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斗 排除萬難 實現中國夢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6-10   
分享到 :

團結奮斗排除萬難實現中國夢

——紀念毛澤東同志《愚公移山》發表70周年

徐光春

1945年春天,抗日戰爭進入了奪取最后勝利的重要關頭。為了“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6月11日,毛澤東同志以《愚公移山》為題作了黨的七大閉幕詞,意味深長地講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提出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賦予了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從此,《愚公移山》作為中共七大的重要文獻,成為既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毛澤東思想的經典著作,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用中國的故事、中國的語言、中國的風格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作了精辟闡述,永遠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愚公移山精神成為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思想引領,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奮發圖強的巨大精神力量。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濟南軍區調研、2014年APEC峰會、全國兩會江西代表團審議等多個場合,多次重提愚公移山精神,賦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愚公移山精神已成為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動力。

《愚公移山》發表70年來,愚公移山精神穿越時空,始終鼓舞和激勵著中國人民頑強拼搏、奮斗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毛澤東同志倡導的愚公移山精神,集中而形象地體現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勇於奮斗、敢於犧牲、善於進取偉大品格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堅韌不拔、團結奮進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可以說,愚公移山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凝結為共產黨人的崇高革命精神,成為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愚公移山精神必將繼續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勇往直前,不斷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

偉大的事業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當前,全國上下正在致力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實現中國夢,既是美好的發展前景,更是艱苦的奮斗歷程,其難度之大,更需要偉大的精神力量來推動。當前,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形勢,我們學習紀念《愚公移山》這一不朽著作,就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新狀態迎接新挑戰,以新能力引領新常態,以新作為開拓新局面。

要保持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鬆。戰略定力,就是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要穩得住。咬定青山不放鬆,不能為一時的利益,一時的情緒,一時的引力改變初衷,改變目標和方向。愚公正是靠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盯住目標,決不動搖,一代又一代、世代無窮地挖山不止,從而實現了自己的美好理想。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怎樣才能實現?就是要奮斗不已,發展自己,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國力,不斷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和平發展帶來的利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清醒堅定,毫不動搖。特別是當前,全面建成小康進入關鍵期,發展任務艱巨繁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各種問題矛盾相互交織,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面依法治國進入爬坡期,需要翻越很多高坡和彎道﹔全面從嚴治黨進入深入期,需要直面“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調整變化和國內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我們要下定決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主動應對、有效施策,切實擺脫“速度糾結”“轉型焦慮”和“改革創新畏難”等困擾,更加注重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發展,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蹄疾步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強力引擎拉動,努力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盡早實現新舊增長動力的轉換。

要增強創新意識,開拓進取求突破。愚公為什麼要移山?就是為了開辟與外部世界的通道,使當地更好地和外部世界聯系起來,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條件。這種不滿足於現狀、勇於創造生活的精神就是開拓進取精神,是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時代,實現內外聯動、協同發展是區域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互聯互通的全新探索。當前,我國的改革已進入到深水區,這裡有“堰塞湖”,那裡有“腸梗阻”,可謂困難重重,有許多需要挖掉的“大山”、需要開辟的“通道”,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改革創新,千難萬難。面對“難”字,膽小者望而卻步,勇敢者勇往直前。排除萬難,首先要在思想上去“藩籬”。推進改革創新,必須敢於擔當,觸及矛盾,學會思考,撥開短視思維的枝蔓,廓清紛繁復雜的迷霧,善於求真、求實、求新,而不能顧及個人和小集團的名利得失,不能懷抱既得利益不放,不能任性用權阻撓拖延退卻。其次要把開拓進取落實到深化改革的具體實踐中,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弊端,向改革要發展的動力,向改革要發展的優勢,向改革要發展的空間,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強大動力。

要強化優良作風,務實重干勇擔當。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愚公移山精神最大的特點就是干,就是真干、實干,而且隻要是認准了的事情,就要力排眾議、義無反顧、一干到底。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敢為人先”的精神,堅持既定的發展戰略,盯住既定的發展目標,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把工作抓在手上,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既要反對“亂作為”,又要反對“不作為”,積極地干、科學地干、持續地干、創新地干、扎實地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要敢於壯士斷腕,在浴火中求重生。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特征是走勢分化,下行壓力加大。無論從區域、產業還是企業看,凡是注重結構調整、需求分析、改革創新和質量效益的,日子都比較好過,反之即反。這說明,伴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民經濟的需求結構、生產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等的調整正在向縱深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淘汰落后和企業兼並重組開始邁出堅實步伐,由此造成有的地區、部分產業、一些領域的經濟金融風險有所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是維系現狀抑或重走老路,還是壯士斷腕實現鳳凰涅槃?我們要像愚公一樣堅定信心、不怕犧牲、決斷決行。結構調整是一個痛苦割舍過去和孕育分娩新生的客觀進程,規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也是我們不得不闖過的關口。推進結構調整引發“幾家歡樂幾家愁”的背后,既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氣風發,也有“寒猿啼斷西岩月”的悵惘意緒。30多年改革實踐已經証明,誰起身早、決心大、斷舍離,誰就贏得先機、脫胎換骨、掌握主動。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唯有“不怕犧牲”、風雨兼程,切實擺脫習慣思維和原有路徑依賴,敢於割舍“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煩惱,才能在“騰籠換鳥”、浴火重生中,迎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美好前景。

要排除千難萬險,去爭取新的勝利。黨的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一句話,千難萬險擺在我們的前進路上。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不畏艱險,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才能有效實施,“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才能成功實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大願望才能落到實處。

要堅定必勝信念,實現偉大中國夢。信念是方向,信念是力量,信念是我們心中的太陽。70年前,毛澤東同志之所以多次向全黨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念,即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外國侵略者的,也不是國內反動派的,民族一定要解放,革命一定要勝利。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今天,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變化和艱巨繁重的國內建設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重新講述愚公移山故事,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要繼續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步樹立必勝的信念。我們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力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樹立信心、堅定信念,以革命的實干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直面矛盾、正視困難,破關奪隘、攻堅克難,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懷信心,團結奮斗,勇往直前,奪取勝利。

(作者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6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