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張賀福談《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原標題:陳理張賀福談《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作者:    發布時間:2019-08-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編者按:為幫助廣大干部群眾全面系統地學習理解和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日前,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特別邀請參與該書編輯工作的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兼第六編研部主任陳理、第六編研部副主任張賀福進行在線訪談。

訪談摘要

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

陳理:從三個方面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陳理: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張賀福:必須全面准確地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張賀福:領導干部要切實提高抓落實的本領

訪談實錄

主持人:前不久,《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出版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想先請陳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本書編輯出版的一些背景,包括書中的一些總體面貌、內容、框架結構等。

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現階段的戰略目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經過多年的接續奮斗,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勝階段,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沖剌的歷史時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又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這個背景下,編輯出版《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對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於統一全黨思想,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對於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准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本書有332段論述,選自總書記的130多篇重要文獻,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內在邏輯十分嚴密。一共分為七個部分,各部分之間有內在聯系,是一個完備的體系,形成了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整表述。

第一部分說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說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大建設,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這是這本書的主體部分。最后一部分是第七部分,說的是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論述。這本書從意義講到五位一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等,最后講要把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到實處。從這些內容來看,這本論述摘編確實比較完整系統地反映了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完整論述。認真學習這本書,對於我們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明確任務、要求,更好地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是很有幫助和指導作用的。

主持人:剛才你講到書中有一個部分是專門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哪幾方面去理解呢?

陳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對於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對於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乃至長遠的發展來說,的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於這一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個方面,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系來看。我們知道,“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緊密聯系、相互交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第一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這個目標的完成,實際上是為完成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奠定扎實、寶貴的基礎。也就是說,假如這個任務不能高質量如期完成,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就不扎實,就難以實現。所以說,能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對於能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至關緊要。

第二個方面,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所處的地位來看。我們知道,“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怎樣提出來的呢?是從謀劃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引發的,是緊緊圍繞著怎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提出來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其內在邏輯。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在“四個全面”中居於引領的地位。其他三個“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重要的戰略舉措,都是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重要保障。比如說全面深化改革,它是解決動力源泉的問題,要通過改革來解放社會生產力,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供動力。從全面依法治國來說,主要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障。總書記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滾滾向前。而全面從嚴治黨,實際上是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根本保証的。

第三個方面,從怎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個“全面”來看。總書記說得很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更難的是“全面”。所謂的全面小康,我認為其中有三點含義。一是覆蓋的領域要全面,“五位一體”都要全面進步。就是剛才說到的,不僅經濟要發展,而且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都要一起全面進步。二是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不能一部分人小康了,另一部分人還沒有小康,這不行,全面小康要覆蓋全部人口,惠及全體人民。三是覆蓋的區域也得全面。不僅城市裡頭要實現小康,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包括貧困地區,也得實現小康。所謂“全面”的意義,就體現在這些裡頭。

我還想再引申一點,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的是我們的貧困地區怎麼脫貧。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最大的一個短板。假如這部分人脫貧問題不解決,即便我們到2020年的時候一平均,指標盡管也達到了,但假如這個時候還有幾千萬人口沒有脫貧實現小康,也不能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一是老百姓不會滿意,二是國際社會也會覺得這樣的全面小康是有水分的。所以,“十三五”規劃很明確,把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為全面小康的一個基本的標志、基本的標准。我覺得它的意義恐怕就在這裡。

從這個角度來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確實十分重大。這是十幾億人民群眾,包括貧困地區人民群眾,一個不落地、同步邁入小康社會。這也是實現人民群眾多年來的美好夢想。

主持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去理解。在這本論述摘編中,除了剛剛講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外,這本書還有很多亮點,亮點紛呈。比如講到五大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等等一系列重要內容。我們也想請陳主任結合論述摘編,介紹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五大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系?

