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辯証唯物論以便“少犯錯誤” ——重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掌握辯証唯物論以便“少犯錯誤”
——重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李 斌
﹝摘要﹞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在文中,毛澤東批判了唯心主義認識論,指出人類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提出了物質和精神、精神和物質在實踐基礎上的辯証轉化,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科學思想﹔號召應當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重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一次深刻的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再學習,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和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辯証唯物論﹔認識論
﹝中圖分類號﹞A841.26 ﹝文獻標識碼﹞A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毛澤東曾發出號召,要“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裡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裡的尖銳武器。”(《毛澤東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323頁。)1963年 5月,毛澤東在修改《中共中央關於目前農村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時增寫了一段話,即今天人們所熟知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這篇文章簡潔明晰,雖不足 1100字,但其蘊含的哲學思想卻十分豐富。文章一方面繼續堅持強調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可以說,它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十多年來,對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反復思考后的思想結晶。在文中,毛澤東嚴肅批判了唯心主義認識論,指出正確思想隻能從實踐中來,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思想﹔生動而深刻地闡明了物質和精神、實踐和認識在實踐基礎上的辯証轉化,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飛躍現象”﹔並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應當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
“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人們總會在心中自然或不自然地思考這樣一些深層次的哲學問題,我的思想是正確的嗎?正確的思想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針對這些問題,毛澤東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中開宗明義地作出了回答:“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裡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隻能從社會實踐中來,隻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0頁。)這就從正面直接回答了正確思想獲得的途徑,與一切非科學的認識論劃清了界限。
這是毛澤東鑒於“大躍進”運動以來我們黨所犯錯誤的嚴重教訓,而作出的哲學概括和深刻理論總結,是與一切唯心主義先驗論完全對立的。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在這裡作出的“三大基本實踐”的概括中,還特別將科學實驗提出來作為社會實踐的基本形式之一,這反映了毛澤東認為科學實驗對於社會主義建設和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著特殊重要性,也為后來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鮮明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文中可以看出,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深入,毛澤東已日益強烈地感覺到科學技術對於社會進步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正如 1963年他在《浙江省七個關於干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中所指出的:“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証,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進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証。”(《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 10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6年版,第 293頁。)或許正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探索中所獲得的成功經驗和曲折教訓,使毛澤東在這段歷史時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的正確思想隻能來源於實踐。
“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但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中,毛澤東用他那一貫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更加生動形象地闡明了這個深刻的道理,提出了“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角度來講,毛澤東關於物質與精神可以相互轉換的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觀點的堅持和發展。列寧曾在《哲學筆記》裡指出:“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列寧全集》第 55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第 182頁。)所謂“反映客觀世界”,是指物質變成精神﹔而所謂“創造客觀世界”,就是指精神變成物質。
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這是人在認識過程中的兩個飛躍。也就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指導新的感性認識,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世界改造成人化的世界,再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只是每一循環都到了更高的認識階段。關於這一思想,其實毛澤東早在 1937年所著《實踐論》中已有闡述。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中,毛澤東對這一思想進行了重新強調並加以豐富和發展,語言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有時代色彩,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堅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光輝典范。毛澤東提出的“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主要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首先,闡明了辯証唯物論的能動性和革命性。“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是一個認識論命題,而不是本體論命題。也就是說,毛澤東在這裡並沒有否定物質的第一性原理,他不僅堅持了一般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而且更重要的是堅持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參見孫伯鍷、侯惠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和現狀》下卷,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第 714頁。)他又指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0頁。)這說明物質和精神兩者能夠互相轉化,但物質決定精神是第一位的,思想需要物質作載體才能轉化,轉化是有條件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
其次,明確指出在人的思想認識的兩次飛躍中,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具有偉大意義,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毛澤東指出:“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0頁。)這也可稱之為認識論中的第一次飛躍。但“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隻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証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 ”(《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1頁。)也就是說,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檢驗后再次得到的思想認識被稱之為第二次飛躍。在這裡,毛澤東提出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具有偉大意義,相當於突出強調了真理檢驗標准的重大命題,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哲學思想。他指出:“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1頁。)
另外,強調了形成一種正確思想認識的過程的復雜性。早在《實踐論》中,毛澤東在考察人類認識運動的規律后,就已經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毛澤東選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 296—297頁。)在《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中,毛澤東著重對正確認識得以形成的規律和過程的復雜性作了說明。他指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1頁。)這就說明人們要想得到正確的思想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因為事物的發展都是曲折的,是要經過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發展路徑的。換句話說,永遠也不會自動生成一開始就完全正確的思想。這是人類認識發展的總規律。實踐沒有止境,認識也沒有止境。
“應當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
在這篇文章結束部分,毛澤東告誡我們要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的良苦用心。毛澤東鄭重指出:“現在我們的同志中,有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認識論的道理。問他的思想、意見、政策、方法、計劃、結論、滔滔不絕的演說、大塊的文章,是從哪裡來的,他覺得是個怪問題,回答不出來。對於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這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飛躍現象,也覺得不可理解。因此,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於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毛澤東文集》第 8卷,第 321頁。)這段話振聾發聵,一語破的。回顧我們黨 90多年的奮斗歷史,無論是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或是改革開放,隻有遵循了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我們黨的事業才會欣欣向榮﹔反之,就會犯下嚴重的錯誤。今天,在我們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新的歷史時期,更加需要遵循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 2013年 10月,中共中央將“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習培訓”作為全國干部教育培訓重點內容之一。這一決策,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而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是貫穿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認識論的一根紅線。
今天,我們重讀《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一文,就是一次深刻的辯証唯物論的認識論的再學習。文中所蘊含的科學內涵和哲學思想,對於我們正確認識和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者李斌,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副教授,海南海口5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