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軍: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4-18   
分享到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

徐永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呈現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座嶄新豐碑。本文從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的視角,對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實踐進行考察,系統總結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經驗。這對於認識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發展的理論依據、實踐基礎、原創性貢獻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發展趨勢與命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它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呈現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座嶄新豐碑。這其中有什麼奧妙,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有哪些寶貴經驗?從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的視角,對五年多來黨的理論創新實踐進行考察,至少有以下四條基本經驗。

堅定“四個自信”,在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中,保持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貫穿黨的歷史波瀾壯闊交響樂的主旋律,也是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主基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全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是這份自信,不僅增強了我們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而且增強了我們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自覺。

這種自覺,體現在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上。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精神旗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基礎。如果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時代,我們面臨著十分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艱巨任務,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不斷發展的實踐提供指導。這是我們避免在根本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的重要保障。

這種自覺,體現在對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深刻認識上。科學認識、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價值和時代價值。比如,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達到馬克思主義的高度。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馬克思主義對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為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這個“偉大的認識工具”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思想武器,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了方向。

這種自覺,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鮮明主題。為堅定全黨全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些重要論述,深化了全黨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必然性、科學真理性和理論意義、現實意義的認識,為新時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了堅定的政治、理論和群眾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在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豐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動力源。新時代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作出的重大判斷舉措,都是著眼於破解難題、攻克難關、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

這種導向,體現在立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著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正是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斷,提出並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結果,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這種導向,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突出問題上。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順應人民期盼,聆聽人民心聲,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思想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五年多來,“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向前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成為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價值基點。以此為基點,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應時而生。這些新思想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價值底色更加熠熠生輝。 這種導向,體現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風險挑戰上。善於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征。五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提高了我們認識、預判、把握、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對於我們警惕、防范“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打好防范、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和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樹立歷史眼光,在把握歷史規律、吮吸優秀傳統文化養分中,賦予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多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是我們樹立歷史眼光、涵養歷史思維的重要源泉,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肥沃土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歷史、現實、未來貫通起來,對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深刻的歷史比較和分析,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征程中展現出深邃的歷史眼光。

這種眼光,體現在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上。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五年多來,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探求歷史規律中,我們黨獲得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結論。比如: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等等。這些基本結論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是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答卷。

這種眼光,體現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有著深厚歷史淵源。五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他指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價值追求,把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到了新的高度,為新時代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指明了方向。

這種眼光,體現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上。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闡述治國理政的道理,賦予當代馬克思主義鮮明中國特色,是習近平總書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鮮明特征。比如,他引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激勵人們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他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號召全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他講述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提醒黨員干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等等。這些經典名句、歷史故事的巧妙運用,賦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又一成功典范。

堅持全球視野,在為全球治理和人類對美好社會制度探索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彰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世界意義

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隻有引領時代才能走向世界。運用馬克思主義寬廣視野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的脈絡和走向,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題中應有之義。五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看世界,面向世界看中國,應時代之變遷、領時代之先聲、立時代之潮頭,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和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展現了寬廣的全球視野。

這種視野,體現在科學分析和把握世界發展大勢上。堅持全球視野,首先必須科學分析世界大勢,把世界認識清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並且常做常新的課題。為回答這個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極具指導性的原則和方針。比如,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要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准、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等等。基於這些原則和方針,黨中央作出了關於國際國內形勢的新判斷。這些判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其形成、發展的實踐依據,是其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

這種視野,體現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上。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進程加速發展,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不斷加深。這必然要求我們把中國的發展置於國際大背景下通盤考慮。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提出和踐行正確義利觀、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等等。這些新思想新理念,生動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我國和世界發展的戰略眼光、全球視野,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新的時代內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

這種視野,體現在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方案上。如何在世界格局的大變動中把握機遇、贏得主動?如何為人類發展作出中國貢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思考的兩個重大問題。五年多來,他充分發掘中華文化中同當今時代共鳴的治理理念,在國際經濟政治治理體系變革中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主張。比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提出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等等。這些新理念新主張,充滿中國智慧,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被寫進聯合國文件。這些新理念新主張,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各國利益,增加了利益匯合點,為破解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貢獻了中國智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理論,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寬廣的全球視野,為世界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堅定了信心、注入了活力。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委員)

(來源:《學習時報》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