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廬山會議討論議題考証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0-23   
分享到 :

1959年廬山會議討論議題考証

陳自才

1959年廬山會議討論的問題,究竟是18個還是19個?如果是19個,最后增加的到底是國際問題還是團結問題?對此,目前學術界尚存在分歧。筆者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加以考証,供學界參考。

一、毛澤東最先提出的廬山會議討論問題是13個還是14個?周恩來何時建議加上國際問題?

為了總結經驗教訓,統一思想認識,繼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1959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廬山召開擴大會議。

在赴廬山途中,毛澤東一邊調研一邊思考廬山會議要討論的具體問題。據《劉少奇傳》載,毛澤東早在1959613日的政治局常委會上就提出了廬山會議需要討論的13個問題。①(注①:參見《劉少奇傳》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839頁。)《中共黨史資料》第28輯刊載的一篇文章披露:“毛澤東到達廬山較早,在629日已向先期上山的部分同志提出了13個問題,讓大家討論。”②(注②:王焰:《廬山會議與彭德懷》,《中共黨史資料》第28輯,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頁。)盡管這裡有兩處錯訛③(注③:根據《毛澤東傳(1949—1976)》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記載,毛澤東629日並未到達廬山,次日晚11點半才到達廬山腳下﹔另據《楊尚昆日記》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記載,629日毛澤東已經提出了14個討論問題。),但也可印証“13個問題”之說。

楊尚昆1949629日的日記有這樣的記述:(在廬山)晚間與漢口通電話,(得知)常委各同志已到漢,今日舉行了會議。主席對此次會議討論項目,提出了14個問題,包括讀書問題、國際形勢問題等等。④(注④:參見《楊尚昆日記》上冊,第404頁。)這表明,到629日,毛澤東提出的廬山會議要討論的問題已經變為14個。據《周恩來傳》、《陳雲傳》、《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等著作記載:增加的問題是國際問題,是由周恩來建議增加的。⑤(注⑤:參見《陳雲傳》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6頁﹔《周恩來傳(1898—1976)》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5頁﹔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修訂本)》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875頁。)據楊尚昆的日記,增加國際問題的時間至遲是在629日。另據《毛澤東傳》介紹:“六月二十八日,他(指毛澤東——引者注)從長沙給正在武漢的周恩來打電話,商量廬山會議召開的具體問題。”“他還告訴周恩來,他出了一些題目讓與會者討論。”⑥(注⑥:《毛澤東傳(1949—1976)》下卷,第951頁。)由此可以推斷,討論國際問題當是628日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這次通話后列入廬山會議討論議題的。

綜上所述,毛澤東最早提出廬山會議討論的問題隻有13個,而非14個﹔周恩來建議增加國際問題,13個問題才變成14個問題﹔這個改變應當發生在628日毛澤東與周恩來通電話之后。

二、72日下午的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又增加了哪幾個問題?當天確定的廬山會議討論問題到底是18個還是19個?

7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廬山會議的議題和開法。會議確定廬山會議討論的問題由原來的14個增加到18個,並決定第二天印發與會者分組討論。《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對此均作了清楚的說明:“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毛澤東在同各協作區主任座談時,提出了在廬山會議上准備討論的若干問題。七月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確定為十八個問題,印發廬山會議各同志。”①(注①:《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頁﹔《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頁。)《劉少奇傳》等著述也認為此時提交廬山會議討論的問題是18個。②(注②:參見《劉少奇傳》下冊,第839頁。)但是,《楊尚昆日記》卻記載:72日下午開會,除了此前提出的14個問題外,“又增加了5個問題”,“共19個問題”。③(注③:《楊尚昆日記》上冊,第406頁。)《周恩來傳》、《彭德懷傳》、《彭德懷年譜》等均持同樣觀點:72日的常委擴大會議討論確定了19個問題。④(注④:分別參見《周恩來傳(1898—1976)》下卷,第1324頁﹔《彭德懷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版,第586頁﹔《彭德懷年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38頁。)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究竟是18個問題還是19個問題?

