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極不平凡歷程的忠實記錄——寫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出版之際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18-11-10   
分享到 :

五年極不平凡歷程的忠實記錄

——寫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出版之際

陳理

 

[摘要]《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三冊,忠實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極不平凡的歷程,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步伐和成果。這主要體現為:一是科學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並進而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舉措,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動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三是突出強調意識形態工作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堅定文化自信,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四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高﹔五是堅持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重點突破中實現整體推進並取得顯著成效﹔六是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七是科學研判國際形勢,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重要理念、重大舉措,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這一時期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關鍵詞]《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歷史性成就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近日出版了,連同20149月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20166月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系列。這部文獻集很厚重,它以上中下三冊、209篇文獻、將近200萬字的規模,忠實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極不平凡的歷程,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步伐和成果,全面展示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不斷展開並不斷指導發展著的實踐的偉大進程。這部重要文獻集的出版,為學習理解把握這五年極不平凡的歷程,特別是探究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原因,提供了十分豐富、十分珍貴的權威可靠的文獻依據。

經濟是基礎。要觀察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角度。翻開這部文獻集,給人很深的一個印象,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始終對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保持一種清醒的認識,堅定不移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多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這一時期最突出的中心工作,發展成為這一時期最鮮明的主題。但這一時期的發展,又是在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大潮和極其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條件下實現的。這既為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也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取得重大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創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使十八大以來經濟建設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具有新的時代內涵。

這一時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其復雜,充滿變數,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和不少困難,增長速度從很長一段時期將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回落至7%左右和7%以下。一時間,關於中國經濟怎麼了的各種疑慮、擔憂紛紛出現,唱衰中國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對中國經濟怎麼看,是這一時期中國發展首先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下了很大功夫來科學研判國內外經濟形勢。從這部文獻集收入的習近平《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新常態怎麼看,新常態怎麼干》《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工作著重抓的三件大事》等代表性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黨中央是如何透過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深刻把握經濟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准確把握中國經濟所處的方位、發生的變化,作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重大判斷的。習近平這方面論述十分豐富,思想也極為深刻。無論是對中國經濟“三期疊加”的重大判斷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73頁。,還是中國經濟新常態概念的第一次提出參見《人民日報》2014511日。,特別是對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的三個主要特點參見《人民日報》20141110日。、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帶來的趨勢性變化九個方面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241245頁。全面系統的深入分析,集中展示了黨中央對變幻莫測、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的研判過程及取得的重要認識成果。習近平說得很清楚,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實同國際金融危機這一外因的影響有直接關系,但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就是我們正面對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91頁。概括地說就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僅是一個客觀階段,更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對經濟形勢的這種深刻認識,緊緊抓住了中國經濟的要害和實質,為解決中國經濟怎麼干問題提供了扎實可靠的基礎。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245頁。其結果是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一套政策框架,對指導經濟工作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這套政策框架中,新發展理念處於核心地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針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方面發生的新變化,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強調,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要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確定這一時期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五大發展理念有著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是針對中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是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

這次全會結束后不久,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又進一步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參見《人民日報》20151111日。這一任務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建設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經濟怎麼干的問題。習近平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國內經濟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112頁。他強調,當前一個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就是“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

在這套政策框架中,還包括改革、創新等重要內容。無論是新發展理念,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來說,都屬於改革的內容。習近平指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變革。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827頁。他還指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116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揚改革的旗幟,把全面深化改革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特別是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重大推進。在以習近平為組長的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直接推動下,這一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得以蹄疾步穩地推進,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推出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為這一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

習近平指出,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第154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適應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特別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中國經濟由大變強,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習近平進一步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31頁。的號召,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下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綱要》等,明確提出,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這一系列重大理念、重大舉措,為成功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乃至這一時期中國各方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更彌足珍貴的是,我們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高了領導經濟工作的本領,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對中國經濟發展更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是十分寶貴的思想財富。

這一時期,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社會始終保持和諧穩定,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堅強保証。中國的成功,又一次科學印証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強有力反作用的重大論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道理: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隻有西方一種制度模式,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事實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歷史終結論”已經終結,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這部文獻集,通篇貫穿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強烈政治自信和制度自信。從書中許多文獻中可以看到,五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是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所有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也是十八大以來五年間所有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早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就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2頁。隨后,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從社會主義源頭說起,分六個階段對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發展進程特別是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把握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進行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18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就像一根紅線貫穿整部文獻集。習近平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348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穩致遠,不犯根本性、顛覆性錯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是強調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有一些人總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發展,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習近平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在某些方面、某個時期,快一點、慢一點是有的,但總體上不存在中國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沒有改。問題的實質是改什麼、不改什麼,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習近平深刻指出,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參見《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1頁。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立場、原則,是中國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三是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保証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全面依法治國問題,並通過《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時期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習近平深刻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這三者統一中,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參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文獻選編》(四),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700頁。可以說,抓住了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也就抓住了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真正打通、有機統一的關鍵。

