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作者:楊明偉    發布時間:2019-06-28   
分享到 :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國內外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疑問:“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甚至出現了一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錯誤認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說成是“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等等。這些言論當然是完全錯誤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始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頁)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是一個重大的理論課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

一、“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自身的原則性。任何科學理論,都有一些基本原理原則,是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類社會基本矛盾和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以來,這一理論及其指導下的實踐經過了風風雨雨、曲折坎坷,也証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命力,証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科學性。中國共產黨人正是遵循這些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社會實際進行自主探索並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

經過新中國70年來社會主義實踐的艱辛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性探索,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這些都是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科學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重大原則分不開的。這裡面,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幾條。

(一)“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不能丟,必須堅持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遵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盡管黨內也曾經一度出現過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傾向,但在基本認識上,我們黨始終注意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証關系,正如毛澤東同志反復強調指出的: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發展了,總是要革命的。他在提醒全黨同志關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問題時,既強調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生產力是主要的,又指出生產關系、理論、上層建筑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起決定的作用,認為這不是違反唯物論,而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証唯物論。

改革開放后,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走出來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時,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他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黨內形成這樣的共識:如果不發展生產力,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探索、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等戰略布局時,特別強調樹立生產力標准上的兩個“自覺”,即自覺通過調整生產關系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其目的,就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地向前發展。

(二)“社會主義特征是搞集體富裕”:共同富裕的原則不能丟,要堅持改善全體人民生活,走共同富裕道路。

帶領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路,這是由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性質決定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黨從中國社會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提出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走上致富之路。與此同時,共同富裕的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也得到創造性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原則不能丟,必須遵循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是歷史前進動力的道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執政理念隨處可見。比如:“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等等。正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我們黨領導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四)“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本原則不能丟,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証,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正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和核心領導力量,進一步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他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在當今中國,沒有大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麼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階段,都反復強調必須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強調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一系列基本要求,也都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內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容,如果丟掉了這些,那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了。說到底,我們不論怎麼改革、如何開放,都始終堅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框架內。

搞清了我們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根本原理原則,就不會產生思想認識上的模糊。社會上之所以會產生疑問,有些是屬於思想糊涂,有些則是出於別有用心的有意誤導。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解、曲解中,不管是將其解讀為“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還是“新官僚資本主義”,核心都是想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誤導到“資本主義”的范疇中去。這種做法,恰恰不懂得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忽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二、“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自身的適應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頁)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俄羅斯時,還以另外一種形象化的語言面向國際社會回答過這個問題,他風趣地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歷史性重大課題中得出的結論﹔是在解決中國面臨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來的,探索的結論是歷史做出的,探索的目標是人民選擇的,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為選擇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解決中國自身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歷了艱辛的探索。這種探索及其成就,既反映在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也反映在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關系問題時,明確指出:“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頁)實踐發展的軌跡,讓我們看清一個基本的歷史走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隨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光輝未來的。

改革開放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充分說明隻有走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解決新中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探索的基礎。在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舊中國,一批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曾經在各種主義和思潮中進行嘗試。有人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卻沒有走通﹔也曾經有人試圖走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道路,也只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真正開始解決中國歷史性課題,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華民族優秀分子,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團結帶領最廣大的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並探索了社會主義道路以后。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文化,一步步解決了並且仍在有效地解決著我們這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民族積貧積弱的國家面臨的各種歷史性課題,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也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實踐,充分反映出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除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任何別的什麼主義能夠真正解決當代中國面臨的一切重大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總結前30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並在世界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一步步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也一步步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和實踐提高到新的境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在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基礎上,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成功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實踐充分說明,中國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憑空臆想的,更不是外人強加的,而是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在解決自身面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中主動從實踐中得出的答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適合當代中國發展的唯一路徑。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這條道路上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書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彩篇章。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事實已經擺在世人面前: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這樣的偉大成就和歷史巨變,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在書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加精彩的篇章,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事實雄辯地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方面,正是最切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內在推進器,是中國人民真正“合腳”的“鞋子”。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頁)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自身的堅定性。習近平總書記說:“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我們就是要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1頁)關於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不斷強調要增強“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他強調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等。正因為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才使中國人民真正樹立了高度的自信,堅定地昂首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首先,樹立道路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性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的旗幟,也是我們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要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要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堅定不移的方向。我們選擇這條道路,是經過風雨吹打、曲折磨煉過的,特別是經過了眾多重大歷史關頭考驗過的。在各種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下,我們黨都帶領人民堅定地沿著這條道路前行,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盡管在這條道路的探索過程當中也出現過一些波折,但我們黨都帶領人民經過自我校正、自我糾偏后,走出了艱難困境,走上正確軌道。這恰恰說明這條道路發展的必然邏輯,說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具有強大的自主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糾偏的能力,也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內在的自我完善、自我校正、自我革新的機制。對這條道路,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堅定的自信。

其次,樹立理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理性要求。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把馬克思主義確定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因為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一理論的中國化,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顯示出它對於改造中國社會的強大真理特性。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這一理論指導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化解我們面臨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危機,解決我們面臨的一系列復雜難題,指引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理論,也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不斷深化和創造性發展,具有了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成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一步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精神財富和真理力量,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同時,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科學性,也進一步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得到驗証。對這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科學理論,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堅定的自信。

第三,樹立制度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保障性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一整套政治制度以及一系列完備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實踐探索、慎重選擇后建立起來的,它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站起來、富起來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動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制度保障,更是新時代中國強起來的制度保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明顯的制度優勢、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對這樣既適合中國自身發展、又體現時代先進性的制度,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堅定的自信。

第四,樹立文化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性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涵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精神之根和思想之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中孕育了鮮亮的革命文化,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又進一步孕育了特色鮮明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都為中華民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澱了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中華民族在當代獨特的精神標識,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累了更基礎、更深厚、更廣泛的精神力量。有了這種植“根”鑄“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沒有理由不充滿堅定的自信。

有了“四個自信”,就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性,同樣也就有了我們黨、國家和民族在新時代不斷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的底氣。隻有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研究員)

(來源:《紅旗文稿》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