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鮮明主題

原標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的鮮明主題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19-09-16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大黨。一部中國共產黨歷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在近百年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確立初心使命,開啟中華民族發展新紀元

回顧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歷程,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共產黨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到哪裡去?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把目光拉回到我們黨的老祖宗那裡。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庄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區別在於,是代表絕大多數人利益而不是代表少數人利益。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找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中國共產黨剛成立時,隻擁有五十幾個成員。在各種政治力量的較量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作指導,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斗之中。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一大黨綱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以社會革命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要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在我們黨的旗幟上,一開始就鮮明地寫上了初心使命。

在革命戰爭時期艱苦的斗爭環境裡,我們黨為什麼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黨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舊中國是一個農民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傳統農業大國,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而農民問題的核心是土地問題。大革命失敗后,我們黨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將“打土豪、分田地”確定為土地革命的核心內容。我們黨通過在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革命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生動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革命戰爭年代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對黨和人民軍隊的支持。歷史証明,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是我們黨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毛澤東同志指出,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當年參加指揮淮海戰役的陳毅同志曾十分感慨地說道:“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中,參戰兵力與支前民工的比例高達1:9,支援部隊作戰的民工多達540多萬,出動小推車88萬輛。如果把小推車排成兩路,可以從北京一直排到南京。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略決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人民解放軍盡管數量不如國民黨軍隊多,武器裝備也不如國民黨軍隊精良,最終之所以能取得全面勝利,根本原因在於,我們黨和人民軍隊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國民黨代表的是地主、資產階級的利益,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人民群眾是勝利之本、力量之源,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奮斗歷程中,盡管經歷了無數艱難曲折,但由於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黨無堅不摧,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陳毅同志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我們黨一路走來發展壯大,離不開人民的支持,離不開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圖為當年活躍在山東解放區的民工支前小分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圖為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一棚改安置小區內,居民正在休閑。

秉持初心使命,創造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

執掌全國政權,為我們黨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新中國在“一窮二白”基礎上開始社會主義建設,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發展生產力。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在不長的時間裡,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提法,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當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種“大包干”方式,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短短幾年間,中國農村面貌和廣大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改革的成功,帶動了中國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中國的改革大潮,由農村推廣到城市,推進到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貫徹執行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方針,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接著,又相繼決定對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等進行改革。

與此同時,對外開放也加快了步伐。以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為開端,相繼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立經濟特區。特別是經過長達14年的努力和斗爭,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此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推動我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

改革開放為中國發展帶來了極大生機和活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 20世紀的中國又一次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牢記初心使命,奮進圓夢偉大復興新征程

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無比壯麗的崇高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接續奮斗。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在會見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表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這些重要宣示,集中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擔當精神,是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動詮釋,成為我們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行動號角。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夢”的重要概念和重要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國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反映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他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就是近14億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匯集起來的力量。中國夢,成為凝聚黨心民心、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一面鮮艷旗幟,是當今中國高昂的時代主旋律,是中國走向光輝未來的明確指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沖刺的歷史時刻。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今后五年黨和國家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強調要下大氣力破解制約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問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最突出的短板,黨中央強調要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以更大決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確保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以頑強意志品質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決改變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可以清楚地看到,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根本性變革,根本原因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就一定能始終凝聚起中國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礡力量,就能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就一定能夠到達民族復興的光輝彼岸。

(作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