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弘揚革命到底精神的經典教科書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19-09-19   
分享到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山革命紀念地,帶領我們重溫新中國建立的這段光輝歷史,這對全黨全國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對我們從事黨史和文獻一線工作的同志來說,更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中共中央在香山這段時間的歷史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隻有半年時間,但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麼理解習總書記所說的香山時期的重要歷史地位,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它是我們黨進京“趕考”的第一個考場。中共中央將要離開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談到,我們就要進北京了,是進京“趕考”,希望能考個好成績。那麼,進京后,第一個考場在哪裡呢?就在香山。在這裡經受了幾場大考,第一個是打過長江去,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二個是指揮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第三個是接管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第四個是籌備新政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五個是籌建新中國。當然不僅這五個,還有其他的,這都是很難的考卷,我們黨的答卷用“完美”來評判一點也不夸張。

第二,它是我們黨由鄉進城的第一站。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黨的工作重心開始從鄉村轉向城市。雖然從地理上看,香山當時還是農村,但是全黨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到了城市。渡江戰役后,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勢如破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漢、長沙等大城市和東南、中南的眾多中小城市,並向大西南、大西北和華南進軍。黨中央的工作重心已經轉到了怎麼樣接收、管理城市,怎樣做好城市工作上。

第三,它是我們黨萬裡長征第一步落腳的地方。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強調,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黨中央在香山期間,我們黨指揮解放軍向全國進軍,奪取全國性勝利,籌建新中國,擘畫新中國建設藍圖,奠定新中國的理論基礎、政策基礎、政治架構。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取得勝利。在香山,毛澤東同志隻用兩天就寫出《論人民民主專政》這樣激情澎湃的宏文,8月12日至9月16日,毛澤東同志先后撰寫了六篇社論,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回腸,拍案叫絕。他自己對這些文章也很喜歡,上世紀六十年代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的時候,他自己看著都樂起來。

所以說,黨中央在香山這段時間,這裡是我們黨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總指揮部,是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要標志,其歷史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緬懷香山這段歷史,最重要的是發揚革命到底精神

70年以后的今天,我們來緬懷這段歷史,最重要的是把握什麼樣的核心價值呢?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香山革命紀念地的講話裡明確指出,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革命到底精神在毛澤東同志當時所作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裡得到了集中體現。翻看黨的歷史、革命的歷史,革命不只是熱血一涌就跟著鬧革命了,要面臨很多考驗,革命到底是很難的,所以要永遠奮斗。

永遠奮斗需要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毅力,要在各種壓力面前能夠扛得住,要面對各種誘惑能夠沉住氣,要保持清醒和冷靜,面對各種捧場、喝彩都不被迷惑。回顧香山這段歷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這種革命到底的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是我們今天重溫這段歷史要把握的關鍵所在。

習總書記9月3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講話,再一次告誡全黨,要保持革命精神、斗爭精神,就講到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怎麼樣弘揚革命到底的精神,堅定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我覺得香山這一段歷史是一部很經典的教科書,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好好看一看、學一學、想一想、悟一悟。

講好香山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

這次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的香山革命歷史叢書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具有開拓性的工作。這套叢書,填補了長期以來香山這段歷史研究的空白,過去很長時間,我們研究新中國的歷史,可能從七屆二中全會一下子就跳到了籌備新政協。這中間幾個月黨中央在香山做的很多事往往就會被忽略掉,香山這一段歷史講得不多,這套叢書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另外,這套叢書在表現形式、手法上也是一個創新,它採用史話體,用故事講道理,很適合廣大黨員干部、普通群眾來讀,它不是一部專業性很強的書,好讀易懂。

我覺得把香山的故事講好、講活、講透,是講好我們黨在北京的故事,講好新中國開國的故事,講好我們黨百年奮斗的故事的一個重要環節。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這項工作,應該說在這方面起點很高,值得祝賀。當然,怎麼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以后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特別是要以習總書記這次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化對黨在北京活動歷史的研究,希望能夠在我們黨成立100年的時候,推出一批更有分量、更有內涵、影響更大的科研成果。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2019年9月18日)