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9-07-24   
分享到 :

初心和使命,涉及我們黨立黨執政的根本性問題。初心要回答的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使命要回答的是“為了誰”,我要干什麼、應該干什麼?明確和把握好中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的深刻內涵,對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從黨的旗幟看初心和使命

我們黨的旗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是我們黨的行動指南。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老祖宗,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我們黨指導思想的“流”。毛澤東思想既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運用發展的“流”,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馬克思、恩格斯在這裡闡述了一個重要思想,那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這就是共產黨的宗旨。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就是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和最高綱領。

列寧結合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多次強調,黨要通過滿足工農群眾的利益要求來獲得他們的信任和擁護。“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隻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就不能率領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列寧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在奪取政權后,一定要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一定要為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為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繼續奮斗。

毛澤東明確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在黨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准。”從此,為人民服務被概括提煉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並被寫入黨章。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都作過深刻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著名論斷,對黨的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進行了具體形象生動的表述和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命題。他特別強調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由此可見,從黨的旗幟看,從黨的指導思想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也是承前啟后、與時俱進的。因此,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有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思想理論優勢,再加上它的先進的階級基礎、廣大的群眾基礎,它就能夠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終以唯物辯証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敢於做、能夠做其他政黨和政治力量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敢於戰勝強大的敵人,勇於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干成了大事,在世界人類文明進步歷史上建立了偉業。

二、從黨的歷史看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歷史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即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

(一)第一大歷史性事件和第一大裡程碑:建立中國共產黨

20世紀初的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俄國十月革命,一件是中國的五四運動。1949年9月16日,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在五四運動中,上海的工人進行罷工聲援學生,這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獨立地登上了歷史舞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就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二)第二大歷史性事件和第二大裡程碑: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開始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這是我們黨所肩負的第二大歷史任務。我們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的敵視,他們在經濟上封鎖我們,在政治上孤立我們,在軍事上威脅我們。黨領導人民逐步沖破西方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孤立、遏制、包圍和威脅,有效地維護了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安全。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我國現行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和政黨制度都是在這個時期確立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奮發努力,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我們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並取得歷史性的巨大進展。在這期間,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這29年是新中國的“三十而立”,為后來40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四十不惑”奠定了基礎。

(三)第三大歷史性事件和第三大裡程碑: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改革開放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我們黨實行改革開放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是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對我國發展落后的反思,是對世界發展潮流的反思。鄧小平是我們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改革開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極大地“活躍”了中國、發展了中國。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奮斗,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都大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對世界的影響力、感召力日益增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中國共產黨近100年歷史的主題主線,就是肩負起了兩大歷史任務,即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第一大歷史任務,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完成。第二大歷史任務,我們已經奮斗了70年,70年中有40年是改革開放。這個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現在還在繼續努力奮斗。歷史表明,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三、從黨的擘畫看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有最高綱領和最終奮斗目標,也有最低綱領和不同階段奮斗目標。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現階段綱領和現階段奮斗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是如何擘畫每一個歷史階段我們國家發展藍圖的?

(一)我們黨對發展藍圖的擘畫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根據毛澤東主席的建議,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改革開放后,鄧小平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以及“小康社會”的構想。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根據鄧小平關於小康社會的構想,提出了到20世紀末全國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實現小康的目標。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規劃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在第二步到第三步之間,又規劃了一個“新三步走”發展戰略。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目標。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成兩個階段進行戰略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即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也是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也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了這個奮斗目標,也就是完成了我們黨肩負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第二大歷史任務。

(二)新時代是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

黨的十九大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面臨著各種嚴峻風險的挑戰,這些風險挑戰有政治、意識形態、經濟領域的,也有科技、社會、外部環境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政治定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必須准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持續奮斗,不懈奮斗,永遠奮斗。

(三)信仰、信念、信心至關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隻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我們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這是我們實現黨的十九大宏偉藍圖的根本思想保証和政治保障。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隻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黨就能凝聚起磅礡的力量,我們黨就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

(來源:《黨建研究》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