陳理:正如主持人所說到的,總書記這本論述摘編內容確實非常豐富,亮點紛呈。比如,其中說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的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內容。一些網友可能會問,這本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論述摘編,為什麼會有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這些內容,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底有什麼關系?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我們知道,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或者說是一把鑰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個目標,完成這個任務,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這樣我們才會有雄厚的物質基礎。

但是,今天我們的發展確實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我們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對於這個新常態,可能大家平常更多的是注意到速度的變化。確實速度這方面的變化比較明顯,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從過去平均10%左右這樣將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變為7%左右這樣的中高速增長。去年是6.9%,今年上半年是6.7%。這個速度變化確實比較明顯。

在速度變化的背后,反映出更深層的問題,還是結構的優化和動力的轉換問題。大家知道,過去30多年快速發展,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靠勞動力、資本這些要素的投入,靠規模的擴張發展起來的。當時因為我們的起點比較低,資源環境空間相對比較大,允許我們放開手腳來大開發、大發展。但是,現在來說,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我們的發展遇到了勞動力、特別是資源環境的瓶頸約束,難以承載高消耗、粗放型的發展了。

總書記說了,“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比如老百姓即使掙到錢了,但是假如沒有了干淨的空氣,喝不上干淨的水,即便是全面建成小康了,幸福指數肯定要打一些折扣的。所以,生態環境在今天來說,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社會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總書記說得很清楚,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今天這樣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實際上在倒逼著我們的發展必須調結構、轉方式,不能再沿用過去那種粗放的發展方式來發展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靠要素來驅動了,還是得靠創新驅動,必須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今天的發展。我想,這就是今天我們之所以要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的一個深刻背景。

總書記說得很清楚,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所謂藥方,就是要用它來解決我們今天發展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包括剛才說到的一些結構調整方面的問題、一些動力轉換方面的問題,等等。當然,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我的理解是,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都非常重要,但其中但其中創新是擺在第一位的,特別重要,處於核心地位。為什麼創新如此重要呢?這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可以說,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這就是為什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總書記和黨中央要那麼突出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什麼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書記要總書記又提出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這樣的奮斗目標。我覺得深刻的原因恐怕就在這裡。

主持人:非常感謝陳理主任全面系統地給我們介紹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五大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之間的一些關系。我們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接下來想請張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有沒有提出一些新的思想?

張賀福:正如剛才陳理主任講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關於這些思想,總書記在這本書裡面反復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今天我們除了牢固堅持這一指導方針之外,還要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展,特別要注意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協調發展,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是我們的興國之要,我們也認識到,解決我國面臨的所有問題要靠發展,這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根本指導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經濟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其中一個重大戰略思想,就是經濟發展新常態。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呢?從大背景來看,我國目前的發展正進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階段並向高收入國家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這樣的歷史階段,我們面臨的風險、矛盾、問題比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發展這個時期更多、更復雜。所以,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很快就敏銳地認識到,我國發展仍然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特別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很突出,有的還是相當尖銳的。總書記要求要深入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工作的時候,就初步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論斷,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隨后,圍繞“對新常態怎麼看、新常態下怎麼干”,他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內涵、基本特點等作出了一系列的精辟闡述。

大體上有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領域出現了九個方面的趨勢性變化,無論從消費需求還是投資需求,還是出口和國際收支,包括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資源環境的約束,市場競爭的特點,經濟風險的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的模式和宏觀調控的方式,都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性變化。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首先要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呈現出一系列的特點,大體上有這麼幾個方面: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型的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式的增長,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的深度調整這樣一個階段,同時,經濟發展的動力也從傳統的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所以,總書記分析這幾個方面的趨勢性變化和幾個轉變,明確系統地告訴我們怎樣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背后的原因。他要求全黨在這個問題上要統一思想,勇闖關口,大膽創新,要堅持用新的理念引領和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要注意落實好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樣五大政策支柱,努力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重點轉變,或者叫做做到“十個更加注重”。這“十個更加注重”,我理解實際上就是說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怎麼辦的問題。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宏觀調控要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綠色發展、促進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針對特定群體特殊困難的精准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改革開放要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的雙向開放。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我剛才介紹的是總書記在這本書裡面講到的關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論述,包括怎麼看、怎麼干的一些問題。圍繞著主動把握、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總書記在這本書裡還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的新思想新觀點。比如,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他還強調,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等等。關於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這本書裡都有全面的反映,我們要全面把握,堅決貫徹落實好。