四是強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這一時期黨的建設最鮮明的特征。無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削弱,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從根本上扭轉了黨的領導弱化的狀況。習近平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355頁。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國出現了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不僅我們確定的目標不能實現,而且必定會產生災難性后果。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1頁。我們黨90多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的歷程,都充分印証這一點。

這一時期,政治建設方面還有許多值得記錄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我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等,中央分別召開了紀念或慶祝大會,習近平都發表了重要講話,進行了很好總結,提出了很重要的思想。比如,強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88頁。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5356頁。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504頁。這一時期,黨中央還把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制定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方案,確定時間表、路線圖,推動試點先行,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部署開展改革試點。這些重要思想、重要舉措,進一步推進了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參見《人民日報》201531日。這一時期,黨中央突出強調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僅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進一步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並且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無疑把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大大提高了一步。這一時期,黨中央把宣傳思想工作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習近平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133頁。這當中,青少年價值觀養成問題尤其重要。這是因為,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抓住了青少年價值觀養成問題,就抓住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建設。習近平對此有許多重要論述,這部文獻集收入了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發表的題為《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話,在北京大學發表的《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話等代表性文稿。

這一時期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思想文化建設有一個很好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十八大以來,為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黨中央先后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等重要會議,習近平都發表了十分重要的講話。思想文化領域曾將這幾次重要會議稱之為“一總四分”。此外,中央還召開了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習近平也發表了重要講話。以此為框架,關於思想文化建設的四梁八柱建構了起來,並扎實推進。這無疑是文化自覺的一個重要體現。

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既然位列“總”,其地位和作用自然特別重要。習近平站在黨和國家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特別是明確把“兩個鞏固”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習近平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參見《人民日報》2013821日。。這些重要論述,直指整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要義,為這一時期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開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其他幾個會議也十分重要,各有特點。比如,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有溫度。講話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鼓舞人們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參見《人民日報》20141016日。

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強調黨性原則。講話強調,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黨性原則不僅要講,而且要理直氣壯講,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管媒體的原則和制度不能變。參見《人民日報》2016220日。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具有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感。講話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網絡已是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最前沿,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習近平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要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參見《人民日報》2016420日。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特別強調加強理論研究,構建中國話語體系。講話強調,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參見《人民日報》2016518日。

民生是跟人民群眾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領域,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証。這一時期,針對隨著經濟增速下行,財政收入增速相應減緩帶來的不利影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高。這一時期,社會建設領域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不斷,其重要進展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八屆一中全會剛剛結束,習近平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就鄭重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69頁。。這句話語言平實,但意蘊深刻,溫暖人心,把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更加直接鮮明形象地表現出來,把我們黨的奮斗目標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執政為民的一面鮮艷旗幟和響亮口號。這篇重要講話不僅是習近平個人文稿的開篇,而且實際上成為這部文獻集、成為黨中央這五年治國理政的一個基調,鮮明昭示了我們黨始終如一的人民立場。它與習近平隨后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提出的“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可謂異曲同工,是我們黨初心和使命的生動寫照。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進一步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對這一時期的民生建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是強調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習近平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425頁。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這一時期的民生建設,正是緊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來推進的。關於教育,強調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多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能力。關於收入分配,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強調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關於社會保障,強調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第40476777頁。關於住房,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第93頁。這個定位,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關於醫療衛生,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等等。這部文獻集收入的民生建設的文件十分豐富,內容涉及民生建設的多個重大問題,包括:關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等等。這些都是跟人民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大政策,都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大禮包,有力地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這一時期值得大書特書的還有扶貧脫貧。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第二次到地方調研就是去河北阜平考察扶貧問題。此后,每年春節前夕,習近平都到貧困地區進行調研,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先后主持召開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還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審議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情況的匯報,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完成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特別是提出精准扶貧重要方略,為這一時期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五年來,脫貧攻堅戰取得巨大成就,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成為這一時期民生建設的一大亮點,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三是創新社會治理。一個好的社會,既要充滿活力,又要和諧有序。如何確保中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五年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黨中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習近平圍繞社會治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比如,強調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系,要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強調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安全生產作為發展的一條紅線,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第147148153頁。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673頁。﹔強調要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第152頁。等等。特別是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理論,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參見《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4頁。推動這一時期國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初步構建了國家安全體系主體框架,形成了國家安全理論體系,完善了國家安全戰略體系,建立了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牢牢掌握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牢靠安全保障。參見《人民日報》2018418日。今天的“中國之治”與“世界之亂”形成鮮明對照,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治理的成功,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勢,也為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力度,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特別是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和推動這一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一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位列第一的,首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提出與實施。習近平一再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參見《人民日報》201694日。他強調,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第18頁。,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432119123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指出,“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826頁。“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第16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一新理念,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比如,把山水林田湖看作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強調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831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

