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幾個特點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5-15   
分享到 :

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幾個特點

陳理

 

[摘要]黨的十九大對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呈現出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制定的戰略部署﹔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部署﹔具有鮮明的現實性,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特別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制定的戰略部署﹔具有鮮明的前瞻性,是面向未來,面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面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的戰略部署﹔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是遵循客觀規律,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精心進行頂層設計的戰略部署。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九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五位一體”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安排,對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呈現出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概括起來說,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鮮明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制定的戰略部署

我們黨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並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注重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從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極不平凡的歷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十九大對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之所以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從根本上說,同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八個明確”的基本內容,深刻昭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了行動指南,也為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

比如,第一個明確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的確立,就決定了新時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要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對標對表,都要服從和服務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任務,都要按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步走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步驟來進行科學安排。

第二個明確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重大判斷的提出,決定了新時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都要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特別是聚焦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根本著力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三個明確關於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本身就是五大建設、“四個全面”的內容,更需要我們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加以認真貫徹落實。

第五個明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質和方向,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這個總目標,是貫徹落實各項改革舉措的關鍵,新時代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的深化改革都要在這個總目標統領下來進行。

第八個明確點明了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個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是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對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原因的深刻總結,深刻回答了今天中國發展為什麼要堅持黨的領導這一重大原則問題。與之相對應,“十四個堅持”的第一條,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明確提出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要求,十分明確地指明了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如何加強黨的領導問題。不難看出,第八個明確和第一個堅持有著直接對應的緊密聯系,既回答了為什麼要加強黨的領導問題,又回答了如何加強黨的領導問題,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指導和行動綱領的高度統一,對新時代如何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們同樣可以清楚地看到,作為行動綱領的“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深刻昭示了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直接與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部署一一對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各項工作中的全面准確貫徹落實和具體展開,對統籌推進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指導作用更加直接、更加明確。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一個堅持關於“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第二個堅持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第三個堅持關於“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四個堅持關於“堅持新發展理念”等重要思想,在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都必須一體遵循和認真貫徹落實。第五個堅持關於“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第六個堅持關於“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第七個堅持關於“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八個堅持關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九個堅持關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第十個堅持關於“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等重要思想,也分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部分內容中得到很好的展開和貫徹落實。

不難看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一步指明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最鮮明的理論品格。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們能從五年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感受到新思想的力量,在黨的十九大制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中,我們也能進一步深刻感受新理論對實踐的科學指引。正是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黨的十九大制定的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才能站位很高,具有極強的指導性。這是五大建設一系列戰略部署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根本原因所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理力量的深刻體現。

二、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部署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早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會見中外記者時,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就鄭重表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還用“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來概括他的執政理念。堅持執政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像一根紅線始終貫穿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並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裡得到進一步升華和更集中全面的體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一個核心詞匯。報告開篇便明確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是黨的十九大主題的重要內容,更是貫穿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靈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人民性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得到充分的體現。

比如,在經濟建設方面,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強調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強調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在政治建設方面,強調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要長期堅持、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証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在文化建設方面,強調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強調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強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在社會建設方面,強調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強調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強調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強調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三、具有鮮明的現實性,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特別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制定的戰略部署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以重大問題為導向,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十分鮮明的理論特質和實踐品格。

那麼,什麼是今天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呢?黨的十九大報告通過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深刻把握,為新時代明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並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制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特別是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正是建立在我國基本國情、特別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基礎上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以經濟建設為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這一總體判斷,是新時代我國基本國情、特別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它要求我們推進新時代我國經濟建設,必須注意把握變與不變的辯証統一。所謂不變的一面,是指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所謂變的一面,是指要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變化,明確我們今天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更加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此,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經濟建設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

