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筆談)

作者:曲青山 張榮臣 張江汀 王民忠 高世琦    發布時間:2018-06-11   
分享到 :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筆談)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國家治理體系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堅持黨的領導,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為此,本刊特約請5位領導干部和專家暢談如何理解和踐行“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話題。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 曲青山

 

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近代,由於外國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者的腐朽,才漸漸落伍了。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英國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80年間,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台,想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中國的農民階級要救國,發動了太平天國起義,最后失敗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要救國,進行了戊戌變法,最后也失敗了﹔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救國,舉行了辛亥革命,最后還是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但是,這個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人民依然處在悲慘的境地。辛亥革命后,政黨政治在中國興盛起來,1912年之后全國曾出現過大大小小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但最終大都曇花一現,很快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到抗戰前后,資產階級中間派再度活躍,紛紛組黨,在中國又形成了一個除國民黨和共產黨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他們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第三條道路”,但由於國民黨蔣介石的專制統治,不允許他們合法存在,最終他們轉變態度,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陣營。而國共兩黨及其領導下的兩大軍事力量的較量,最終以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近代中國歷史表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都沒有能力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20世紀上半葉之前先后建立起來的不同性質的政黨、政團都未能提出正確的綱領並發動人民群眾,以解決近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歷史表明,隻有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擔負起了這個艱巨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創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地,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庄嚴使命,這就涉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雖然還是一個很小的政黨,但它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它提出的綱領和奮斗目標,代表著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由中國工人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工人階級是近代社會裡最先進的階級,它大公無私,革命最徹底、最堅決,也最守紀律,最有力量。中國工人階級除了具有工人階級的一般特點外,還與廣大農民有著天然聯系的獨特優點。中國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的表現和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說明它就是中國社會最先進的階級力量,在中國建立工人階級政黨已經有了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向世人宣告黨沒有自己的私利,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如果中國共產黨有自己的私利,它的存在和所有奮斗都將失去意義。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不同於其他政黨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具有自己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也是我們黨所特有的,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以上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有了以上的這些特點,我們黨就做了其他政黨做不了、做不成的事,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從中國眾多政黨中脫穎而出並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原因,也是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本原因。

今天,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一個擁有89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在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長期執政,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基礎上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推動者、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的潮流,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輝煌篇章。我們相信,隻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中央黨校教授 張榮臣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這對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

黨的領導,是指馬克思主義政黨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所起的引導和向導作用。黨的領導的實質就是幫助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因此,黨的領導不是簡單靠行政權力來實現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來實現的。黨的領導需要靠自己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靠向人民群眾作宣傳教育工作,使人民群眾自覺地接受和執行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早在1850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中就提出工人政黨要成為領導工人其他組織的中心和核心的思想,以保証無產階級的立場和利益問題能夠進行獨立討論而不受資產階級影響。毛澤東同志更鮮明地提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黨的核心領導地位這一思想始終貫穿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領導地位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奮斗實踐中做出的正確選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之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進入到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各種發展陷阱、疑難雜症、兩難命題擺在我們面前。復興路上,沒有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就會進退失據、貽誤戰機,甚至出現顛覆性失誤。這方面蘇共就是教訓。當年戈爾巴喬夫修改憲法,取消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又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造成黨內思想極大混亂,使黨喪失了組織力、領導力、凝聚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在黨章和憲法中對黨的領導地位作出規定,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根本屬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一切工作當中去,貫穿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改革發展每個環節。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是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的。黨的領導首先是對國家政權的領導,但還包括黨對國家和社會一切事務的領導,它涉及的對象包括全體黨員和黨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既要領導方方面面,又要貫穿各個領域,是一種全面的領導。當代中國,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如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如何等一切問題,全系於中國共產黨一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必須集中精力領導經濟建設,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黨必須實行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全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必須保証國家的立法、司法、行政、監察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黨必須加強對群團組織的領導,使它們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黨必須適應形勢發展和情況變化,完善領導體制,改進領導方式,增強執政能力﹔共產黨員必須同黨外群眾親密合作,共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把握四個重點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 張江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歷史擔當,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是有了黨的堅強領導,中國人民才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國發展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才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從根本上講還是要靠黨的領導,靠黨領航掌舵,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斗,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引領“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努力為實現黨肩負的偉大使命而不懈奮斗。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維護核心、集中統一是根本。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首要的是維護核心,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決不打折扣、搞變通。去年底,青島市委制定了《中共青島市委常委會關於堅決維護和服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意見》,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堅決落實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這個第一位的政治要求。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高舉旗幟、凝心聚魂是基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和旗幟。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我們一定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學深悟透這一光輝思想,加深理解、全力踐行。持之以恆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落細落小落實,更好地統一思想、凝心聚魂,匯聚各方面力量同頻共振、同向而行。特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兩個走在前列,一個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奮力把青島建設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時尚美麗、更加獨具魅力。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關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這就像“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組織的職能部門作用,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市委常委會定期聽取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黨組工作情況匯報,充分體現黨的全面領導。引導各民主黨派自覺恪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個根本政治原則,鞏固“眾星捧月”的生動局面。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完善制度、強化執行是保障。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必須以黨章為根本,以中央制定的黨內法規為主干,健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提供制度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按照中央決策部署,青島承擔著黨內法規制定試點工作,市委已經研究出台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辦法、黨政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實施辦法等黨內法規,還將出台市委加強督促檢查促進工作落實實施辦法、嚴格組織生活實施細則等法規。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我們一定嚴格貫徹執行各項黨內法規制度,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不斷完善體制機制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 王民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加強對黨和國家事業各個領域的領導,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真正發揮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証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非常正確的。離開黨的領導,中國的一切現代化目標都不可能實現。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新的長征路上還會有“臘子口”、“婁山關”,我們黨自身也面臨各種風險和考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沒有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中華民族必將是一盤散沙。

