東形成了三個世界的思想,希望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團結起來,反對蘇、美兩個超級大國。

有關毛澤東對世界革命的鼓勵與期待和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文獻,主要包括毛澤東自己從事革命戰爭經驗的回憶、同一些外國代表團的談話或讀書時的談話等,如《兩次失敗使我們學會了打仗》、《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的談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等,這些文獻再現了毛澤東投身革命戰爭的經歷和戰略戰術思想,他號召中小國家團結,並向世界革命者傳授軍事思想。對於自己的戰略戰術的適用范圍,毛澤東特別注意結合實際情況。196111月,《毛澤東軍事文選》出版后,中共中央編譯局組織對該書進行了英、法、俄、西班牙文的翻譯。田家英在匯報外文版的翻譯情況時說,為了適合外國讀者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注釋。如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講到建立游擊根據地的條件之一是地區廣大,在小國進行游擊戰爭的可能性便很小甚至沒有。鑒於這批外文本主要是在亞、非、拉美各國發行,我們准備在這段文章的后面加一條注釋,說明在新的歷史情況下,各國人民進行革命戰爭已經同我國抗日戰爭所需的條件不完全相同,國家幅員大小,已經不是游擊戰爭能否最后勝利的決定性的條件,毛澤東隨即批示照辦。﹝3(p134)這一事例表明,毛澤東在向世界傳授自己的軍事理論時非常注意防止被教條主義式的運用。

毛澤東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的文獻主要有:《不僅要注意常規軍還要注意民兵》、《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關於建設地方武裝和備戰問題》、《誘敵深入要做兩手准備》、《打仗就是要集中兵力消滅有生力量》、《軍隊要統一要整頓》等。這些文獻表明毛澤東非常關心軍隊的現代化,重視常規武器、尖端武器的研發,同時重視核武器、人造地球衛星的研發,加強海軍建設,加強新疆等地的邊防建設和各省三線建設,加強以民兵為主體的地方武裝建設,加強備戰,防止敵人突然襲擊,防止敵人中間突破。在戰略戰術上,毛澤東仍主張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誘敵深入要做兩手准備。總之,毛澤東認為要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准備打仗。軍事上實行大練兵、大比武,並加強部隊政治思想工作。他非常注意軍隊內部的平等,提倡將職務或習慣稱號一律改為姓名加同志,同時他還號召全國向人民解放軍學習。

19593月,西藏地方上層反動集團發動武裝叛亂,駐西藏人民解放軍展開平叛作戰。下卷收錄的關於西藏平叛的文獻主要有:《關於西藏平叛》、《廣大的西藏群眾與解放軍站一起》、《西藏平叛后的有關方針和政策》、《關於平叛地區工作和政策的有關問題的批語》等。這些文獻體現了毛澤東有關西藏平叛的策略、方針、政策,即爭取群眾,政治爭取為主,軍事打擊為輔。西藏叛亂的平息,不僅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也為西藏民主改革開辟了道路。

《對雅斜兒入侵印軍情況報告的批語》、《我擔心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中印邊境沖突還可能出現》、《對中印邊境沖突和中印關系問題通知的批語》等文獻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印邊界沖突的斗爭策略。從1959年到1962年,印度軍隊先后在中印西段邊境的中國領土上建立入侵據點,又在東段侵入西藏山南地區。毛澤東不願意看到中印邊境沖突,但當印度軍隊入侵后,他同意中國軍隊本著自衛的原則給予打擊,並尋求停止沖突、和談的機會。19632月,他在聽取中印邊界東段自衛反擊作戰情況匯報時插話說:我也看到不打不行了,“從一九五九年開始,一九五九年、一九六○年、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四個年頭了,我們才還手”,﹝3(p161)反映出毛澤東在軍事上主張后發制人的策略。

總的說來,《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發展和演進,記錄了毛澤東軍事思想豐富和完善的歷程,是我們學習和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珍貴文獻,需要悉心閱讀和反復思考才能把握其真諦。當前,中國的周邊環境又有新的變化,重溫毛澤東有關軍事理論,對進一步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1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頁。

2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1頁。

3 《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頁。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