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初心與中國人民“富起來”

原標題:鄧小平的初心與中國人民“富起來”
作者:石仲泉    發布時間:2019-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1926年鄧小平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根據學校黨組織要求寫了一份自傳。自傳包含4個方面內容,在第四部分“來俄的志願”中,鄧小平寫道:“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願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

鄧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極富傳奇。他曾深情地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正因為他有這種深情的愛,在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已經是年過75歲的老人了,仍然充滿純潔的“童心”。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我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有私心雜念。這是我一種交心的話。鄧小平這個交心的話——純潔的“童心”,就是改革開放時他的初心。

要了解改革開放時鄧小平的初心,不妨看看他入黨時的“初心”。他16歲就到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時年20歲)。1926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在給黨組織的自傳中寫道: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他就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為了人民的安康和幸福,他要率領全黨撥亂反正,進行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

鄧小平為什麼非常執著地要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呢?因為那個時候由於內外各種原因,中國人民太窮了!他動情地說過:我們干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隻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這叫什麼社會主義優越性呢?“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人民生活長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他批判“四人幫”的“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也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荒謬言論,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

怎樣擺脫貧窮,建設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呢?這就是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所講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他對我們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對於如何使中國富起來,回過頭來反思,最重要的有四點: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始終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其體制機制愈益健全和完善﹔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等各種關系﹔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和在國際風雲變幻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在世界上的自處之道。

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始終不動搖

提出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階段這個根本問題上作出的正確決斷。鄧小平指出:我們黨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確認在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落后於發達國家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先解決工業化、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任務,時間至少在百年以上。這是不可逾越的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基於這個認識,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此后,鄧小平不斷強調這條基本路線不能改變。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興國之要、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不能有絲毫動搖。不能不說,鄧小平首先明確並始終堅持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富起來的根本原因。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其體制機制愈益健全和完善

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理論成就,就是挑戰了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的不可能,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我國從當年經濟發展總量相當落后的窘迫狀況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得益於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首先應歸功於鄧小平。他沒有被社會主義隻能實行計劃經濟的緊箍咒束縛住,從1979年開始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不斷指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隻要對生產力發展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1992年南方談話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定海神針。

根據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關系的多次談話精神,特別是南方談話精神,黨的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此后歷次黨代會不斷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和機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們黨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2015年我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20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地區人口全部脫貧,我國就從根本上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斷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等各種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顯現出來。原有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出現,這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正常現象。

1993年9月,鄧小平指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在發展問題上,他還說,“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此后,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黨強調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這個總攬全局的關系及其他各方面關系,避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起大落、畸輕畸重、顧此失彼、舍本逐末,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又好又快,201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和在國際風雲變幻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在世界上的自處之道

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富裕,除了內部因素外,還要有安邦睦世的外部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把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作為首要任務。

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中國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爭取50年到70年時間發展起來。這個戰略思想是我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指針。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后,出現了罕見的國際風雲急劇變幻。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嚴厲制裁的緊要關頭,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一套指導我國在世界上如何應對國際風雲的自處之道: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等對外關系指導方針。

此后,黨中央遵循這個方針,妥善應對了若干一觸即發的危機,化險為夷,為我國和平發展贏得了時間。這是我國為能夠從站起來走向富起來營造的重要外部環境。有一種聲音對此說三道四,是不了解歷史發展全局。我們不能以今日國力之強盛來否定當年處理對外關系的一些重要決策。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沒有當年的忍辱負重,就很難為此后繼續快速發展、走向富起來、強起來贏得時間。

(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北京日報》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