怎樣才能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早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進入新時代,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性的舉措還在於不斷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機制。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起改革大旗,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了影響黨的全面領導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性安排,把黨的全面領導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實現了黨的堅強領導、國家治理的高效有序,充分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制度優勢,確保了黨的長期執政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今后,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鍵靠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制度支撐,在於落實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以憲法和黨章為統領和根本遵循,以准則、條例等中央黨內法規和國家相關法律為主干,不斷健全和完善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制度體系。推進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依據黨內法規特別是黨章管黨治黨,依據法律法規特別是憲法治國理政,通過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制度創新,將黨的全面領導徹底納入制度性的良性軌道上,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常態化、長效化和制度化。

要堅持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中國共產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堅強有力的整體。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在黨的領導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黨的中央委員會則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關鍵在於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還要不斷完善和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具體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既堅持紀律又保持活力,努力在全黨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不斷優化黨的組織機構設置,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不斷增強黨的領導力。一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書記處、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定期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報告工作,這是保証黨的全面領導和集中統一領導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二是將地方黨委常委會聽取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黨組工作情況匯報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注重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善於通過這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來貫徹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實施黨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三是對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黨委、黨組和基層組織的功能定位進行動態調整,賦予黨的組織相應的職權,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性安排向縱深發展。

 

 

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全國黨建研究會副會長 高世琦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全面增強執政本領,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隻有不斷學習、加強鍛煉,努力使政治覺悟、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跟上時代發展要求,切實提高執政本領,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黨歷來重視增強全黨的本領。早在1939年,毛澤東同志就提醒全黨,“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多年來,我們黨堅持不懈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執政本領不斷增強,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黨面對的矛盾和問題復雜多變,這些都對我們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適應黨和國家工作的新進展,努力增強各方面本領,包括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都必須著力強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我們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根據新時代黨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針對黨員干部隊伍的狀況提出的要求,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這八個方面本領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既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又要求明確,特色鮮明﹔既有宏觀高度,又務實管用,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對執政能力建設認識的新高度。它緊緊抓住了新時代提高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關鍵,具有強烈現實針對性和重要戰略意義。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隻有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有效解決各級黨員干部在本領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才能適應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和執政實踐的需要,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全面增強執政本領,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加強理論武裝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基礎。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堅持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進新時代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的行動指南,既是世界觀、價值觀,又是認識論、方法論,貫穿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境界、實踐要求。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積極參加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增強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用這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切實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個環節。要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於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論,自覺用以改造主觀世界,提升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執政本領,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更好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任務。

要提高黨員干部政治定力和政治領導本領,保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四個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保持政治定力。黨員干部要自覺經受黨內政治生活鍛煉,在復雜斗爭實踐中積累政治經驗,增強政治堅定性、敏銳性和洞察力、辨別力,在事關政治原則的重大問題上,做到頭腦清醒、心明眼亮、立場堅定。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精神,善於從政治上把大局、看問題,善於從政治上謀劃、部署、推動工作,做到堅守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提高黨員干部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善於破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我國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復雜、形態更加高級、國際國內聯動更加緊密,各項工作對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不斷提升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能力。要突出事業引領,樹立靠素質立身、靠實績擔當的理念,為黨員干部搭建干事創業、施展才華的舞台,引導他們在推進各項事業中提升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加強精准化教育培訓,著眼於夯實黨員干部履職盡責的專業基礎,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科學安排教育培訓內容,不斷豐富干部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加快知識更新,注重培養干部的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努力打造又博又專、適應實踐要求的素養結構,培養兼收並蓄、融會貫通的通達之才和“學有專長”的內行領導。要按照高素質專業化要求選干部配班子,使大批政治強、業務精、業績好的干部脫穎而出、擔當重任。

要從嚴從實教育管理黨員干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引領帶動和表率示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從嚴管好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落實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的要求,堅持抓早抓小、咬耳扯袖,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引導黨員干部處理好真與假、是與非、公與私、實與虛、儉與奢、親與清的關系,自覺增強黨性修養、提升精神境界。要教育黨員干部增強道德定力,勤於檢視心靈、洗滌靈魂、校准價值標准,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樹立優良政德,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本色。要加強宗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斷提高凝聚群眾、服務群眾本領,在真心真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中贏得群眾信賴,不斷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來源: 黨建 2018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