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兩論”多感悟

作者:張海文    發布時間:2016-05-30   
分享到 :

重讀“兩論”多感悟

張海文

 

《實踐論》和《矛盾論》,是毛澤東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中國革命經驗進行深入反思寫出來的,是活生生的中國革命的認識論和中國革命的辯証法。經過幾十年的學習積澱,“兩論”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本底色。有位中央領導同志曾認為學習“兩論”是哲學入門的一個有效途徑,領導干部學哲學可以提倡從學“兩論”入手。這說得確實到位。我有過文字工作經歷,現在做實際工作,但始終對“兩論”崇敬有加,經常研讀。《習近平黨校十九講》要求領導干部讀馬列經典,特別提到“兩論”。最近結合黨校學習,又一次研讀“兩論”,感觸良多。

現在,我們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形勢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更要有善於破解難題、化解矛盾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很高的看家本領。看家本領從何而來?結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實際把“兩論”學習好運用好,無疑是一個重要途徑。

既要加強學習又要勇於實踐,做到知行統一。《實踐論》副標題就是“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這部著作實際上確立了辯証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具體到工作上,工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邊學習邊實踐並使兩者有機統一亦即知行統一的過程。對領導干部來說,要成為勝任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就必須具備專業的理論和政策,了解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這一切既來源於書本知識的學習,又來源於把知識訴諸於行動的實踐。學習是為了提高認識以更好實踐,實踐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並不斷豐富理論,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就是知行統一。如果隻學習理論不善運用不會運用就容易出現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如果憑感覺想當然不學習不總結就容易出現經驗主義、主觀主義。現在,干部隊伍普遍文化水平較高,也不乏實際工作經歷,但還不同程度存在“本領恐慌”,原因之一恐怕與沒有做到知行統一有關。有的理論學習不扎實不系統不深入,滿足於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或者不注意學習新知識,知識老化,吃老本﹔或者死讀書,讀死書,不能結合實際工作理解思考。還有的理論生搬硬套,“隻唯書、隻信洋”,隻記住了理論的字義,沒有理解透理論的本質,不顧客觀條件、實際環境機械加以運用。更有的對理論不屑一顧,憑感覺決策,靠經驗辦事,不相信規律,成為“拍腦袋、拍屁股、拍胸脯”的“三拍”干部。由此可見,不能做到知行統一,要麼教條主義要麼經驗主義,要提高實際工作能力是很難的,對於實際工作也十分有害。

既要埋頭工作又要善於總結,做到干悟結合。我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工作很認真也很投入,任務完成的也不少,但能力提高不快,方法要領掌握不多。學了“兩論”之后,就比較注重每項工作完成后的總結,從工作內容、方式方法、質量效率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好的做法繼續保持,查找不足之處及時改進,善於汲取他人有益經驗,日積月累收獲很大。這種干悟結合,確實事半功倍。這符合認識的辯証法。干是實踐,悟是認識。能力要提高,就要善於對實踐進行提煉,就要不斷有所覺悟,發現規律總結規律。干悟結合,就是要完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所以說,我們不僅要干好工作而且要善於總結,通過總結來檢驗工作成效,通過總結深化對工作的認識。隻說不干,是空談主義﹔隻干不總結,就會陷於事務主義。事務主義,隻能是忙忙碌碌、忙而無果,能力水平不可能提高起來。

既要認真執行政策又要注重工作調研,做到踐思互動。當前我國各項改革和發展事業正處於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既需要通過頂層設計制定符合實際的科學合理的政策,更需要結合實際將政策落到實處,還需要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大膽探索實踐,這三者都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關系。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找准問題、摸清情況和科學論証基礎上。關起門來研究政策,刻舟求劍研究政策,照搬照抄研究政策,都是不可取的。隻有注重調查研究,通過認識、分析、思考形成政策,這樣才能使政策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在政策落實中,一定要吃透精神、領會實質,全面而不是片面地、靈活而不是機械地貫徹執行。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重政策實施效果的跟蹤評估,不斷根據反饋情況完善優化政策。某些領域沒有現成政策的還要積極探索創新,為政策制定提供實踐基礎。在此,要求我們必須學會調查研究,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堅持實踐出真知的哲學觀。

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具體分析,做到水土相服。用理論指導實踐,也有一個水土服不服的問題。同樣的樹種,南橘北枳,何以如此?就是土壤條件不一樣,環境條件不一樣。因此,既要掌握普遍規律,又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全靠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探索。當然,搞市場經濟,西方國家有了三四百年歷史,探索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有的我們可以採取“拿來主義”。但不是所有的西方經驗都適合我們。因為制度條件完全不一樣,所以,在市場經濟建設上,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更不能把國外的教訓當經驗囫圇吞棗地吸收。一些認識成果包括規律性東西的運用是有條件的,脫離具體情況不加分析地運用隻會產生錯誤的結果。這一點,我們在學習和實際工作最容易忽視。學習“兩論”,搞清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証關系,始終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能夠保証我們的工作得到科學的指導。

既要抓住重點又要全面協調,做到統籌兼顧。我們常說在工作中要學會“彈鋼琴”,就要像“兩論”提出的那樣,能夠“對具體矛盾進行具體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抓住重點、切中要害,問題解決起來才能迎刃而解。在突出重點的同時,也要兼顧一般,做到統籌協調,如果忽視次要矛盾或矛盾次要方面,相應的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也難以解決好,並且隨著事物的發展變化,次要矛盾或矛盾次要方面也會轉化為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所以,這既是認識論也是方法論,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必須把握好的重要方面。

來源:學習時報》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