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十三五”規劃建議怎樣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15-11-12   
分享到 :

“十三五”規劃建議怎樣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第六編研部主任陳理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說,“四個全面”是“一個戰略目標、三大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有什麼內在邏輯聯系?如何在未來五年中指導和統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方面工作?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十三五”規劃建議怎樣體現“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邀請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第六編研部主任陳理對此進行深入解讀。

 

“四個全面”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協調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有很深刻的論述和形象的比喻。

習總書記說,“四個全面”是“一個戰略目標、三大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國家的發展水平就會邁上一個大台階,我們所有奮斗都要聚焦於這個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就缺少動力,社會就沒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就不能有序運行,就難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不全面從嚴治黨,黨就做不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也就難以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四個全面”就是這樣一個邏輯關系。

習總書記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即“鳥之雙翼、車之兩輪”。這主要是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說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像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習總書記還有一個概括,即“姊妹篇”、“破和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和四中全會決定是“姊妹篇”,體現了“破”和“立”的辯証統一。全面深化改革側重於“破”,要破除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全面依法治國主要是“立”,要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從法治上為解決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握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堅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因此,我們要把每一個“全面”都放在整個戰略布局中來理解和把握。

五中全會對“十三五”階段性特征做出歷史定位

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十三五”時期的階段性特征有一個很重要的定位,認為這是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習總書記說過,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將要實現,的確讓人十分振奮。

習總書記圍繞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很多重要論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目前階段來說,最重要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動和促進其他各方面工作相協調,致力於建成發展成果真正惠及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

今天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條件下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注意和把握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准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我們一方面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另一方面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這就要求我們緊緊抓住新機遇,妥善應對新挑戰,努力創造新優勢。二是,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新要求,要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特別是要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解決當前制約發展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重大問題。

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堅持“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表明了我們黨執政興國和治國理政的新思路,對制定和落實“十三五”規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必須遵循六大原則,其中之一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對保証我們完成“十三五”規劃、對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

圍繞著深化改革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系,習總書記也有很多深刻論述。比如說到改革,首先強調要堅持正確方向。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中,一句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另外一句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話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正確方向非常重要。

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軍隊等所有領域的改革,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堅持正確的方法論,這裡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等重大關系。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頂層設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確實是一個很重大的理論突破。

我們要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當中有一個很重大的舉措,就是“一帶一路”建設。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攬政治、外交、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實施新一輪擴大開放的一個重要舉措。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說,就是實施“一帶一路”重大戰略,可以再為我們這隻大鵬插上兩隻翅膀,使之飛得更高更遠。

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一破一立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很重要的是讓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怎麼才能實現呢?這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提供發展動力,釋放社會活力。同時,還得把這些活力往有序方面引導,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習總書記說的很清楚,改革和法治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一破一立,這樣才能保証整個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所以十八大以后,特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全面部署,提得很高、看得很重,進行了很大的推進。

五中全會強調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可以把它跟習總書記另外一個觀點聯系起來把握,就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我們所說的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主體當然是指我們黨,各級黨政組織,包括各級領導干部。如果各級黨政組織,特別是領導干部,不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去做,不按照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去推動發展,違反一些規定,觸碰一些法律底線,帶來的不好影響往往是破壞性的,甚至是致命的。

從嚴治黨,防止精神“缺鈣”和“軟骨病”

全面從嚴治黨,是習總書記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為什麼要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到那麼高的位置,把它作為“四個全面”的一個重要方面?規劃建議中也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完善“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習總書記說的,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習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有著很豐富、很深刻的論述。

第一,要堅定理想信念。習總書記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所以習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第二,要嚴明紀律。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包括要完成五中全會剛剛提出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任務很艱巨,要完成這些任務,沒有紀律不行。在各種紀律裡面,首要的是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最核心的是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

第三,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就是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做到“四有”,即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第四,要堅持不懈地抓作風建設。習總書記有句話說的很好,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就需要繼續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精神,堅持不懈地糾正“四風”,鞏固和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特別是當前要認認真真地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使我們作風建設取得大的成效。

第五,要堅決懲治腐敗。腐敗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不滿意的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再強調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確實取得了很大成效,贏得了黨心民心。

(新華網《新華訪談》工作室整理)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