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

原標題:知史愛黨 知史愛國
作者:高長武 茅文婷    發布時間:2019-08-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

希望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習近平總書記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作出的重要指示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黨史和新中國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就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為初心和使命奮斗的歷史過程。

黨的初心和使命在黨史、新中國史中的重要載體,就是那一個個跨過道道溝坎,推動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不斷前進的重大事件﹔一次次在歷史轉彎處指引方向、撥正航道的重要會議﹔一篇篇凝聚著共產黨人心血和智慧,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文件﹔一位位信念堅定、百折不撓,心系人民、忠誠擔當,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重要人物。學懂弄通黨史、新中國史的重要事件、會議、文件、人物,對初心和使命的認知就不再枯索單薄,而是有血有肉、生動鮮活、真實可感,就會加深理解為什麼黨能領導人民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一部黨史、新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帶領人民前仆后繼、奮發進取的奮斗史。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並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而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些偉大成就,不是把初心和使命隻挂在口頭上喊一喊就可以實現的,而是把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化作前進的動力,通過持續奮斗實踐,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取得的。從黨的奮斗歷程中去理解和領悟初心和使命,就會更明白艱苦卓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就會更清楚該以什麼樣的精神態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98年黨史、70年新中國史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人民奮斗的結果,離開了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與傳承是不可能取得的。同時,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過程中,我們黨形成了諸如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許多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它們從不同側面體現了初心和使命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是對初心和使命在黨的各項工作層面的具體展開和細化。牢記初心和使命與堅持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是內在統一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和傳承,才形成、發展了黨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同樣,隨著黨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的弘揚和發展,初心和使命也熔鑄在黨的紅色血脈之中從而得到進一步堅守和傳承。

學好黨史和新中國史,要做到三點。一要態度端正。黨史、新中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既然是必修課就得有必修課的樣子,不能把它當成可修可不修的選修課。首先是要真學,就是以真誠求知的態度,正兒八經、認認真真地學,而不是應付了事,裝裝樣子、擺擺把式,被動、虛假地學。再就是要深學,靜下心、沉下去,讀一讀、記一記,想一想、鑽一鑽,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融會貫通、觸類旁通,不能浮光掠影、蜻蜓點水、過目就忘。此外,還要舍得下功夫。學習不是易事,要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勁兒,少一點應酬和不必要的活動,多留些時間學習,最好每天都要擠出時間來學,常學不懈,久久為功。

二要目的明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學黨史、新中國史,不是漫無目的、無的放矢,不是為學而學、完成指標,也不是學學而已、不問效果,而是目的明確、有的放矢。我們的學習之“矢”要射的“的”就是今天正在做的工作,也就是要聯系工作實際學,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從歷史中學習智慧、借鑒經驗、吸取教訓、認識和把握規律,以提高能力、推進工作。

三要思想方法對頭。共產黨人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也應該堅持這樣的思想方法,特別是要注意做到: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和人民立場,准確把握黨史、新中國史的完整歷史過程,准確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反對唯心史觀、精英史觀,反對虛無歷史、割裂歷史﹔要學會運用歷史思維,端起歷史的望遠鏡,透過現象看本質,注意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中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能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熱鬧、不懂門道﹔要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具體背景,全面、客觀、歷史、辯証地而不是脫離具體條件、形而上學地看待歷史人物和事件,不妨把自己也擺進去,設想處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具體情況下,或者今天在工作中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該怎麼做,從前人那裡可以得到哪些啟發。

(高長武 茅文婷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