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程中原
關於胡喬木名著《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寫作與發表經過,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951年五六月間,劉少奇請胡喬木為他起草一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大會上的報告稿。天氣很熱,胡喬木坐在放了涼水的澡盆裡,不到一個星期寫就。毛澤東批示不要作為領導人的講話稿了,就以胡喬木個人名義在《人民日報》發表。由於此說出自胡喬木夫人谷羽和當時任中辦主任的楊尚昆①(注①:詳見楊尚昆:《我所知道的胡喬木》﹔谷羽:《五十余年共風雨——懷念喬木》。兩文均收入《我所知道的胡喬木》一書,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版。),長期流傳,無人置疑。
筆者認為,此說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編輯出版的《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3卷公布了有關此事的重要檔案:劉少奇《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稿的修改》和《關於修改和發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一文的信》,實際上糾正了一些誤傳。筆者到中央檔案館查閱了有關檔案,經過學習研究,寫成這篇短文,以期對胡
喬木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這一重要著作寫作與發表的經過,做出一個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評述。
一、《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胡喬木為紀念建黨30周年寫的一份黨史資料。
檔案中保存有一份《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手抄的清稿。抄清稿用人民日報稿紙,每頁400字(20×20),共84頁。在這份經劉少奇和胡喬木修改過的抄清稿最后一頁末尾,劉少奇於1951年6月13日寫下一段關於傳閱征求意見的批語。這段批語,胡喬木作了幾處技術性修改,后來印在鉛印稿的封面上(見圖一)。批語全文如下(劉手稿用仿體,胡刪處加框,加寫者用宋體):
×××同志:
這是喬木同志寫的准備作為黨的卅三十周年紀念在國內外發表的黨史資料,想以黨中央宣傳部馬列學院名義發表。請各同志即刻閱看,並提出修改意見,迅速於收到后當日退回為盼。
劉少奇
六月十三日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胡喬木為紀念建黨30周年而寫的一份黨史資料,並非為劉少奇寫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大會上的報告稿。
二、劉少奇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文稿修改了3次,總計480余處。
在胡喬木寫出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文稿的抄清稿上,劉少奇進行了很多修改。胡喬木也作了不少修改。這是第一次。
6月13日付印的鉛印稿,分發征求意見的“各同志”是哪些人?其中哪幾位“閱看並提出修改意見,於收到后當日退回”了?因未見材料,不得而知。在檔案館看到的這份鉛印稿(見圖二)上,留下修改筆跡的有4人:毛澤東、劉少奇、胡喬木、陳伯達,改得最多的是劉少奇和胡喬木。這是第二次。
雖然我們不知道“各同志”中何人提出了修改意見,但從劉少奇6月17日給毛澤東的信(見圖三)中得知,在6月17日或此前“召集各同志討論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這是第三次。上面提到的有4人修改筆跡的鉛印稿,無疑包括這次討論后的又一次修改在內,只是我們無法分清哪些是會前改的,哪些是會上或會后改的。
總之,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修改,除作者以外,劉少奇是最多的。他先后改了三次:在抄清稿上改了一次,在鉛印稿上改了一次,開會討論后又改了一次,這才於6月17日上報毛澤東。據《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編者統計,劉少奇所作的修改總計480余處。劉少奇所作修改較為集中的部分收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3卷第465頁至484頁,共30多個自然段。在抄清稿和鉛印稿上所作的三次修改都包含在內。
三、用胡喬木名義發表是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用什麼名義發表?從劉少奇6月13日在抄清稿上的批語來看,他“想以黨中央宣傳部名義發表”。因為作者胡喬木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但胡喬木不贊成,把“黨中央宣傳部”改為“馬列學院”(見圖一)。所以,在鉛印稿的封面上,劉少奇6月13日的批語為“想以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但時任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學院副院長的陳伯達不贊成。這樣,劉少奇在6月17日給毛主席的信中建議:“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 《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3卷收入了這封信(見圖三),全文如下:
主席:
喬木此篇經過我的修改之后,印發給各同志看了,並召集各同志討論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請你即加審閱,閱后即退喬木進行翻譯,因國外內等著要用。后
面還有兩段,另次送上。
此篇擬用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但伯達不贊成。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請決!
劉少奇
六月十七日
毛澤東採納劉少奇的建議,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鉛印稿封面題下和內文題下都親筆寫上了“胡喬木”的名字(見圖四)。
可見,用胡喬木名義發表是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決定的。
四、《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發表前夜,毛澤東為此文定稿。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一文較長,《人民日報》提出,6月22日的報紙擴大版面,將文章一次登完。在公開發表前的6月21日,又有4處重要修改。胡喬木向毛澤東請示,希望在12點前答復退回。毛澤東即對所作修改一一批復。
胡喬木信和毛澤東批語的全文如下(文中黑體字原為著重號,括號中宋體字為毛澤東的批語):
主席:
“三十年”人民日報要求明日增出一張一次登完,現其余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頁清樣馬上看一下,在十二點前退回。
對陳獨秀說是當時“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擬改為“有很大影響的社會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是否較妥?(可以。)
“事實証明,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已經完全勝利”,此處用“方式”意義不明確,擬改“原理”或“道路”或“戰略”或“方針”,請示何者較妥。(“方針”為好。)
敘述整風時說“黨抓緊了這個局勢比較穩定的時期”,但前面說這是敵人掃蕩最殘酷最緊張的時期,似有不合。可否改為:“黨抓緊了這個局勢較少變化的時期進行了全黨范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這種教育在戰爭和革命猛烈發展和迅速變化的時期曾經是難於大規模進行的。”(這樣好。)
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人數各說都是十三人,惟李達說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兩說不知孰是?(是十二人。)
以上各點請指示。
敬禮!
胡喬木
二十一日
毛澤東的批復,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定稿。這篇中國共產黨的簡明黨史,就在1951年6月22日的《人民日報》上全文發表了。
〔作者程中原,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北京100009〕
(來源:《黨的文獻》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