二是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這既體現在治標方面,也體現在治本方面。最集中的體現,就是把污染防治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一起作為要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在先后制定實施“大氣十條”《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373頁。“水十條”《人民日報》2015417日。“土十條”《人民日報》201661日。等硬措施的基礎上,國務院又專門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特別是通過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尤以鋼鐵、煤炭方面去產能力度最大。國務院先后下發《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從2016年開始,用35年的時間,煤炭行業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

在治本方面,這一時期先后制訂實施了一系列嚴格的制度規定,特別是建立並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五年來,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既有宏觀方面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等重大改革,也有跟13億多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垃圾分類制度的普遍推行。特別是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第99109頁。考核評價體系的這一變革,不僅對經濟建設影響很大,對生態環境影響也十分直接。

三是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重點。這一時期,特別強調從民生角度來看待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習近平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參見《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第8頁。並深刻指出,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第18頁。他強調,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第20頁。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

四是加強生態建設國際合作。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實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倡議二十國集團發表了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積極引領和推動國際氣候談判,為這次會議成功通過《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習近平在大會開幕式上鄭重承諾,中國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參見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7頁。中國還支持非洲增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所有這些,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負責任大國的風范,以實際行動証明了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這一時期,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但如果說哪方面建設最為搶眼,無疑首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工作的最大亮點,也是五年來成就和變革的根本原因。早在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就明確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70頁。習近平是這樣說的,更是堅定不移帶領全黨這樣做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於面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一是由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開始就把黨風廉政建設緊緊抓在手上,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習近平指出,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中央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參見《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49頁。表面上看,中央八項規定的內容都是十分具體的事情,涉及關於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等具體內容《人民日報》2012125日。,但其成功之處,恰恰在於它的具體,特別是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一直堅持不懈地抓落實。習近平指出,我們抓中央八項規定貫徹落實,看起來是小事,但體現的是一種精神。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就是要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黨中央是言出紀隨,寸步不讓,絕不只是口上說說、紙上寫寫、牆上挂挂,而是要讓全黨全社會感到我們共產黨是能辦成事的,而且是認真辦事的。通過持之以恆抓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由風起青萍之末,漸成燎原之勢,最終改變了中國。

為了進一步解決作風問題,黨中央決定自20136月起分兩批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並把其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四風”問題。經過全黨上下努力,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進展有序、扎實深入,取得重大成果。習近平在總結大會上充分肯定了實踐活動取得的成就,並從六個方面深刻總結了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的新認識和新經驗。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8591頁。隨后,黨中央又相繼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這些集中教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的社會革命。

二是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的一個鮮明特點,是突出強調紀律和規矩。習近平指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靠什麼管,憑什麼治?就要靠嚴明紀律。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圍繞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鐵的紀律對黨的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強調沒有規矩不成其為政黨,更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並首次對黨的規矩四個方面的內容作了全面系統深刻的論述。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黨章。十八大結束后不久,習近平就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的文章,強調黨章是黨的總章程,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明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參見《人民日報》20121120日。

在所有紀律和規矩中,習近平特別強調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強調政治紀律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黨的紀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就要切實做到“五個必須”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350351頁。,堅決防止“七個有之”參見《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第105106頁。。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等重要文件,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出明確規定,使紀律和規矩意識在黨內進一步恢復和確立起來。

三是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廣大黨員、干部和各級黨組織明確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要求,這對進一步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回顧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領導核心,始終是我們黨堅持的一個重大政治原則和政治優勢,是我們開展黨的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這一時期,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於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來引領。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九大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又進一步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分別寫進黨章和載入憲法。這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增強“四個意識”,最根本的就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頑強的意志品質親自領導和推進這場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既十分明確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我們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頁。,又十分清醒地判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第17頁。,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深得黨心民心,廣大干部群眾拍手稱快、堅決擁護。可以說,這是五年來人民群眾最滿意的一件事情。