一是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經濟發展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要從根本上破解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隻能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定政策,通過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實現供求關系新的動態均衡,暢通我國經濟循環的血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同時,還要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二是強調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但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並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強調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改變農業是“四化同步”短腿、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狀況,根本途徑是加快農村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四是強調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我國發展不協調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區域關系方面的不平衡。過去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在一段時間裡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一些。因此,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的大政策。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需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解決協調發展問題,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現象盡管比較突出,但差距也是潛力,潛在的需求如果能激發出來並拉動供給,就能成為新的增長點,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還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雄安新區,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五是強調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經過20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但還存在不少問題,還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准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六是強調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現在,全球市場已經形成一個整體,我國同世界的聯系空前緊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准確判斷國際形勢新變化、深刻把握國內改革發展新要求,就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更加自覺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有為的行動,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四、具有鮮明的前瞻性,是面向未來,面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面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的戰略部署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我們黨和國家很重要的一個制度優勢,就是能夠很好地運用戰略思維,從長遠角度來規劃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通過一代一代持續奮斗,最終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成功、中國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基本經驗。在黨的十九大制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中,這一點也體現得非常充分。其中關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安排,主要有三個大的時間節點,一是從現在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二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並對每一個階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發展任務和明確的發展目標。這就清晰地勾勒了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路線圖和行動綱領,為各個領域的發展定了調,作出重要的頂層設計。

與這一總體戰略安排相對接,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體現了既立足當下,又面向未來的鮮明特點。一方面既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年多時間的現實安排,另一方面又著眼於在此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並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兩個階段進行的戰略安排進行對接和規劃部署,具有很強的戰略性、前瞻性,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例,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三個大的時間節點的生態文明建設都作出全面規劃部署,明確了發展目標。在從現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這個階段裡,我們要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其中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更是重中之重。在三年多點時間裡,這方面任務相當艱巨。在從2020年到2035年這個階段裡,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將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基本標志。在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這個階段裡,我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特別是把“美麗”作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這不僅進一步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對應,生態文明扎扎實實的建設,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與這三個階段大的時間節點相對應,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體現出三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這些戰略部署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突出強調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二是這些戰略部署體現了理念的升華,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三是這些戰略部署既重視治標,更重視治本,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包括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通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給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制度保障。不難看出,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不僅治標力度很大,提出了一系列十分嚴格的重大舉措,而且具有關於理念和制度建設方面的更根本、管長遠的重要思想內容。通過這樣標本兼治,特別是通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將為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打下扎實的基礎。

五、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是遵循客觀規律,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精心進行頂層設計的戰略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今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早已不能再單打獨斗,孤軍奮進,而需要更多頂層設計,按照各項事業的內在聯系,遵循客觀規律,進行全面謀劃,通盤考慮,使各方面建設能夠協調發展,統籌推進。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並積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並對新時代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其目的就在於聚焦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協調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整體,它們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

經濟建設是基礎,是排在第一位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隻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過去的五年之所以極不平凡,首先體現在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建設一枝獨秀,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這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是我們最大底氣所在。在充分肯定五年來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既是我們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也是我們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發展的思想,始終貫穿黨的十九大報告全篇,集中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尤其是在經濟建設這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開門見山便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政治建設是根本保証,保証我們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進行。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這既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但我們要始終牢記,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麼道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思想上必須十分明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們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新時代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最為關鍵的是要始終做到“三個不能變”。這就是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這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題中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

文化建設是靈魂,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社會建設是目的,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証。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五年來,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生態文明建設是條件,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羨慕我們的地方。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們在發展中也積累了不少問題,包括許多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比如,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這已經成為我們發展的一個突出的短板,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生態環境建設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所有這些,既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備條件。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這一系列戰略部署,有著十分明確的指向,都是緊緊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而展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最早是由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但強調對“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統籌推進,則是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一個總體安排,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的一個總體戰略部署,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通過對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五個方面特點的這些梳理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經過五年來實踐的探索,我們黨對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變得更加自覺,運用得更加嫻熟,我們黨治國理政、駕馭全局和領導發展的水平、能力有了巨大提升,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特別是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有了極大提升,進一步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這對於新時代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陳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六編研部主任、編審,北京100017

(責任編輯:劉志輝)

(來源:《黨的文獻》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