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原標題:黃一兵:准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作者:黃一兵    發布時間:2019-06-28    來源:黨建網
分享到 :

歷史方位問題是決定方向、明確路徑、選擇方略的根本性問題,也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理論發展和創造的總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論基礎,也是這一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系統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這一科學判斷的實踐依據、基本內涵、本質特征和深遠影響。新的歷史條件下,准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對於既不脫離實際,又不超越階段,按照新時代要求制定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作出這個重大判斷,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光明未來的必然要求。

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開啟的新的發展階段,既同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發展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特點,黨的執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力、號召力極大增強﹔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堅定不移推進思想文化建設,加強黨的理論創新,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堅定不移推進社會建設,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斷靠近,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人民軍隊革命性重塑﹔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更加鞏固。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對世界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增強。

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成就昭示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我們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經過浴血奮戰,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領導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實行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實踐充分証明,今天,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的新時代。

二是黨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的與時俱進,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鮮明時代特色,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理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同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風險挑戰加劇。面對世界經濟、國家安全、國際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選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的影響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中所蘊含的天下為公、求同存異、和合共生等理念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正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理解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世界社會主義500年,深刻改變著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曲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面臨著嚴峻考驗。在黨的堅強有力領導下,20多年過去,中國不但在世界上把社會主義的旗幟舉住了、舉穩了,而且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境界,形成了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位一體”有機統一的科學體系,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大建設的統籌推進,社會主義的影響力感召力大大增強。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經驗總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擔當和探索,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全過程。

中國共產黨經歷深刻的革命性鍛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清醒分析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帶領全黨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正風肅紀反腐,挽狂瀾於既倒,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方位加強,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不斷改善,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活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現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創立並不斷豐富發展的。

三是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從當代中國的現實來看,新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集中體現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當前,我國發展仍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許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法治國家建設進入新的征程,從嚴治黨進入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階段,“發展起來后”與“欠發展”的各種問題交織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各種挑戰不斷凸顯。“時”和“勢”總體有利,“艱”和“險”正在增多。“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和行動綱領,正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站在時代前沿進行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戰略部署。從人民群眾的願望和期盼來看,新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還集中順應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著我國邁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願景不斷提升。人們期待各項改革全面推進,期盼經濟更有活力,生活更有保障,權益得到更好維護,政府更加高效清廉,社會更加和諧,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回應了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

身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就意味著我們要把奮斗的著眼點放在未來、放在整個21世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而“腦袋”的與時俱進,就是思想的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系,就是面對21世紀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而准備的制勝法寶。

四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建設依然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更要注重抓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的八大和十一屆六中全會先后對此作了確認。黨的十九大根據國際國內發展大勢,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形象地說,我們正從“做大蛋糕”、物質追求向“分好蛋糕”、全面發展轉化。在社會生產力總體水平低下的時代,社會發展首先要保証的是人們能夠獲得基本的物質財富。因此關鍵是快速發展生產力,做大經濟蛋糕。而當經濟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如何提升經濟的質量、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就成為主要問題。同時,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基礎。當社會物質文明達到一定高度后,人們對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在內的全面發展的追求,成為更高層次的需求。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不僅總體物質財富比較豐富,而且即將全面解決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貧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社會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那就是追求更高水平的、更美好的生活。所有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但由於發展起點不相同、發展速度不相等、發展程度不均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很多需求尚且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沒有得到充分滿足。這就是新的歷史起點上的發展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我國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物質層面的供求不平衡矛盾已經解決,下一步發展的著眼點,是在繼續保持社會生產力發展進步的同時,讓更多人對美好生活和全面發展的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局面。

需要說明的是,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角度提出來的,不是歷史學上時代劃分的概念。用新時代界定當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有利於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簡介:黃一兵,法學博士,研究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