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1943年正式發表的緣由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8-06   
分享到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1943年正式發表的緣由

王建國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形成於19425月,但直到194310月才正式發表。這其中有什麼深層考慮?本文試作探析。

一、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緣由

要分析《講話》遲至194310月才發表的原因,首先要搞清楚毛澤東19425月為什麼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眾說紛紜,主要有"革命戰線說""整風運動說""轡頭說""平息爭論說" 等。【參見劉忠:《〈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83—85頁。】這些看上去相左甚遠的觀點,卻大多又有共同的不足,即離開毛澤東的有關論述去探討召開座談會的緣由。

其實,毛澤東對召開座談會的緣由進行過清楚的說明。《講話》的"引言"指出:"今天邀集大家來開座談會,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換意見,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系,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助,借以打倒我們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我們今天開會,就是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飯,第847848頁。】528日,也就是座談會結束后的第五天,在中央學習組會上,毛澤東更為明確地指出:"黨中央關於知識分子的決定已經有了,但是對於文學藝術工作,我們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很好的決定。現在我們准備作這樣一個決定,所以我們召集了三次座談會,有一百多同志到了,有黨內的,也有黨外的。這次會開得還算好,其目的就是要解決剛才講的相結合的問題,即文學家、藝術家、文藝工作者和我們黨的干部相結合,和工人農民相結合,以及和軍隊官兵相結合的問題。"【《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5頁。】

在座談過程中,毛澤東發現,延安文藝界─部分人"離徹底地運用馬列主義的思想,達到革命性、黨性與藝術工作的完全的統一還差得很遠"【《毛澤東文集》第2卷,第427頁。】。由此,他在5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到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結論問題時指出,"延安文藝界中小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濃厚""必須整頓文風,必須達到文藝與群眾結合"。會議同意毛澤東指出的延安文藝界中存在的這種偏向,並決定"今后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都要根據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所作的結論,經常有計劃地召集文藝界的黨員開會,加強黨對文藝界整風運動的領導"。【參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381—382頁。】523日,毛澤東通過為座談會做"結論"的方式,語重心長地說:"文藝界中還嚴重地存在著作風不正的東西,同志們中間還有很多的唯心論、教條主義、空想、空談、輕視實踐、脫離群眾等等的缺點,需要有一個切實的嚴肅的整風運動。""為要領導革命運動更好地發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須從思想上組織上認真地整頓一番。而為要從組織上整頓,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5頁。】

由此可見,毛澤東不僅清楚地交待了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動機,而且淸楚地說明了文藝界整風運動的由來。

二、《講話》當時沒發表的原因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當時報紙上沒有報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解放日報》編輯這樣回憶:"報上之所以沒有發表消息,是毛主席不讓發表。他說這是些新問題,很復雜,他要多考慮考慮,也多聽聽意見。"【黎辛:《關於"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召開、〈講話〉的寫作、發表和參加會議的人》,《新文學史料》1995年第2期。】《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初擬稿"的記憶是:"稿子(指《講話》一引者注)整理后並沒有立即發表,其原因,一是他要對稿子反復推敲、修改,而他當時能夠抽出的時間實在太少了﹔二是要等發表的機會。到1943 1019日魯迅逝世7周年時,講話全文正式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參見《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初擬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頁。】

在上述史料的基礎上,有學者進一步分析:"即使整理花去一兩個月的時間,也不致等到次年10月才發表,如果為了等到合適的時機,如魯迅逝世紀念,那194210月也是一個機會的,講話稿整理出來,也不致在當年10月以后。因此,唯一的解釋,恐怕是毛澤東對這篇稿子刻意求精,反復修改。"【陳晉:《文人毛澤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販,第240頁。】這一觀點得到學術界廣泛認同。

關於《講話》推遲發表的原因,筆者認為,胡喬木的談話記錄可作參考:"(有同志提到有人回憶,座談會后曾印過一個沒有整理的記錄稿)這個有可能。(有同志問為什麼過了年多才發表?)那是因為整理費一點時間。整理后,毛主席看過就放到那裡了。發表還要找個時機,同魯迅紀念日可能有點關系。"胡喬木還這樣說:"當時有記錄,我根據記錄作了整理,主要是調整了一下次序,比較成個條理,毛主席看后很滿意。”【《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第57—58頁。】毛澤東既然很滿意,反復修改的可能性也就不是很大。

筆者認為,《講話》當時之所以沒有發表,主要是因為在當時條件下《講話》不適宜公開發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民族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團結一致、共御外侮,成為當時全國民眾面臨的最急切解決的問題。1937825日,毛澤東為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於形勢與任務的宣傳鼓動提綱,即《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列舉"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呼吁:"全國人民除漢奸外,都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武裝抗敵的自由。""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參加抗戰,實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頁。】 這裡的"人民"顯然包含了一切願意抗戰的階級和階層。而在《講話》中,毛澤東對"人民"進行了新的解釋:"什麼是人民大眾呢?是最廣大的人民,佔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所以我們的文藝,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為武裝起來了的工人農民即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隊伍的,這是革命戰爭的主力。第四是為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的,他們也是吊:命的同盟者,他們是能夠長期地和我們合作的。這四種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55—856頁。】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剝削階級被排除在"人民大眾"之夕卜,這與當時的"主流話語"存在明顯不同。《講話》如果公開發表,無異於宣告中共的政策已經發生了重大調整。

