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歷程(1950-1955)》

作者:    發布時間:2019-07-24   
分享到 :

作者:張現民 著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責任編輯:王媛

ISBN 978-7-5098-4875-3

定 價:48.00元

出版年月:2019年1月

《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歷程(1950-1955)》一書,在大量收集國內外檔案文獻及口述訪談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梳理、考訂、比較與研究,勾畫了錢學森回國的全過程。

“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這是課本裡的錢學森。我們知道的錢學森,是他放棄美國優渥的待遇回國,為祖國航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不過,錢學森歸國歷時五年,其間種種艱辛,恐怕就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了。《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歷程(1950-1955)》(中共黨史出版社)一書對種種細節做了詳細披露。

“羈絆”,是錢學森自1950年回國被拒被捕被限制行動開始的艱辛時日。“歸來”,記述錢學森1955年終於回歸故土的情形。彼時,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本書在大量收集國內外檔案文獻及口述訪談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梳理、考訂、比較與研究,勾畫了錢學森回國的全過程。人物研究往往會陷入拔高主人公、演繹主人公故事的泥淖,然而本書作者審慎地避免了空泛的抬高與議論,敘述以資料檔案為依據,以還原歷史場景為目的,呈現出錢學森經歷的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

當年,錢學森回國受阻、行李被查扣,甚至被囚禁在特米諾島上,直至被保釋出獄,美方對錢學森的懷疑、調查一直都在進行著。美國司法部還召開了四次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聽証會。檢察官古爾丘與錢學森的一問一答的對話,把讀者帶入緊張的氛圍裡。面對“你忠於誰”的發問,錢學森毫不猶豫地回答自己忠誠於中國人民。假釋期間,錢學森必須每月到移民局報到,信件和電話都受到審查。在這種狀態下,錢學森依然寫出了《工程控制論》,引起學界強烈反響。錢學森曾說:“當時並沒有想到建立新學科,而是為避開美國特務的追蹤和迫害。那時我還很年輕,雖然痛苦,精力還很充沛,我不能消沉。我必須積累知識,隨時准備返回祖國,為建設新中國盡力。”

在這期間,中方也就被強迫扣留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與美方進行積極的交涉。1955年8 月 4 日,美國移民歸化局簽署了同意錢學森歸國的正式通知。書中提到,當錢學森預定船票時,被告知一等艙船票沒了,隻有三等艙,但這也不能阻擋他一家回國的步伐。並且,錢學森堅持不要美國政府的船票款。最終,“克利夫蘭總統號”載著錢學森等中國學子,踏上了回歸祖國的征途。

錢學森的回國歷程,可以說是一部鮮活而真實的愛國大片。在錢學森回國事跡感召下,一批有志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海外留學人員也選擇了回國的道路。例如 1956 年回國的吳錫九,在其著作《回歸》中這樣說:“在1956 年追隨錢學森歸國”,還說:“錢學森的回歸行動對我們不僅具有愛國激勵作用,而且又多了一層兄長式的表率作用。”回國后的錢學森更是抓緊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浪潮中,撰寫完成《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國“兩彈結合”試驗成功。第二天《紐約時報》刊登了《核心中國科學家》,還說:“這是冷戰歷史的一個諷刺,一個由美國培養、教育、鼓勵、尊重、支付酬金和信任了 15 年的人幫助中國共產黨用導彈把第一顆原子彈送上了天空。”1980 年 5 月 18 日,中國在南太平洋成功發射第一枚洲際導彈。6 月 4 日,《洛杉磯時報》以《美國培養的火箭專家》為題聚焦錢學森。可以說,該書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價值,還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是我們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動教材。

該書基於檔案資料的敘述,著眼於研究與分析,兼具學術性和趣味性,讀來猶如身臨其境。強烈的畫面感,跌宕起伏的情節,扣人心弦的細節,不由人不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