為了使全黨對於經濟發展新常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總書記在這本書裡特別強調要注意克服幾種傾向性的問題。第一,新常態不是一個事件,不要用好或壞來評判。第二,新常態不是一個筐,不要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三,新常態不是一個避風港,不能把不好做、難做好的工作都歸結為新常態。新常態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發展,不是不要國內生產總值,它強調的是要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我們的發展。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除了經濟建設方面經濟發展新常態這樣一個重要問題的論述外,總書記在這本書裡面,特別是在第三到第六部分還圍繞著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分別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觀點。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就簡單舉一些例子說明。

比如政治建設方面,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我國的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備、更加系統、更加穩定、更加管用的制度體系。大家都知道,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提出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四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都是總書記在政治建設方面提出的重要新思想。

文化建設方面,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程,要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文藝工作、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學社會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會議上,分別圍繞著這些重要問題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書裡面都有反映,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圍繞社會建設,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強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這樣一個思路,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還提出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扶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大問題,所以他特別強調,要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志,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這樣的一些新論斷,都比較突出地反映了總書記圍繞加強社會建設提出的一些新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總書記也提出了一些重要新思想。比如,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是他多次強調的。要努力補齊生態環境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要以系統工程的思路來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還要在全社會注意營造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等等。當然亮點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主持人:感謝張主任給我們詳盡介紹了總書記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的一些新的思想,用很多的事實給我們作了詳細的闡述。我們也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增強本領和抓落實的問題,我們看到書中也專門收錄了總書記關於這方面的論述,也請張主任給我們介紹這方面的內容。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也在我們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規劃、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作出了戰略部署,現在的關鍵是要提高我們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把黨中央確定的各項戰略部署、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總書記在書中從多個方面提出了提高能力和貫徹落實的問題,概括起來,大體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重點要求。第一個方面,是強調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擔負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大家知道,經過不懈努力,我們離全實現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近了,即將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也越來越光明。但是越是在這樣一個緊要時刻、關鍵時期,我們決不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幕已經拉開了,現在正是需要我們咬緊牙關的時候,正是需要我們屏息聚氣的時候,也正是需要我們比拼意志的時候。所以總書記強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軍,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我理解,這是大家共建共享的事,跟每個人都有關系的事,不能說與我無關。對於領導干部來說要勇於擔當,不能遇到事情往后跑,該做的要做。對於廣大人民群眾來說,要增強主人翁意識。全黨全國人民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以必勝的信心、昂揚的斗志和扎實的努力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軍。總書記動情地說,60多年前,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這場考試的繼續,我們一定要努力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第二個方面,是強調要增強本領,不斷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能力。能不能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來講,取決於我們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能不能很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取決於我們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現在我們國家的發展領域不斷拓寬,分工日趨復雜,形態也更加高級,國際國內的聯動更加緊密,跟以往不一樣了。這些都對我們黨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很多同志還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領,存在著“本領不足、本領恐慌甚至本領落后”的現象。有的領導干部習慣以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甚至有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蠻干、盲干。針對這樣一些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工作必須有專業思維,有專業素養,還要有專業方法。他要求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以時不待我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努力成為經濟社會管理的行家裡手。隻有全黨的本領不斷增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如期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第三個方面,是強調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靠實干把目標變為現實。“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要求如此,也要靠實干。總書記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切實干出成效來,用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腳踏實地地把既定的目標、繪制的藍圖變為現實。總書記特別強調,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願干、積極干,還得會干、能干、善於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針對一些干部中出現的“為官不為”問題,總書記強調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就要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工作的精氣神。特別要注意保護那些作風正派、敢於擔當的干部,要把這些優秀干部及時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激勵他們更好地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四個方面,是強調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關於這方面,總書記有大量的論述,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他特別強調方法問題,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要求領導干部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他強調,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握好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關系,比如說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等等這樣一系列的關系,努力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的能力,增強我們工作中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好。

主持人:感謝張主任詳盡的分析。非常感謝兩位專家今天來到人民網,和我們大家一起就《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這本書,給我們在背景、內容、框架、亮點等方面做了系統解讀,讓我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等論述有了更加充分深刻的理解。感謝大家收看這一期的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