毫無疑問,毛澤東對重要論著的發表是相當謹慎的。1940215日,毛澤東將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以《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為題在《中國文化》上發表。220日,又以《新民主主義論》為題在《解放》上發表。兩個文稿同一天定稿,但無論是內容還是文章結構,都有明顯區別。【王建國:《〈新民主主義論〉幾個問題的辨析》,《黨的文獻》2009年第4期。】這說明毛澤東在文章發表前對文章可能產生的影響就進行了預估。延安文藝座談會舉行不久,中共中央於19426月作出了《關於紀念‘七七’抗戰五周年的決定》:"抗戰第六個年頭,將是接近於戰敗日寇的年頭,同時也是抗戰最困難而應做絕大努力的年頭,我們全國軍民必須團結一致,渡過目前的困難……為此必須:擁護蔣委員長領導抗戰建國,加強國共合作,加強全民族的團結,改善各抗日黨派間的關系……"【《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3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03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毛澤東將《講話》"放一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講話》1943年正式發表時的歷史語境

《講話》之所以選擇在194310月發表,可能與以下三方面原因有密切聯系。其一,與國共之間沖突加劇有關。19433月,蔣介石發表了《中國之命運》,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斗爭大肆攻擊。【參見蔣中正:《中國之命運》,正中書局1946 年版,第208頁。】5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國民黨乘共產國際解散機會,准備以武力進攻陝甘寧邊區,迫我就范。同時發動宣傳攻擊,以造成反共輿論。"【《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頁。】面對國民黨咄咄逼人的攻勢,共產黨人隻能進行反擊。1943712日,毛澤東親自為《解放日報》寫社論,嚴厲質問國民黨:"你們在第三國際解散之后所忙得不可開交的,單單就在於圖謀'解散'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906頁。】721日,《解放日報》發表了經過毛澤東審閱的《評〈中國之命運〉》,認為國民黨是"實際上主張買辦的封建的法西斯主義,或新專制主義(雖然形式上仍戴著‘三民主義’的帽子)"【陳伯達:《評〈中國之命運〉》,華北新華書店1949年版,第1頁。】。821日,《解放日報》社論指出:"各國共產黨的國際聯合的解散,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沒有影響任何一個國家的共產黨的存在,但是意大利法西斯黨(世界歷史最早最久的法西斯黨)的解散,理論上和實際上卻都影響了一切國家的法西斯黨的存在。國民黨顯然也是受了嚴重的影響。"【《胡喬木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頁。】 共產黨的反擊是十分堅決的,中共中央甚至強調:"‘團結則存,分裂則亡’的口號在今天是不適用了的。"【《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104頁。】

其二,與中共黨內的"階級教育"有關。在對國民黨進行反擊和批駁的同時,中共中央加強了 "階級教育"1943711日,中央總學委下發通知,要求"提髙干部與群眾的階級覺悟""號召全體黨員加緊鍛煉自己的階級意識"。【參見《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75頁。】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轉變,標志著共產黨重新提起"階級意識"71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劉少奇在會上提出:"在宣傳工作上應採用新的方針。不要怕蔣介石投降分裂。要抓住蔣介石的流氓政治。對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要痛駁。"【《劉少奇年譜》上卷,人民出鈑社1996年鈑,第427—428頁。】723日,劉少奇致電華中的陳毅、饒漱石:"在重慶與蔣關於改善國共關系的談判沒有獲得任何具體結果,蔣在三月間出版《中國之命運》一書,其中心目標就是反對共產主義與共產黨,並為內戰作准備,最近且利用共產國際解散機會,宣傳取消共產黨,取消邊區,調集大軍於邊區附近,企圖壓迫我黨作城下之盟。"明確要求"在黨內加緊階級教育"。【參見《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80—81頁。】730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同樣要求"次廣大深入的有計劃的階級教育"【《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83頁。】。88 曰,毛澤東嚴肅指出:"看樣子國民黨是下決心要同我們打了,他們沒有一時一刻不是在想要消滅我們。"【《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62頁。】1014日,毛澤東再次強調:"階級教育即時事教育,這次大規模地進行了三個月,還要繼續做……"【《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72頁。】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共中央決定:"立即著手用大力准備在今年的十月革命節,進行普遍盛大熱烈的紀念……宜傳人民大眾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共產黨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要在干部與人民中極大的提離對於革命事業的勝利信心。"【《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105頁。】很顯然,在這種強化階級意識的環境下,發表《講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三,與宣傳"毛澤東同志思想"密切相關。194378日,《解放日報》發表了由王稼祥署名的《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首次提出"毛澤東思想" 這一概念,並且認為"這是引導中國民族解放和中國共產主義到勝利前途的保証"。【參見《中國共產黨直傳工作文獻選編》(2),學習出版社1996年版,第515頁。】1020日,中共中央下發通知:"毛澤東同志在19425月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建設理論建設的事業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是毛澤東同志用通俗語言所寫成的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教科書。此文件決不是單純的文藝理論問題,而是馬列主義普遑真理的具體化,是每個共產黨員對待任何事物應具有的階級立場,與解決任何問題應具有的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典型示范。各地黨收到這一文章后,必須當作整風必讀的文件,找出適當的時間,在干部和黨員中進行深刻的學習和研究,規定為今后干部學校與在職干部必修的一課,並盡量印成小冊子發送到廣大的學生群眾和文化界知識界的黨外人士中去。"【《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4冊,第102頁。】117日,中共中央宜傳部再次強調指出:"毛澤東同志講話的全部精神,同樣適用於一切文化部門,也同樣適用於黨的一切工作部門。全黨應該認識這個文件不但是解決文藝觀文化觀問題的教育材料,並且也是一般的解決人生現與方法論問題的教育材料。"【《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2),第545頁。】中共中央將《講話》定位為"思想建設理論建設的事業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可見《講話》發表與宣傳"毛澤東同志思想"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來源:《黨的文獻》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