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作者:陳晉    發布時間:2019-09-10   
分享到 :

回望、重溫初心和使命,總結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中的歷史和經驗,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建設上的一項重要任務。重溫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促使人們思考,我們從哪裡來,為什麼出發,我們怎樣一路風雨兼程,我們為之奮斗的明天會是什麼樣子,這樣一些理論話題。弄清這些問題,有必要從毛澤東的奮斗心跡說起。

從“為什麼出發”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是從上海的那座石庫門和浙江嘉興南湖上的那艘紅船出發的。為了這次遠航,他此前做了很多思考和選擇。1917年,還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的毛澤東,閱讀德國哲學家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時,寫下了12000多字的批語,明確表達自己“同情於他人,為他人謀幸福”的朴素願望。這年冬天,他和十幾個年紀相仿的青年人常常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話題便是“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由此,他們發起組織了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的新民學會。新民學會的宗旨,后來又加上了“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目標。這些抱負,很自然地成為向上向善的青年人走向未來最朴素的初心和使命。

如果說,這些想法還比較朴素和抽象的話,那麼,隨著五四運動大潮的展開,青年毛澤東的思考越來越具體了。他希望通過“民眾的大聯合”“謀我們種田人的種種利益”“謀我們工人的種種利益”,並求得“學生,女子,小學教師,警察,車夫,各色人等”的“解放”和“自由”。

有了這些良好的初心和使命,還要有正確的道路,才能更好地為之奮斗。面對“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的現狀,青年毛澤東如飢似渴地了解各種社會思潮,研究各種理論和主義,極力尋找各種“補救的方法”和“改造的方法”。他在五四運動及其以后的一段時間裡,駐足、探訪、體驗、辨別了許多“思想房間”。他曾詳列出當時中國社會需要解決的71項144個問題寄給各地朋友,以期共同研究、尋找答案。這些問題大到“中央地方集權分權”“教育普及”“東西方文明會合”等,小到“不搞懲罰式教育”“私生兒待遇”“男女同校”等。他還主張“謀各省的分建設”,以“建設小地方”進而“建設大國家”,實行聯省自治。然而“知者絕少”“多數人莫名其妙,甚或大驚小怪”。於是,毛澤東遂又另辟教育救國的道路。1920年11月,在給向警予的信中,毛澤東決計“頓湘兩年”,專心從事在他看來是自己“職業”的教育工作。

結果怎樣?在“諸路皆走不通”的苦悶和求索中,青年毛澤東逐漸意識到,“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種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義’”“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在此基礎上,他重新定義了新民學會的目標和實現方法,那就是,“先要組織共產黨”,用“俄國式的革命”達到“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的。1921年元旦,在新民學會長沙會員大會的發言中,毛澤東一口氣列出了世界上“解決社會問題”的五種方法:社會政策派、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列寧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羅素溫和方法的共產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經過反復比較和分析利弊,毛澤東明確指出,“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採用”。

二十天后,毛澤東在給好友蔡和森的信中,再次表明,“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一番尋覓,青年毛澤東最終確認,隻有馬克思主義道路,共產主義理想,最能實現救國救民的初心和使命。於是,他和信念相同的人,登上那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紅船”,出發了。

從“風雨兼程的奮斗”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經歷98年的砥礪前行,一路走來,確實有人上了“船”又跳了“船”,但從不影響這艘“紅船”朝向目標前進的定力。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斗中,歷經曲折而不畏艱險,屢受考驗而不變初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靠的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靠的就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開篇即指出:“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風雨兼程的奮斗過程中,毛澤東為打牢、深化、展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的奮斗實踐中體現為始終堅定理想信念。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對斯諾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包括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他也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關頭,他明確提出,“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還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他號召每個共產黨人,一定要“永久奮斗”“奮斗到什麼程度呢?要奮斗到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到六十年,七十年,總之一句話,要奮斗到死,沒有死就還沒有達到永久奮斗的目標。”“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革命、建設、改革一路走來,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今天,我們要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一起來,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負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

第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的奮斗實踐中體現為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創立伊始,就擺脫了以往眾多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從誕生那天起,它就沒有自己的私利。由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后來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風雨兼程的革命和建設年代,毛澤東都牢牢堅持一條最基本的工作路線,即群眾路線。根本內容就是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毛澤東在這方面的論述很多,人們也很熟悉,比如,“最忠實地代表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向人民負責。”“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這些既是初心和使命,也是風雨兼程、永久奮斗的宗旨。今天,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第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的奮斗實踐中體現為不斷培育和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走好風雨兼程的路,要靠特有的精神作風。中國共產黨在近百年的征程中,團結帶領人民創造和積累了一系列彰顯政黨性質、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由此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獨有的“精神譜系”,諸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經濟特區拓荒牛精神、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勞模精神等等。每一種精神既有奉獻犧牲的共性,又有各自特定的內涵。毛澤東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但人們往往忽略這句話的下半句,“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裡頭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把黨的整體精神建設和黨員個體精神建設聯系起來思考和強調的。隻有鑄造好黨員個體精神世界,才可能形成整個黨的精神及其外化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建設立足於黨員的實踐,體現為黨員精神的影響和昭示、總結和推廣。

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培育、形成和發展,從三個方面發揮了奠基性作用。一是,他以自己的精神風范,影響和帶動了黨內良好作風的形成,諸如在任何困難面前絕不低頭,不怕鬼、不信邪,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鮮明個性,從人民群眾利益角度考慮問題的堅定立場,善於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書本學習的領導方法等等。二是,他根據實踐創造的需要,通過貼近時代要求的重大決策,引領和強化了黨的精神建設。比如,革命勝利的時候,及時提出“兩個務必”以提醒全黨﹔新中國成立后,反復強調要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等等。三是,他注重以科學的思想理論來培育和塑造黨的精神。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理論支撐,這是毫無疑問的。這當中,直接而深入地闡述黨的精神建設的經典文獻,也不在少數,比如,他寫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事實上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道德經”。從“光輝的未來”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懷揣初心和使命,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長風破浪會有時”。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下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未來彼岸。對於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明天,未來的模樣,中國人從不乏想象。早在1932年,中國知識界曾發起過一場關於“夢想中的未來中國是怎樣”和“個人生活中有什麼夢想”的討論。鄒韜奮期望未來中國“是個共勞共享的平等社會”,朱自清相信“未來的中國是大眾的中國”,柳亞子認為未來中國是“社會主義大同世界”,葉聖陶的未來中國“人人有飯吃,個個有工做”。有人比較樂觀,認為“理想中的中國是能實現孔子‘仁’的理想,羅素科學的理想與列寧共產主義的理想”﹔有人比較悲觀地說:在這漫長的冬夜裡,隻感到冷,覺得餓,隻聽見許多人的哭聲,這些隻能夠使他做噩夢……

此前已經領導開創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毛澤東,也對未來中國有一種描述。他說,盡管“隻能說出個大的方向”,但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肯定是前途光明,“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而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隨著革命和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未來中國的模樣在毛澤東的心中越來越清晰。毛澤東說它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富強的新中國”﹔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的繁榮景象﹔是“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國家,“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是具有“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些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未來壯景。毛澤東甚至還設想,實現這些夢想,如果從新中國成立算起,“會要一百年”。

經過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接續努力,毛澤東描繪的復興藍圖變得越來越清晰。今天,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已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一光明前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擘畫的: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最后一步實現的時間,正是毛澤東估計的從新中國成立算起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探討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為了更好地汲取精神動力,立足現實干,朝向遠方看。

(作者系全國人大外事委委員,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