加強黨的建設的這些重大舉措,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這一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

這部文獻集中,有關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的內容佔有很大的分量。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今天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正在經歷深刻的歷史性變化。這一時期國際形勢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既給中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隻有從全球的視野、國際的背景,才能正確看待和科學把握這一時期中國的發展。

從這部文獻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如何科學研判國際形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中國發展的。這當中,既有對國際形勢的深刻洞察和科學判斷,強調當前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保持復蘇態勢,但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反復動蕩、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重風險和挑戰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370頁。,又提出一系列極具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260頁。,要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要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與時俱進,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572574頁。既有對中俄、中美大國關系的運籌,強調中俄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系,一個高水平、強有力的中俄關系,不僅符合中俄雙方利益,也是維護國際戰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保障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262頁。﹔又強調要在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689頁。,中美應該而且可以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沖突對抗的新路參見《人民日報》201369日。﹔還強調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參見《人民日報》201442日。。既有經略周邊的匠心,將周邊國家作為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踐行親、誠、惠、容的理念,又注意厚植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堅持正確義利觀,強調對非合作要講真、實、親、誠,並積極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高度重視聯合國的作用,支持二十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發揮積極作用。既積極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又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強調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第354頁。通過這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舉措,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這一時期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

這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兩件大事:一是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主張,一是提出並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堪稱這一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經典代表作。

20153月,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參見《人民日報》2015329日。同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全面系統的論述。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參見《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第695698頁。這一全新理念,是在國際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歷史條件下,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時代之問的深刻思考,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的科學回答。一經提出,便受到國內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不僅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成為中國特色外交高舉的一面旗幟,而且已經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產生了日益廣泛而深刻的國際影響。參見《新華每日電訊》2017212日、《人民日報》2017113日。

“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載體和實踐平台,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9月、10月,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建設不僅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為中國發展極大地拓展了發展空間,而且也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它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一經提出,便迅速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支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中央召開“一帶一路”座談會,強調要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中國還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從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等方面闡述“一帶一路”的主張與內涵,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方向和任務。同時還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舉措。幾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推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重點,扎實推進,已有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到合作中來,“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也被納入到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的重要決議中。這標志著經過幾年的努力,經過夯基壘台、立柱架梁,“一帶一路”建設完成了總體布局,已經從理念進入到行動、從規劃進入到實施的新階段,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展現出充滿希望的前景。

總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使中國站在了國際道義的制高點。在一些國家內顧傾向加劇、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中國以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有力地証明了,中國始終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五年來,類似的重大思想、重大舉措,還有很多。比如,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我們黨的奮斗目標、歷史任務,形象有力地表達出來,把中國人民奮斗的昨天、今天和未來聯系起來,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包括台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團結起來、凝聚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奮斗與世界人民追求聯通起來,一經提出便獲得了國內外廣泛認同,成為引領五年發展的一面鮮艷旗幟和響亮口號。這部文獻集收入了習近平《中國夢,復興路》《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代表性文獻。

又如,在經濟社會方面,作為千年大計的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格外引人注目。這部文獻集收入了習近平2017223日在河北安新主持召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時的講話要點《規劃建設雄安新區》。

再如,這一時期著眼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全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特別是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這部文獻集收入的代表性文獻有,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題為《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習近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題為《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我軍政治工作》,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等等。

還如,這一時期還有一些紀念性的大的時間節點,中央舉行了重大紀念或慶祝活動。比如,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招待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等,習近平都發表了重要講話。通過收入這方面的代表性文獻,對這一時期黨和國家工作如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向前發展,可以了解把握得更加全面。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部文獻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五年不平凡的歷程,既是實踐的歷程,更是理論創新的歷程,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如何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從初創到梯次展開,最后蔚為大觀的﹔更可以清楚地看到,習近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到強軍思想,到生態文明思想,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是如何最終萬流歸海,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體系的。通過這部文獻集,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習近平以理論創新的巨大政治勇氣、敏銳的洞察力和戰略定力,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更可以深切感受到,習近平在推動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定信念信仰、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科學工作方法。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以及它作為一種理論產生的偉大過程﹔更可以深切感受到其思想的偉力、真理的力量和獨特的思想魅力,五年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取得,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指導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正是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中實現的。這,就是我們讀完這部文獻集后,得出的一個基本結論。

(本文作者:陳理,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務委員、編審,北京100017

(責任編輯:高長武)

(來源:《黨的文獻》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