原來,毛澤東在72日夜間給楊尚昆寫了一封信,要求把原來印發18個問題提綱的文件收回,換發已修改成19個問題的新文件。《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均如是說:“七月三日,毛澤東對這個提綱又作了修改,即本篇(指有19個議題的《廬山會議討論問題》——引者注)”。⑤(注⑤:參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333頁注釋﹔《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2冊,第424頁注釋。)《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還刊印了毛澤東給楊尚昆的指示信:“尚昆:此件再印,換發,原發件收回。”指示信末尾標注的時間是“七月三日一時半”⑥(注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332頁。)。按照中國傳統習慣,這還是72日,隻不過是夜裡而已。正因如此,經常工作到深夜⑦(注⑦:僅以19597月前半個月為例,《楊尚昆日記》明確記錄夜間就寢時間的有:4日夜3時半、8日夜1時半、13日夜3時,記錄夜間看完電影后辦公的有:1日、5日,當然還有幾日工作到深夜而未作明確記錄的情況。參見《楊尚昆日記》上冊,第405—412頁。)的楊尚昆才會把73日的事情記錄在72日的日記裡——下午新增加的4個問題加上夜裡新增加的1個問題,自然是“又增加了5個問題”,共19個問題。

綜上可見,7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廬山會議討論問題在629日協作區主任座談會的14個基礎上又增加了4個,從而變成18個﹔會后,毛澤東連夜將其修改為19個,並指示楊尚昆換發﹔楊尚昆工作到深夜,寫日記時仍將此當成72日的事情﹔但是,73日與會者分組討論時拿到的提綱的確是19個問題,以至於不少參會者認為,前一天的討論問題就是19個。同樣,我們也能看出,《周恩來傳》、《彭德懷傳》、《彭德懷年譜》等著述關於72日就確定了19個討論問題的觀點,以及《毛澤東傳》中“當天夜裡,毛澤東把十九個問題重新修改一遍”

⑧(注⑧:《毛澤東傳(1949—1976)》下卷,第966頁。)的說法,雖不盡確當,但也絕不是無端揣測。

三、毛澤東最后補上的一個問題到底是團結問題還是國際問題?

如前所述,72日夜毛澤東又增加了一個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是什麼呢?

一段時間以來,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最后增加的是國際問題。如前所述,這種說法不准確,國際問題在628日毛澤東與周恩來通電話后,至遲在629日協作區主任座談會上就增加了。因此,毛澤東連夜增加的最后一個問題可以肯定不是國際問題。

根據《楊尚昆日記》可以斷定,它就在那“5個問題”之中,即(1)團結問題﹔(2)農村初級市場的恢復問題﹔(3)體制問題﹔(4)協作關系問題﹔(5)加強工業管理和提高產品質量問題。⑨(注⑨:參見《楊尚昆日記》上冊,第406頁。)到底是哪個問題引起毛澤東高度重視,需要連夜增加上去,並收回原件換發新件呢?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所著《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的一張圖片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是團結問題,圖片①(注①:參見[]羅斯·特裡爾:《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插圖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內容就是毛澤東修改的關於廬山會議討論問題的講話提綱。

該圖片(如右)非常清晰地顯示:毛澤東在原來打印的第十七個問題(農村黨團基層組織的領導作用問題)和第十八個問題(國際問題)之間用筆加寫了團結問題,並在前面寫上序號“十八”,而將原國際問題前面的序號“十八”改寫成“十九”。②(注②:參見[]羅斯·特裡爾:《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插圖本),第336頁。)

行文至此,人們自然會產生疑問:這不是與《毛澤東文集》第8卷所披露的情況相矛盾嗎?確實有這樣的問題。該書所列“廬山會議討論的十八個問題”中有團結問題,卻沒有國際問題。③(注③:參見《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82頁。)

這是否意味著最后增加的一個問題是國際問題呢?當然不是。理由有四:第一,按常理,如果毛澤東連夜緊急加上的是國際問題,那麼此后的會議應該突出這方面內容,而事實並非如此。第二,國際問題早在629日已經成為廬山會議14個討論問題之一,到72日下午略去,而到當日夜裡又重新加上,如此周折,可能性不大。第三,《楊尚昆日記》、《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和《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以及特裡爾著《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的圖片已形成一個完整的“証據鏈”,有力証明了最后增加的不是國際問題,而是團結問題。第四,《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根據毛澤東修改件或手稿刊印”的資料,和《毛澤東傳(最新版全譯本)》中來自“毛澤東修改件”的圖片,其可信度高於《毛澤東文集》中“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談話記錄稿刊印”的資料。

〔作者陳自才,山東魯東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山東煙台264025

(來源:《黨的文獻》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