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解天邊月:漫議毛澤東手書《歸國謠》著作權歸屬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1-18   
分享到 :

十年未解天邊月:漫議毛澤東手書《歸國謠》著作權歸屬

蕭永義

1992年《中國風》創刊號首次發表了三幅毛澤東抄錄的詩詞手跡。這三首詞中,《賀新涼》系毛澤東自己的詞作,《臨江仙》經查考系民主革命家黃興的詞作。至於《歸國謠》(以下簡稱“《歸》詞”)一首,是毛澤東本人還是其他人的詞作,雖經多方查考尚難確定,暫仍存疑。《歸國謠》全文是: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徹。清光不合青山失。清溪卻向青灘泄。雞聲歌,馬嘶人語長亭白。

在發表手跡的同時,《中國風》刊發了臧克家的專稿《讀〈毛澤東同志手跡三幅〉》。

該文有關《歸國謠》的內容摘引如下:

詞牌《歸國謠》,也做《歸自謠》。從內容上看,是贈別友朋的。

這篇作品,讀者一定要問,到底是毛主席自己的,還是他抄寫他人之作?體味再三,我個人傾向它是毛主席之作。這是從字句上,表現手法上,和其他詩詞比較之下得出的這個看法。毛主席1918年為了呼吁反湖南軍閥趙恆惕,來過北京。后來,1919年他重來北京,在北大圖書館工作。他選用了《歸國謠》這個詞牌子,是否他第二次來北京與親友分手話別之作?我隻能出之以“?”號,不敢確定。……

丁玲文章說:毛主席寫給她的詩詞,有他自己的,也有他人作的。從這三首詞中也得到了証明,《賀新涼》是他《賀新郎》的未定稿﹔《歸國謠》可能是毛主席的作品。其中三分之二是他自己的作品,前人的一首,似乎合了情理。

讀了臧克家的文章,許多毛澤東詩詞愛好者、研究者都感到欣慰。有兩位搜集、注釋毛詩者隨即將《歸》詞編入他們編的毛詩集中,未免操之過急。但繼續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無疑是有意義的。然而在后來一次毛詩詞研討會上,有論者提出了《歸》詞“是毛澤東抄錄近代杰出革命家黃興的詞作”的說法。

筆者傾向於臧克家之說,當年寫過一篇小文收入拙著《毛澤東詩詞史話》中。要點有四:

1、毛澤東的三幅手跡中,《臨江仙》一幅,題下注有“黃興·北京”字樣,經查,確系黃興到北京之作﹔《賀新涼》一幅,題下無注,系作者自己的作品。這幅《歸國謠》題下亦無注,同系作者自己作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毛澤東詩詞喜用“直”字,如“直下龍岩上杭”、“直上重霄九”﹔喜用“都”字,如“洒向人間都是怨”、“一片汪洋都不見”、“都是人間城廓”﹔喜用“白”字,如“漫天皆白”、“一唱雄雞天下白”、“歌未竟,東方白”等。《歸》詞正好接連用了這些字,詞中“把”字、“徹”字也近乎毛詞口氣。如“把汝裁為三截”、“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攪得周天寒徹”、“衡陽雁聲徹”等。“雞聲歇,馬嘶人語長亭白”與他的“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在句式、節奏乃至音律上也非常接近。

3、毛澤東故鄉韶山舊屬清溪鄉,今名清溪鎮,有青山環繞,清溪流經。《歸國謠》中的“清溪”的意象是否來源於此,也是值得玩味的。

4、“長亭”,韶山附近即有“如意亭”、“永義亭”、“郭家亭”等地名。毛澤東早年詩作“驟雨東風過遠灣”中還有“坐眺長亭意轉閑”之句,這裡將“長亭”寫入詞中也是非常自然的。

上述分析,筆者仍願秉持。這裡再補充兩點:

一、1992年《中國風》“按原稿排印”的《歸》詞釋文有一處還須斟酌。即“青光不合青山失”排成“青光不今青山失”(后又改作“青光不令青山失”)。筆者認為,“不令”也非原詞,當以“不合”為正。“合”者,閉合也,吻合也。“庄子”《齊物論》:“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吻合”亦即泯合。《史記》:“天下之士雲合霧集”。《漢書》:“天下之士雲合歸漢”。古詩詞中則有“日暮碧雲合”之類。《歸》詞中“合”字的用法,靈活而有意境。“令”字則無此種詞趣。毛澤東對《庄子》、《史記》等典籍是滾瓜爛熟的,如出他手,實極自然。

二、多年來,一些研究者遍查了與黃興有關的文獻資料,始終未見《歸》詞蹤跡。

1992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李捷查了台灣版的《黃克強先生紀念文集》。

2001年,長沙詩人彭明道查了《民國人物叢書·黃興卷》,從黃興后人手中查看了《黃克強先生詩聯選集》(湖南大學編,搜錄了兩岸散見於各種書刊以及館藏、私人收藏的黃興詩詞40首,楹聯30多首)。

2004年,筆者查閱了《黃克強先生書翰墨跡》(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197310月增訂本),其中有黃興詩詞聯手跡25幅。毛澤東手書之《臨江仙》赫然在目。

2005年,筆者查閱了《黃克強先生全集》(國民黨黨史會編,1974年增訂本,收黃興詩19首、詞15首,《臨江仙》在其內)。

2006年,解放軍防化學院游京錄受筆者委托從首都圖書館查閱了《黃興集》(湖南社科院編,1981年版)、《黃興年譜》、《黃興年譜長編》(1991年中華書局版,毛注青編著)。

筆者學力、精力有限,對《歸》詞作者的探索暫止於此。一方面固然希望毛澤東詩詞盡可能避免遺珠之憾,另一方面也絕不存僥幸之想,以免誤收他人之作。

感慨長系,綴詩四句:

壁上紅旗憶昔時,臨江纖筆棗園詩。

十年未解天邊月,隔海炎黃也夢馳。

[作者蕭永義,國防大學教授,北京 100143]

(來源:《黨的文獻》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